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果导向的法律解释及其控制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8-02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以价值评价的正当化为核心任务的法教义学,在法律解释问题上已经走出了客观主义的理论陷阱。 在结果导向的立场下,法律解释的过程不再是探究真实立法意图或客观文本含义的过程,而是根据法律功能来寻 求妥当解释方案的过程。基于弱后果主义的理论立场,后果考量限定于法意模糊、规范冲突等实践场景中,并受到 目的论思维的严格约束。为了防范后果考量可能带来的越法裁判风险,应立足司法克制主义的立场,明确结果导 向法律解释的操作规则。

  • 散文是一种“微虚构文学”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3-13 合作期刊: 《东吴学术》

    摘要:散文能否虚构是一个长期有争议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对“虚构”做出自己的解释。其实,“虚构”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绝对意义上的“写实”是并不存在的。当人们叙说一件事时,有时是在有意识地进行虚构;有时则是有意无意间的虚构、是似有意似无意的虚构;有时则是无意识、下意识的虚构。至于中国文学史上的散文创作,一直存在明显的虚构现象。《史记》作为“大散文”,毫无疑问有许多虚构之处;千古绝唱《桃花源记》,当然是陶渊明想象虚构的产物;写下了《岳阳楼记》的范仲淹,根本没有到过岳阳楼。但是,比起小说、戏剧等以虚构为基本特征的文体,散文的虚构是微小的,是枝节性的,是辅助性的。所以,可以把散文称作“微虚构文学”。

  • 基于政策文本聚类与LDA主题识别的中国公共数据治理文化体系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7

    摘要:[目的/意义]公共数据治理文化是国家在公共数据治理方面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是提升公共数据治理效果的核心驱动力。探寻当前中国公共数据治理文化政策工具使用的情况与内在体系特征,对提升我国公共数据治理效果意义重大。[方法/过程]文章依据政策工具理论和文化层次理论构建了我国公共数据治理文化政策二维分析框架,对全国1936份相关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同时运用LDA法对我国公共数据治理文化政策主题进行主题建模分析。[结果/结论]构建了公共数据治理文化层次-政策工具-文化主体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可以全面反映我国公共数据治理文化体系的构成、特点和功能,展现我国公共数据治理文化体系的整体图景。

  • 对资本主义公私领域中性别潜台词的批判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谈及资本主义世界中的社会性别建构,人类应合时机地将传统上男女生理机制的决定性关系上升为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制度与文化间的逻辑生发关系,挖掘潜藏其中的理论张力与实践封闭关联。伴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封闭女性的方式亦发生改变,从传统公私领域疏离过渡到新型公私领域交叉,封闭方式也从单一分散上升至错综交织,性别潜台词更是深隐其中。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协同共谋、数字资本物化女性、生育异化等致使女性深陷困囿。人分两性,牵一而动二,资本主义对女性竭力压迫,并非只为满足超额利润和父权荣耀,更是一场分裂无产阶级团结力量和维护其恒久统治的阴谋。

  • 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断链脱钩的宏观效应:基于生产网络的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产业链安全问题。在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中国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明显的卡脖子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多部门的生产网络一般均衡模型,刻画了ICT产业生产率断链脱钩负向冲击的宏观传导效应,并在ICT产业为互补品的前提下分析了针对ICT产业的外生生产率冲击对宏观经济的一阶技术效应和二阶结构效应。研究发现,与一阶效应相比,ICT产业受到的负向生产率冲击的宏观影响被放大,而正向生产率冲击的影响被削弱。此外,本文使用投入产出数据测算了ICT产业的替代弹性,并对ICT产业生产率冲击的宏观传导效应进行模拟。结果显示,针对ICT产业10%的生产率冲击会带来2.08%的一阶技术效应,且由于ICT产业在生产网络中位于关键位置、替代弹性小于1,生产率冲击产生了非对称的二阶结构效应,导致10%的负向生产率冲击造成的宏观影响被放大至2.14%,正向生产率冲击造成的宏观影响被减少至2.02%。进一步研究发现,为了抵消美国制裁的负面冲击,中国需要更大力度的补贴,且补贴ICT产业的作用最大,补贴ICT产业的上游产业的作用次之。中国应重视ICT产业链安全并加强产业数字化建设,以提升宏观经济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