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人口流失的城市化效应:基于东北经验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摘要]劳动力的跨区域转移会在一些区域造成人口流失,减缓该区域城市化进程并提高农业在其产业结构中的相对地位,降低区域经济增长率。测算全国省级区域2011一2022年人口净流入量,发现这一时期东北地区存在以较大规模人口迁出和常住人口绝对减少为特征的人口流失现象。对人口流失的城乡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东北地区人口流失本质上属于统一市场背景下全国整体城市化进程的一部分。一方面人口流失削弱了东北地区人口与经济城市化的驱动力,表现为东北地区在全国范围区域分工中非农产业地位下降而农业地位提高;另一方面从整体上看这种人口流失促进了全国城市化进程。其政策启示在于各个区域应该在促进要素流动前提下优化市场环境和经济结构,从而提高对劳动力的吸引力。

  • 长江经济带冷链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分析

    分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发布时间: 2024-08-14

    摘要:长江经济带冷链物流发展对国家构建内外联通的“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运用熵权法的政策体现式综合评价方法从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各省市冷链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冷链物流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2020年前各个地区之间差异逐渐减小,之后地区差异拉大。从时间维度看,各省份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在时间维度上较为稳定,上海、江苏和浙江一直稳居前三。从空间维度看,长江经济带冷链发展水平大体呈“西高东低”的走势,下游地区的冷链发展水平远高于中、上游地区。结合研究结果的政策建议可以推动不同省份间的协同效应和互补性,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发展。

  • 数字赋能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时代内涵与发生逻辑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8-14

    摘要: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出发点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落脚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破局点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中,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数字技术已成为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提供多元化场景。数字赋能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发生既源自“降本、增效、提质和生态平衡”的内驱力,遵循“成本驱动、效率驱动、质量驱动和自组织演化”的内在逻辑;同时,也来自“市场需求持续升级、数字技术加速迭代、产业链供应链持续优化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的外驱力,遵从“市场决定、技术驱动、安全稳定和制度创新”的外部逻辑。

  • 数字化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局部改善还是整体优化?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4-08-12

    摘要:数字化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建设高效顺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带来历史性机遇。基于农产品流通“整体视角—局部环节”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数字化在农产品流通整体及各环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化推动了农产品流通整体的优化,促进了农产品零售环节的改善,提升了其全要素生产率,但对农产品批发环节的改善作用不明显。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2)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和提升数字技术应用水平推动农产品流通整体技术进步,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数字化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和提升数字技术应用水平推动农产品批发和零售环节技术进步,同时对各环节技术效率的提高产生一定阻碍,对批发环节的推动作用被阻碍作用抵消,对零售环节的推动作用远大于阻碍作用,导致数字化改善各环节的作用机制各异。(3)门槛效应检验发现,数字化赋能农产品流通整体及各环节过程中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当数字化水平尤其是数字技术应用水平达到一定门槛后,数字化对农产品流通整体技术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对农产品批发环节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但对其技术效率以及整个零售环节的改善作用尚不突出。(4)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粮食主产区、农产品网络消费规模相对较小地区或农产品流通企业规模相对较大地区,数字化对农产品流通整体的优化作用更大,对各环节的改善作用也表现出一定差异性。

  • 政府支持如何影响孵化服务与入孵企业创新的关系 ——基于中国众创空间数据的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7-12

    摘要:政府支持与企业创新的关系跟情景和具体实施策略有关。众创空间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大众创新”的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2015年以来,区域支持政策对众创空间的支持力度很大,众创平台也积极对入孵企业开展孵化服务,但区域支持政策和平台孵化服务对入孵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却没有得到实证检验。本文基于“政府-平台”协同的整合分析思路,构建了政府支持政策、孵化服务与入孵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分析模型,并采用《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17-2023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众创空间提供经济服务、网络服务、能力服务三种孵化服务均对入孵企业创新产出有积极正向影响,且网络服务孵化效果最佳;但政府支持负向调节经济服务、网络服务与入孵企业创新产出间关系,政府支持对能力服务与入孵企业创新产出之间关系没有显著影响。结合进一步调研,我们分析导致负向调节的原因可能是政府支持政策的倾向效应和众创空间获取优惠政策的攫取行为造成了政府支持的滥用或不适当分配。本研究扩大了孵化情境下政府支持对创新活动影响的理解。

  • 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农业价值链金融发展逻辑与服务模式研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农业价值链金融的发展尤为重要。然而,农业价值链金融的不足制约了我国农业融资的可得性。为此,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农业价值链金融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分析我国农业价值链金融目前面临的问题和障碍,并提出城乡一体的农业价值链金融在服务模式方面的创新思考,以期解决农村金融的发展偏离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而全面提高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 数字赋能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时代内涵与发生逻辑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供应链管理》

    摘要: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出发点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落脚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破局点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中,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数字技术已成为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提供多元化场景。数字赋能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发生既源自“降本、增效、提质和生态平衡”的内驱力,遵循“成本驱动、效率驱动、质量驱动和自组织演化”的内在逻辑;同时,也来自“市场需求持续升级、数字技术加速选代、产业链供应链持续优化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的外驱力,遵从“市场决定、技术驱动、安全稳定和制度创新”的外部逻辑。

  • 基于SFIC模型的生态审计协同框架与机制探讨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和气候不稳定的加剧,生态监管变得越来越重要。生态审计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为导向,推动其与各类监督形式的协同是解决现有问题、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保护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改革和完善国家监督体系的关键举措。为了缓解生态审计在沟通、数据和问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突破了以往的研究视角,从协同理念出发、以SFIC模型为基础框架,构建了包括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和协同过程的生态审计协同框架,并建立了信息沟通、数据整合、追踪问责与结果利用四个机制,最后从强化意识、统筹管理、搭建平台和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了协同建议。通过生态审计协同框架与机制的相互影响和循环运行,促进协同主体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高效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投资者关注度、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ESG表现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摘要:投资者关注度对企业ESG表现具有重要影响,但现有研究结论尚未达成一致,且对其具体影响机制仍缺乏深人解析。文章以2011一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投资者关注度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并引入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作为调节变量,深入分析了其在投资者关注度与企业ESG表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投资者关注度对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工具变量法等方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调节效应分析显示,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正向调节了投资者关注度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高质量的环境信息披露强化了投资者关注度对ESG表现的积极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投资者关注度对国有企业ESG表现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反映了国有企业对外部关注的高度敏感性。此外,企业生命周期分析发现,投资者关注度对处于不同阶段企业的ESG表现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衰退期企业影响最大,对成长期企业影响相对较小。本研究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层提供了有益启示,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企业长期价值。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下基础设施的投资贸易效应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以共建“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为案例,分析了我国与六大经济走廊的双边贸易和投资格局,并利用基础设施指数研究了沿廊国家基础设施的贸易和投资效应。结果显示:(1)中国与沿廊国家的双边贸易呈增长态势,其中,中国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贸易规模最大;(2)中国对沿廊国家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主要流向新亚欧大陆桥和中南半岛经济走廊;(3)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和中国—中南半岛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中巴和孟中印缅的基础设施发展较为落后;(4)根据回归模型,基础设施指数与双边贸易和投资均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仅有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基础设施与双边贸易呈正相关。据此,本文对合理管理基础设施投资和进一步推进经济走廊建设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思路,仅供参考。

  •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审计质效——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1-22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基础设施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质 生产力代表。自2013年实施的“宽带中国”战略,作为信息消费的重要平台,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 以该战略下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2010 ~ 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其对审计质效的 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显著提升试点城市上市公司的审计质效;机制检验发现,网络基础设 施建设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来提升审计质效;异质性分析发现,上述关系在非国有企 业中更为显著。这证实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行为的积极影响,为提升审计质效和推进“新基建”国家战略提 供了有力支持。

  • 数字技术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了吗?——基于中介效应与面板门槛效应的双检验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4-12-16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数字技术赋能商贸流通业、创新经营模式、提升渠道效能、降低经营成本、提升行业整体效率,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保障条件。基于全国30个省份(港澳台和西藏除外)2013-2020年的数字技术水平指数和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检验数字技术驱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中消费渠道创新的中介效应和政府财政支出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1)数字技术显著驱动了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2)消费渠道创新在数字技术驱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中显著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且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异质性特征;(3)政府财政支出在数字技术驱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单一门槛。基于此,提出强化数字技术升级与应用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消费渠道创新、缩小地区间数字消费鸿沟等政策建议。

  • 数字技术能否改善中国城乡环境治理效率?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基于中国2006-2019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别利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和熵值法测度城乡环境治理效率、数字技术发展综合指数,然后运用系统GMM和全面FGLS估计方法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城乡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2006-2019年中国省级城乡环境治理效率均值呈现出波动中下降趋势,城市呈现东中西梯度下降态势,乡村东部地区呈波动下降趋势,中西部地区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06-2019年中国数字技术发展平均水平逐年递增,并呈现东中西地区梯度下降态势。计量检验显示:城乡环境治理效率均具有动态累积效应,数字技术有助于城乡环境治理效率提升,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经济增长、城市化、工业化、对外开放对城市和乡村环境治理效率提升均具有抑制作用,人口密度对城市环境治理效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乡村环境治理效率提升则具有抑制作用。

  • 中国区域双循环价值链嵌入的分工测度与空间网络特征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13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面对全球经济增长动力衰退,中国经济由外循环主导的价值链结构将转向双循环格局下的价值链结构。结合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构建双循环价值链的统一分析框架,并基于投人产出表的匹配及平衡,测算区域双循环间接价值链、折返价值链和区外价值链的嵌人特征,对推动新发展格局下区域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发现:区域生产存在明显的“间接偏好”和“区外偏好”。中西部地区“内循环偏好”普遍大于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构成区域间价值链分工联系的核心区域,中西部区域则大多分布在分工网络的中外层。随着价值链分工方式的逐渐复杂化,区域的“东向集聚”特征愈发明显。商业、运输业和服务业在所有价值链分工中所带来的增加值均有较高份额,机械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和电气电子设备等中高技术制造业在外循环价值链中占有不小比例。要实现中国产业部门双循环价值链快速升级应更加重视促进要素流动、破除区域壁垒;挖掘市场潜力、培育品牌企业;提升配套能力、构建自主链条。

  • 财政环保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基于健康人力资本的实证检验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在健康人力资本的视角下,通过构建城乡二元经济模型,分析财政环保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关系,并基于2007—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PVAR模型对财政环保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理论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财政环保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有着先扩大后缩小的影响,最终抑制城乡收入差距,并且方差分解表明财政环保支出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PVAR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间有着非线性影响关系,财政环保支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表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经济的增长可以以绿色的方式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不是相互冲突的;合理使用财政环保支出这一工具,能够有效实现环境保护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目标。

  • 论数据资产的确认及计量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重庆 400067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数据资产确权和核算是数据流转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研究发现数据具有可复制性、依附性、可集成性和价值波动性等特征。数据资产是企业合法持有、拥有权利,并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据,会计确认的关键是成本或价值能否可靠计量。数据资产应当分场景进行核算:在内部管理和外部经营场景,单设数据资产,以成本计量,不进行折旧或摊销,必要时计提减值准备;在商品服务场景,数据资源作为存货核算,初始确认整体成本,根据数据流转的是所有权还是使用权采用不同方法核算。出让使用权的根据数据存量和系统容量等确定可服务用户数量,以此确定存货数量和存货单位成本,在期末根据已服务用户数和可服务用户数确定营业成本和存货成本;出让所有权的参照一般存货进行处理。

  • 1927年的“集中现金风潮”及其善后一一武汉国民政府向南京妥协的金融原因探讨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武汉国民政府的财政困难与财政军事化密切相关,为解决财政问题,武汉国民政府运用政治权力强势干预金融,导致商人疏离。在内交外困之下,该政权颁行集中现金令。政令的实施虽有切实利益,但各方应对所带来的困难及纸币过度发行对武汉金融市场的影响使其得不偿失。集中现金风潮爆发后,该政权采取疏通申汉汇兑、稳定金融市场、整顿纸币等措施应对,但由于商人暗中抵制,应对实效不佳。宁汉合流后,武汉因集中现金风潮遗留的各种债务不仅数额巨大,且涉及诸多利益群体,悉数清理并非易事。与武汉国民政府不同,南京国民政府建政伊始就采取联合资本家、保护工商业的政策,债务清理过程中对鄂省府及商民又做了一定程度的妥协,从而有利于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以清结债务,建立并巩固其在湖北的统治。

  • 公共数据开放与企业投资效率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公共数据开放是国家数字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政府服务能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进而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利用地级市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 ~ 2022年沪深A 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期DID 模型考察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数据开放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机制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通过降低微观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从而对企业投资效率起到提升作用;作用渠道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主要通过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得以实现;异质性检验发现,上述积极作用在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大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从投资效率的视角揭示了公共数据开放在微观企业层面的积极作用,为完善数字公共服务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

  • CFO兼任董秘、异常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注册制的全面实施使得企业上市的门槛降低,从而倒逼独立审计质量提升,而多部门的持续监管也在改变着上市公司的治理格局。本文采用2007~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就CFO兼任董秘这一特殊治理机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CFO兼任董秘与审计质量显著正相关,其中异常审计费用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同时当CFO兼董秘年龄分布、盈余管理和异常审计费用方向、代理成本等不同时,CFO兼任董秘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也不同。本文丰富了公司治理和审计质量研究领域的文献,并为政策制定部门和监管部门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0-24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时代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基础上提出的全新概念。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需理解“变与不变”:变的是随时代发展取得全新质态的现实生产力,不变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范畴。培育新质生产力,则要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高质量发展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目标指引。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因地制宜”,遵循“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法论,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