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身份:形态类型、管理逻辑与发展趋势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数字身份是个体与数字世界互动的基本凭证,其概念包含技术手段和实体表征两个核心维度。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数字身份的表现形式向丰富化演进,与实体身份的联结日益紧密。数字身份具有区别于实体身份的独特数字化属性,可根据身份可变程度、认证方式、身份来源等标准划分为不同类型。现有数字身份管理主要围绕技术、伦理和治理三重逻辑展开。技术逻辑探究以技术发展促进管理模式更新,呈现出由中心化向去中心化模式演进的趋势;伦理逻辑关注以数字身份管理回应数字空间的新型伦理困境,以身份隐私、身份公平与身份认同为核心议题;治理逻辑强调以数字身份管理赋能政府治理,激发数字身份的正面价值,助力政府数字化转型与治理体系的完善提升。面向未来,数字身份管理将面临模式选择、能力建设和制度设计三大挑战,如何迎接和应对这些挑战,是数字身份管理亟待回答的问题。

  • 数智赋能与中国节能降碳效率:机制与效应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战略,数智赋能已经成为提升中国节能降碳效率的核心驱动。本文基于2011—2022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与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数智赋能指数与节能降碳效率,并检验数智赋能对中国节能降碳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智赋能显著提升了中国节能降碳效率,赋能应用和环境支撑的影响效应大于数智基础,这一结论在替换核心变量、缩尾处理、更换观测期并考虑内生性后依然成立;数智赋能对中国节能降碳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碳交易试点地区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该影响效应更显著;在数智赋能提升节能降碳效率的过程中,绿色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优化和高端产业集聚是重要的传导机制,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环境规制力度在数智赋能影响中国节能降碳效率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和门槛作用,命令型环境规制力度应控制在最优范围内,加强引导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可以扩大数智赋能对节能降碳效率的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措施:深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采用差异化手段推动我国节能降碳工作,畅通数智技术的作用渠道,发挥空间效应,并完善环境规制工具的制度作用。

  • 强化西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路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西部地区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区域,人才是强化西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当前西部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人才缺位困境尤为突出,如农业基础人才源头性缺位、农业现有人才整体性缺位、高端人才区域性缺位等。强化西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要做到完善基础教育机制,培育本土农技人才,形成地区发展内生力;发挥农林高校作用,推进学科创新和高端人才培养,助力地区发展转型;加强地区吸引力,建立健全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提升地区发展活力;提升地区建设水平,促使优秀人才扎根西部,夯实地区发展基础;瞄准关键环节用好高端人才,补足弱点短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 国际教育科研影响力评价的设计导向实施保障与经验启示

    分类: 教育学 >> 比较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教育科研影响力是国际社会衡量国家教育科研实力、监测国家教育科研经费投入回报的重要指标。研究采用文本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八个国家教育学领域现行使用的科研影响力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国际教育科研影响力评价的设计导向包括导向协同设计,加强科研创新转化的前端驱动:注重跨学科研究,推动知识生产模式的现代转型:关注生成性互动,重视影响力产生的中介要素:评价非学术影响,拓宽教育科研影响的作用范畴:落实质量融合,提升教育科研评价结果的公信力;探索案例循证,鼓励教育科研成果的深层叙事表达。国际教育科研影响力评价的实施保障包括政策制度保障.人才素养保障、技术环境保障、评价伦理保障。中国特色教育科研影响力评价应加强教育科研影响评价的顶层设计:加强教育学跨学科研究影响力评价的设计:探索教育科研影响力评价案例研究的设计:完善评价的数智环境保障。

  • 新媒体在数字政府建设中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202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指导意见》,其中对政务新媒体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促进政务新媒体有序健康地发展,完善政务新媒体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首先,本文通过对中央政府及各地政府部门发布的400多份相关政策法规文件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出包含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的政务新媒体评价体系;其次,通过文献研究法总结学者建议的政务新媒体评价指标,又借鉴了现有政务新媒体榜单中的评价指标,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明确和补充;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由公众对15个指标进行依次打分,再使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最终指标权重,形成政务新媒体评价体系。通过对130家北京政务新媒体的评价实践,验证了该指标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对政务新媒体账号后续质量整改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供需结构失衡与政策优化路径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4-10

    摘要:本研究从商品的基本属性出发,对供需各要素进行深入剖析,构建"工资-税收-利润"三元结构模型,揭示商品市场深层矛盾:当总供给(工资+税收+利润)与总需求(工资+税收)的平衡机制被打破时,累积利润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将引发系统性风险。研究发现:1. 利润的“变色龙属性”通过投资形态与货币形态的周期性转换,成为经济波动与供给过剩的本质动因;2. 外购要素的双重价值转移特性在剔除重复计算后显性化供需失衡;3. 市场经济内生矛盾导致传统调控手段难以根治供给过剩。基于此,提出“公用劳动价值独立货币化”创新方案,构建总需求补偿模型(总需求=工资+税收+公用劳动价值)。其创新性体现在:1. 发现了供给需求的生发机理及利润的“需求真空”属性这一经济周期本源;2. 构建了价值补偿的市场化实现路径;3. 实现了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动态统一,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

  • 供需结构失衡与政策优化路径——基于“工资-税收-利润”框架的理论重构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08

    摘要:本研究从商品的基本属性出发,对供需各要素进行深入剖析,构建"工资-税收-利润"三元结构模型,揭示商品市场深层矛盾:当总供给(工资+税收+利润)与总需求(工资+税收)的平衡机制被打破时,累积利润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将引发系统性风险。研究发现:1.利润的“变色龙属性”通过投资形态与货币形态的周期性转换,成为经济波动与供给过剩的本质动因;2.外购要素的双重价值转移特性在剔除重复计算后显性化供需失衡;3.市场经济内生矛盾导致传统调控手段难以根治供给过剩。基于此,提出“公用劳动价值独立货币化”创新方案,构建总需求补偿模型(总需求=工资+税收+公用劳动价值)。其创新性体现在:①发现了供给需求的生发机理及利润的“需求真空”属性这一经济周期本源;②构建了价值补偿的市场化实现路径;③实现了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动态统一,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