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价值评价的正当化为核心任务的法教义学,在法律解释问题上已经走出了客观主义的理论陷阱。 在结果导向的立场下,法律解释的过程不再是探究真实立法意图或客观文本含义的过程,而是根据法律功能来寻 求妥当解释方案的过程。基于弱后果主义的理论立场,后果考量限定于法意模糊、规范冲突等实践场景中,并受到 目的论思维的严格约束。为了防范后果考量可能带来的越法裁判风险,应立足司法克制主义的立场,明确结果导 向法律解释的操作规则。
[V1] | 2024-08-02 11:37:11 | PSSXiv:202408.00612V1 | 下载全文 |
1. 公司减资董事对“通知债权人”之“注意义务”研究 | 2025-04-26 |
2. 未来产业创新生态培育的知识产权制度因应 | 2025-04-26 |
3. 社会治理变革与行政法主体理论的回应 | 2025-04-26 |
4. 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的实践检视与规范建构 | 2025-04-26 |
5. “公共财产”作为监察对象识别标准的规范研究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