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分类: 世界汉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摘要: 近年有三部英文版《中国文学史》先后被译为中文。 牛津大学出版社自1995 年开始编辑“ 牛津通识读本”(Very Short Introductions),凡300 种,从非洲历史到美国移民,从无政府主义到埃及神话,几乎无所不包。桑禀华(Sabina Knight)的《中国文学》亦于2012 年列入这套丛书出版。该书正文仅120 页,却已从先秦写到一位出生于1972 年的旅美女作家,确属very short。《剑桥中国文学史》的篇幅是其十倍以上,由宇文所安(Stephen Owen)主编上卷、孙康宜主编下卷,编排以时间为序,也是从古至今,词汇表甚至包括了“向钱看”“新新人类”之类。梅维恒(Victor H. Mair)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出版于2001年,同样是洋洋大观;如果说海外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根本价值在于比较文学的观念和方法,那么这部著作的这一特点可能表现得最为鲜明。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25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数字时代已然到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并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提出明确要求。本文以大理州数字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通过剖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困难及未来发展趋势,探索民族地区结合数字经济发展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同时结合民族地区的区位优势和民族传统特色,更好地发挥数字技术在大理州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打造更具可持续性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数字经济发展对策。以供行业参考。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9-20 合作期刊: 《创新与创业教育》
摘要:为探究科创竞赛经历与研究生创新能力之间的影响机制,基于经验学习理论和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收集231名在读研究生的两阶段调查数据,检验了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导师自主支持在科创竞赛经历与创新自我效能感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参赛经历与参赛频率都正向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参赛等级没有明显正向影响;科创竞赛经历会通过创新自我效能感间接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导师自主支持水平越高,科创竞赛经历对创新自我效能感的正面影响越强,进而对研究生创新能力产生更大的正面效应。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现代社区的治理应转向一种更加多元和自主的发展模式,其中社区自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贵州省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的案例研究发现,社区自组织通过空间接触催生社区参与、组织化促成社会信任重构、“个人—社区”融入性连带增强社区团结等机制推动了社区共同体的建构。但社区自组织也面临空间承载力不足和制度不完善导致“小众参与”、资源配置失衡阻碍功能发挥、行政力量介入削弱组织自主性、成员特性限制服务效能等发展困境。具有内在韧性和现代适应能力的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治理结构的形成有赖于相应破解措施的有效实施。
分类: 工商管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3-17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基于2003—2021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文章从富裕度和共同度两个方面对共同富裕进行阐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及相对重要性分解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共同富裕、富裕度和共同度的提升,且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创业活跃度在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富裕度和共同度的影响中均具有中介作用;贡献度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在前期更好地促进共同度的提升,后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共同富裕和富裕度的提升。研究丰富了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的构建,明确了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富裕度和共同度的贡献度。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三个实验检验了品牌拟人形象性别与目标消费者性别一致性的积极效应以及品牌热情一能力定位对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出于社会认同动机,当性别刻板印象未被激活时,消费者对于拟人形象和自身性别一致的品牌态度更加积极。而当性别热情一能力刻板印象被激活时,性别一致性的积极效应被品牌热情一能力定位调节。具体而言,对于男性消费者,相对于能力型品牌,热情型品牌由于和男性高能力低热情刻板印象不同,男性消费者对男性拟人形象的社会认同降低,品牌拟人形象与消费者性别一致性对社会认同和品牌态度的积极效应消失;而对于女性消费者,与传统刻板印象相反的高能力低热情的女性拟人形象并未对她们的社会认同及品牌态度产生负面影响。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新的历史节点推进乡村振兴,不仅需要重视制度和技术层面的发展,还应关注文化与情感资源的发掘与培育,发挥情感治理的作用。情感治理是乡村“软治理”的一种方式,其基本理念根植于儒家的仁、礼等思想,孔子的“礼治”思想更为“融情于礼”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从个人、家庭、社会层面剖析“礼治”思想的情感结构,并思考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发展应用。希望借此理清中国文化中所特有的情感脉络,在乡村治理中构建适宜群众表达的情感空间和参与机制,运用情感将乡村治理多元主体结合起来,并与正式的规定相契合,从而实现乡村治理的精细化、人文化、温度化。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作为一种将情感变为资本积累重要手段的资本主义新形态,情感资本主义是情感社会学兴盛、社会经济结构大变革和数字社会交往普遍化、社会关系商品化相耦合的产物,主要表征为情感的市场化、政治化、预设化和层级化。消费主义逻辑和情感的交织,使情感被资本逻辑所围猎、绑架和操控,促成了资本积累实现形式的持续性创新、政治统治方式的有序化转型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具象化渗透。情感资本主义以消费主义逻辑粉饰资产阶级利益的伪普遍性,以情感统治的“后真相”性掩盖资产阶级统治的伪合法性,以情感劳动异化遮蔽资产阶级命运的伪永恒性,以情感拜物教掩饰颠倒的现实经济基础,以情感公众消解革命阶级的主体性,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蛊惑性、虚假性和欺骗性特征和鲜明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必须加以分析、揭露和批判。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2-20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未来一段时间,人口的出生和迁移变动将对我国基础教育学龄人口产生持续影响,引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总量过剩与结构失衡风险,亟需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在此背景下,各区域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时,需结合当地学龄人口变动特点与模式,在公平、效率等价值原则中做出权衡取舍;也可以围绕学校、学生、教师、经费等教育资源要素,以弹性伸缩、适应协同、连通共享以及跨区配置为出发点,探索与构建一系列应对策略。在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动剧烈的区域,应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2-08 合作期刊: 《人口研究》
摘要:考德威尔从微观家庭角度提出了代际财富流理论,认为家庭经济关系变革尤其是家庭内部代际财富流方向变化导致了生育率转变。该理论无疑具有独创性,但存在应用性与解释力问题。在代际财富流理论所描述的经验事实基础上,尝试将其核心概念和最关键命题操作化,并借助国民转移账户(NTA)项目提供的指标体系与数据,对其理论进行拓展。研究发现,将公共层面的代际财富流引入,可形成不同层面代际财富流方向的6种组合类型;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公共层面代际财富流方向发生了变化,导致广义层面代际财富流方向经历由向下到向上的转变;广义层面代际财富流方向变化受到人口结构和年龄别平均转移量的影响。拓展后的解释框架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代际财富转移和生育率转变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作为政治哲学概念的“公平”,首要的含义是基于共同性的同等对待,是社会规则和规范的同等适用。这一层面的公平不只是程序性、工具性概念,本身还具有价值正向性。公乎要考虑社会成员的某些倚,“强者的公平”和“弱者的公平”都是不可缺失的内容,特殊性,追求照顾某些差异性的、真正的不偏不丁接受性或合适性”应当作为追求公平的现实目标。日常生在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存在完美的公平,“结果的活领域可以将公平与义气、同情等其他美德放在同等位置,作为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之一,但社会公共领域应该把公平摆在突出的位置,作为一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硬性要求。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2-19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在数字贸易“井喷式”发展的今天,深入探析其对一国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基于RCEP框架内国家2011—2020年的数据,实证考察数字贸易对一国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贸易与一国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之间存在着U型关系,数字贸易发展在初期会降低一国的全球价值链位置,但达到某一阈值后,则会提高价值链位置;数字贸易对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的促进作用受到贸易便利化程度的正向调节效应影响;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发展中国家尚处于数字贸易前期积累阶段,对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的抑制作用相对明显。研究结果为发展中国家制定数字贸易政策以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28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当下以数字化为核心表征的信息技术革命给企业带来了全面且深远的影响。基于2014年“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政策对经济数字化的外生冲击,通过双重差分模型识别经济数字化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政策对企业投资具有促进作用,且这一促进作用源自试点政策促进了经济数字化,使企业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外部融资从而缓解了融资约束;企业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增加了更多的异地投资,可以更有效地把握投资机会。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促进效应主要存在于小规模、非国有、资本技术密集型以及高素质人才占比更高的企业。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为数字化时代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参考,而且也为政府进一步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