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媒体视角下海南消博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溢出效应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与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会展业作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愈发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力量。已经成功举办四届的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简称“消博会”)不仅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窗口,还成为全球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年度盛事,并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鉴于此,本文借助文本分析工具,深入挖掘并量化分析网络主流媒体对消博会的报道焦点,旨在从网络媒体报道的广阔视角透视消博会带来的多重经济与社会溢出效应。

  • 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模式的发展逻辑与优化路径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5-01-16 合作期刊: 《行政管理改革》

    摘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模式是我国居家养老实践中的创新。基于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可对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模式进行类型学划分,探究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模式的发展逻辑。研究发现,我国家庭养老床位以满足老年人养老偏好与需求为发展目标;以整合正式照料与非正式照料为具体内容,整合多方养老供给主体与资源;其良性运行以收入、照护、安全、家庭支持政策为保障条件。然而,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模式实践中存在长护险尚未全面覆盖的制度困境、供给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的供需困境、多方主体尚未形成有效整合网络的结构困境等问题,建议从建立覆盖全民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构建多方协同的服务网络等方面予以优化。

  • 乡村治理积分制实践解析 ——基于天津市S村案例考察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乡村治理有效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协同治理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有效方式,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乡村善治的必然要求。基于天津市S村“乡村治理积分制”实践的调查研究,通过对S村的个案剖析,认为积分制实践下的乡村治理呈现出提升农民“三感”、创新“三治”载体、强化党建引领的显著优势。但乡村治理积分制实践中仍面临着主体认知偏差与自我效能感低下、资金短缺、非正式制度的作用边界不清晰、“制度”与“人情”的冲突等困境。因此,应通过激发主体内生动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强化制度耦合协同三方面,为乡村治理积分制推进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注入动力。

  • 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数字素养:概念界定与框架构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摘要:[目的/ 意义]农民数字素养的概念界定与框架构建是开展农民数字素养水平评估的重要基础,对于进行农民数字素养教育培训,推动农民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 过程]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基于“能力 +素质”的视角,对农民数字素养概念进行界定,并通过比较分析梳理了国内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数字素养框架,从“维度 - 层级”视角下,构建了农民数字素养框架。[结果 / 结论]该框架包括农民数字意识、数字操作、数字信息、数字社交、数字创新、数字安全、数字应用、职业相关技能 8 个核心维度,内含基础、中级、高级 3 个数字素养层级。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数字素养框架的构建,可为相关政策和评估量表的制定、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的更新,以及农民自身数字素养的提升提供指导。

  • 我国轻罪前科消灭制度构建的理论证成与具体方案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为实现对轻罪的科学治理,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消除前科制度的固有弊端,有必要构建轻罪前科消灭制度。在宏观层面可从罪刑均衡原则、罪责自负原则和人身危险性原理三方面夯实构建我国轻罪前科消灭制度的理论根基。在微观层面则要合理划定轻罪前科消灭的适用范围,即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单处附加刑,或定罪免刑、单纯宣告有罪;科学进行程序设计,建立依申请或依职权的“或选”模式,并由法院参考检察院、司法局等单位的意见作出是否消灭前科的裁决;加强配套制度的衔接:建立司法数据与人事档案、户籍信息平台共享机制,及时删除符合条件的前科信息。应将轻罪前科消灭作为社会矫正的鼓励手段,不断降低社矫对象的再犯罪率,真正实现其再社会化。

  • 活动理论视阀下农民数字素养协同培育模型构建与路径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摘要:[目的/意义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数字素养研究在受到内在驱动和外部拉力的双重影响下深入推进,农民数字素养协同培育作为农民培育的新机制,将会成为当前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研究主题。[方法/过程]基于活动理论视角,从目的要素、核心要素和介质要素耦合互补的视角阐述了协同培育的静态要素,以生产子系统、交流子系统、共享子系统和合作子系统为基础建构了农民数字素养协同培育动态框架。[结果/结论]通过静态活动要素和动态运行系统两个维度,对农民数字素养协同培育活动深入剖析,梳理了协同培育活动中各子系统协同培育面临的困境,并据此提出优化工具使用、完善规则体系、发挥协作效能和建立长效机制的行动路径。构建农民数字素养协同培育模型一方面可以从微观视角剖析农民数字素养培育细节;另一方面也为农民数字素养培育实践路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 数字化教研教改基本框架:内涵、目标、问题集、内容体系与方法论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4-08-30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文章先从多要素、多阶段、多环节、全新教学生态系统、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全生命周期等方面,分析数字化教学的复杂性、系统性、特殊性和规律性,从数字化教学的发展历程归纳出改革创新、快速迭代是其本质属性,指出教育数字化转型赋予新时代教师新角色、新内涵——数字化学习(智慧学习)的设计者、开发者、组织者、示范者、指导者、支持者、评价者和研究创新者。然后针对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两张皮”、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的现泉提出数字化教学研究与改革创新(数字化教研教改)的概念,并界定其广义和独义的概念,阐述其构成及其关系、载体和形式,指出教研与教改是一个逻辑可分、实际难分的和谐统一体,具有一体两面性、和谐相依性、水乳交融性、同频共振与互补增益性和实践回归性。效字化教研教改的载体和形式包括日常教研室活动(备课、说课、公开课、示范课、合课、听课、评课、磨课等)、课题(项目)研究活动、教学比赛及观摩活动、教师培训与研修活动、虚拟教研室活动等。最后依次从理念、目标、问题集、内容体系与方法论等方面阐述数字化教研教改的基本框架,以期为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提供方向指引。

  • 国际工程承包中的联营体管理模式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1-16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 面向智慧医疗的开放科学数据生态系统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7

    摘要:[目的/意义]开放科学数据生态系统中的多元主体认知与行为差异以及数据生命周期各阶段衔接不畅,阻碍智慧医疗开放科学数据生态系统建立健全。[方法/过程]基于文献综述构建理论模型,面向上海市智慧医疗产学研主体展开实证分析,收集得到545份有效问卷、12份半结构化专家访谈和89条政策条文,采用聚敛式混合方法分析,对问卷测量项结果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验证,辅以问卷开放式问题、访谈和政策文本定性分析解释数据生态系统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智慧医疗开放科学数据生态已形成“认知-评价”良性机制,数据共享与利用显著促进评价体系规范化并通过中介效应间接抑制数据产生与收集;制约数据生态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数据产生与收集、数据处理与存储,其与数据生态系统认知以及数据评价与规范之间严重脱节。研究建议,多元主体协同推行统一的智慧医疗数据共享标准化技术规范,健全智慧医疗数据全链条安全认证与转换体系,建立智慧医疗数据共享的激励机制和信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