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 文献 上古史:早期中国研究基本问题的考察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分类: 世界汉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摘要: 美国的早期中国研究是在二战以后北美高等教育区域研究框架下的中国研究领域内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如果以《早期中国》杂志的创立为标志,早期中国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二十余年后《剑桥中国上古史》的出版,则标志着早期中国研究从研究方法和研究材料等层面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但也暴露出早期中国研究作为一个学科所存在的问题。《剑桥中国上古史》在主要章节安排上将考古与文献并立的二元结构,可以看作关于中国上古史研究方法和材料争论———中国上古史的构建到底是依赖传世文献还是考古发现的问题———的集中体现。进一步追问,这一问题就变成传统中国古史研究所依据的文献材料能否像出土文物那样准确可靠地反映上古社会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不仅提醒我们进一步反思早期中国研究作为一个学科能否成立以及走向哪里,也促使我们从方法论的高度探索材料与证据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对材料进行处理使之成为有效证据的问题。

  • 国学运动的起源与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化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典文献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摘要:[摘要]本文从源头上对国学在20世纪初的产生和20世纪20年代的重要发展进行了梳理。在梳理中发现,国学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最早一批旅日学者在日本民粹主义和日本古学的影响下建立中国古学的尝试,与日本古学发展过程中以汉学为他者加以排斥和改造的做法不同,20世纪初的中国国学是以清政府统治思想为他者,而对于西方的影响,与明治以来的民粹主义思想一致,并不排斥。20世纪20年代以来,以胡适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主张以科学的精神整理国故,即以西方科学研究的分类方法对中国传统学术进行整理,从而将国学定义成国故学,并在当时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学校设立国学研究机构,将这一主张变成了现实,科学的国学一时间成为一个时代国学运动的主流。

  • 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责任认定研究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责任认定上存在特殊性,选择过错责任而非严格责任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责任的主要归责原则,有助于实现“预防风险鼓励创新”的价值目标。对人工智能产品技术支持者的责任认定,可以类推适用产品责任中的现有技术抗辩,即以“现有技术水平”作为认定其是否存在过错的标准,而“现有技术水平”的具体内涵需要结合时间和行业两个维度综合考量。对人工智能产品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认定,不宜类推适用避风港规则,可以类推适用公共场所、经营场所管理者所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也就是以安全保障义务的有无和履行情况判断其过错。

  • 江苏省助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分析与实践启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的心脏、国民经济的生命线,是支撑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石。江苏作为全国制造业第一大省,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八分之一。经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本文从省级层面系统总结江苏省装备制造企业“点线面群”的数字化发展生态,具体表现为:以点切入,提升重点环节数字化水平;以线相连,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点线构面,构建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面面成群,打造数字化发展优良生态,并提出助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启示。

  • 美国无罪证据开示制度研究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1-19

    摘要:随着近年来美国刑事错案的研究进展, 人们发现, 在检察官不端行为所导致的错案当中, 办案检察官不开示无罪证据这一原因占据了首位。从1963年联邦最高法院确立无罪证据开示制度以来, 50多年的实践表明, 该制度是美国最具有争议, 检察官最不愿意执行的制度之一。随着检察官隐瞒无罪证据导致的错案不断被发现, 近年来呼吁强化检察官无罪证据开示义务的声音越来越强烈, 但是几次改革却都以失败告终。美国检察官无罪证据开示制度虽然还不尽如人意, 但有关研究已经表明, 检察官开示无罪证据对于防范冤假错案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的相关经验和教训对于防范冤假错案、构建我国的证据制度意义重大。

  • 司法规律的三个基本问题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1-19

    摘要:司法规律是指司法活动发展过程中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 它预示着司法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司法的本质属性是依法判断, 司法判断必须符合中立性、证据性、亲历性、专业性和个别性的要求。司法的基本规律至少有六个, 即审判中立律、审判独立律、司法人员专业化律、审判中心律、司法被动律和证据裁判律。

  •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低碳发展的影响——基于 “宽带中国” 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摘要: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立足空间视角,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包容性低碳发展的内在机理和空间效应。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能够在规模和效率上促进包容性低碳发展,并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即对邻近地区表现为政策红利的扩散效应,对相似地区则表现为虹吸效应;进一步对政策红利的扩散效应进行分解,发现空间红利溢出具有叠加效应,即在试点城市之间的溢出效应大于对非试点城市,激发了“1+1>2”的倍增效应,实现政策试点强强联合。“宽带中国”战略可以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绿色技术创新及创业活跃度来促进包容性低碳发展;在科教资源较好、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行政等级较高和人口集聚越明显的城市中,“宽带中国”战略对包容性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