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跨学科主题学习既是加强课程综合和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为构建高质量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一小学从学生需求和政策要求出发,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要素,系统构建系列化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并通过统整多元场域和多方师资,精心设计开展学业质量评价,有力推进课程实施。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作为法兰克福学派当代批判理论的领军人物,哈特穆特·罗萨以古典和当代社会学为基础,提出了“社会加速”理论,旨在探究在加速社会的情境下如何构建“美好生活”。作为当代版本的批判理论,一方面,它必须忠实于这一思想传统中最杰出的代表,如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哈贝马斯、霍耐特等人的“原始意图”与“感知”,认为批判理论的主要任务是基于前科学社会生活的规范伦理标准,诊断现代社会形态中的“病症”。另一方面,它不应该被这些思想家的理论和方法论思想地牵绊和束缚,而必须有足够的灵活性,使这些关键的见解适应当前晚期现代社会的批评。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4-12-20 合作期刊: 《课程·教材·教法》
摘要:统编教材作为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利益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建构国家形象的使命,能够展示国家的多维度形象、维护社会的稳定性存续,进而消解个体的存在性焦虑。由于国家形象的要素和结构极为丰富且复杂,这就要求统编教材建构国家形象,要对国家要素进行系统化和逻辑化呈现,从“可信、可爱、可敬”等维度对国家形象进行立体化塑造和表达。在实践过程中,统编教材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精准提炼国家形象的思想内核,以明确叙事立场;丰富教材的内容体系,生动诠释国家形象的多维实践,以明确叙事逻辑;探索教材的开发使用,立体化传递国家形象的多维结构,以形成叙事视角;实现教材的体系建构,推动塑造国家形象的有序衔接,以建构叙事框架。统编教材借此可以向学生展现并传递真实、全面且立体的国家形象,引导其形成稳定的国家认同。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农业一直是两岸经贸合作的重点行业。《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实施以来,两岸农业经贸合作发展态势较好。随着两岸政治形势日益复杂,农业经贸合作也面临宏观环境不稳定、ECFA 即将到期、农业投资结构不均衡、园区建设流于形式等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新形势下,应以农业为先行领域,通过推进各层次、各领域和各平台的农业合作,逐步搭建两岸经贸合作的“破冰之路”,重视非官方合作,非必要不主动终止ECFA,加强农业经贸新领域合作,提升涉台各类园区效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2-13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作为以亚洲国家为主体的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RECP 涵盖了除中国台湾和朝鲜以外的其他主要东亚经济体。RCEP 成员是台湾重要经贸伙伴,其签署提升了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将产生贸易和投资转移效应,使台湾经济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鉴于RCEP 可能对台湾经济产生一系列影响,台湾当局应审时度势,承认“一个中国”、“九二共识”,务实推动两岸经贸合作,尽快与大陆沟通ECFA 新签和升级事宜,逐步融入亚太区域“自贸网络”;台商应充分利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倡议、自贸试验区(港)等大陆搭建的开放平台,从而分享大陆经济快速增长和新一轮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27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文章通过评估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能力,发现其仍面临净资产增长率低、盈利能力弱、市场占有率不高以及环保安全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足、新能源技术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及缺乏对环境信息的有效披露。为此,我国需要调整财务管理机构、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及完善企业创新体制,并推动环保信息的透明化披露,以增强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中的发展能力,助力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持续成长和创新。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7-15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人对其呈现出矛盾态度。青年群体作为人工智能的主要使用者之一,他们的矛盾态度更值得重点关注。本研究旨在探索当下青年人对 AI 的认识与矛盾态度,并检验其影响因素。研究一立足多元智能视角开展访谈,得到青年人眼中 AI 具有的五个智能维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二以合作竞争情境和五种高水平智能为自变量,探究青年人的矛盾态度,同时考察专业维度影响。研究发现情境与智能交互作用显著,青年人对信息化与现实情境水平高的人工智能在两种情境下有不同的矛盾态度。研究三以专业是否匹配与五种高水平智能为自变量,探究青年人的积极与消极态度。研究发现专业匹配组有更高的消极态度和更低的积极态度。研究整体从智能维度出发,以青年人对人工智能的矛盾态度为主线,发现情境、智能及专业对矛盾态度的影响,补充了人对人工智能矛盾态度相关理论,为人工智能能力发展的宏观政策制订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