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作为乡村振兴的实践主体,农民的主体性表达状况直接关乎乡村振兴的成败。依据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性思想和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基于系统性分析框架的研究发现:农民主体性表达基本遵循“自主性表达➝自觉性表达➝能动性表达➝创造性表达”的递进式逻辑,每个表达环节的表现分别在于明确主体地位、激发主体意识、施展主体能力、发挥主体价值。受治理结构短板、价值认知局限、发展条件限制、社会环境障碍的共同影响,不少农民的主体性表达仍然在不同阶段处于不同程度的“被遮蔽”状态。通过明确主体边界、思想观念引导、完善要素供给、优化行动空间,真正实现“增权于农民、感化于农民、赋能于农民、服务于农民”,能够最大程度促进农民主体性的表达,进而对乡村振兴产生主体性推动作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使用2006年6月至2015年6月中小板708家IP0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与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对询价制下新股四次发行制度改革与新股发行定价效率做出了实证检验,使用双边SFA研究结果表明,参与网下询价的投资者其影响发行价格的能力要高于发行人,二者议价能力之差为正;使用异质性SFA实证表明,询价制下新股一级市场定价存在显著的上边界现象;2012年5月第三次IP0发行制度改革后,我国IP0定价进入了看似“有效”的“无效率”状态。IPO发行制度的改革引入了更为严格的发行价格管制,“监管红线”的出现导致投资者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都无法对新股充分表达意见,询价制解决新股发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无法实现。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唐代后期出现在财政领域的虚估问题,是学界一直讨论的热点之一。虚估率先产生于盐利權率中,其价格标准是匹绢四千文。随着两税法的实施,绢帛价格的逐渐降低,政府出于减轻百姓赋税负担的目的,将虚估引入到两税征收中,与此同时降低了其价格标准,将其调整为匹绢两千文。两种价格标准不同的虚估共同存在于唐代的财政收支中,影响着唐王朝的财政经济。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5-06
摘要:面对策略性消费者和市场需求不确定性, 分析垄断企业采取保价策略的经济学效应。 研究表明: 与无保价情形相比, 保价策略打消了消费者担心未来降价的顾虑, 吸引更多消费者在第一期购买商品, 从而提高第一期价格; 为了降低保价发生时给予消费者的补偿, 保价策略促使企业提高第二期低需求情形下的价格; 如果保价策略实施时所有消费者选择保价, 那么保价虽然提高企业利润, 但是降低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 如果只有部分消费者选择保价 (称之为成熟性消费者) , 数值分析显示, 随着成熟性消费者比例的增加, 企业利润可能先减少后增加, 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可能先增加后减少。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7-16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具有鲜明的个体旨归、深远的社会价值、显著的国家意义和一定的世界影响。推进这一系统实践,既能促进城乡居民全面发展、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创造条件,也能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为城乡融合发展充实精神向度,还能推进文化自觉自信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明支撑,更能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为人类文明进步探索融合路径。立足时间、空间、内容、目的等认知向度,可以推断,推进城乡融合的新时代、兼及城乡的融合性空间、精神文明各要素的涵育、充分均衡的高质量融合,界划了新时代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变化性历史方位、复杂性行动场域、全面性关涉内容和关键性实践愿景。着眼于应然需要和现实样态,新时代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步向前的历史过程,离不开科学精准、系统高效的实践推进“目标导向、观念引领、机制保障、行动支撑”是一条环环相扣、逻辑衔接的实现理路。研判现实背景和实践要求以建构综合性目标体系,立足现实反思和问题批判以强化总体性观念引领,重视政策扶持和社会支持以健全长效性保障机制,创新行动举措和工作方式以凝聚全方位行动合力,是实现新时代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关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