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3-31
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领域法治化当然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导。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劳动法治的指导逻辑主要体现在价值、历史、理论、实践和主体五重逻辑进路上:在价值逻辑上,确保劳动法治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依法治理三者的有机统一;在历史逻辑上,阐明了劳动法治的社会实践依据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在理论逻辑上,引领劳动法治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劳动法学的发展,推动劳动法治思想观念的更新与劳动法典的编纂;在实践逻辑上,推动劳动执法从“法制”走向“法治”,统筹推进国内劳动法治和涉外劳动法治;在主体逻辑上,明确了劳动法治的骨干力量,包括专门的劳动法治工作队伍、劳动领域领导干部。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法治反腐是新时代中国的重要选择与生动实践。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反腐理论内涵丰富,深刻回答了中国语境下“为什么要法治反腐”“什么是法治反腐”“用什么样的法治反腐”“怎么法治反腐”“法治反腐怎么样”等问题,指导新时代法治反腐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反腐理论是法治反腐的中国理论,集中体现了法治反腐的中国智慧,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反腐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到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中去,就成为了当前的迫切任务。我们应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学校思政课的新目标,着力于学校教育的不同阶段、课程设置的不同门类和立德树人的不同要素,形成纵向递进、横向协同、德法兼修的育人格局。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学教育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其中的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方向论、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目标论、公安法治人才培养责任论、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法学教育体系论、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改革重点论,搭建起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的系统理论。公安院校是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应当以“五论”为根本引领,着力培育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公安法治人才。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语境之下,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实现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前提和基础就是正确认识并厘清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关系问题,可以主要概括为以下五个命题,即:党内法规异于国家法律,党内法规融通国家法律,党内法规严于国家法律,国家法律高于党内法规,党内法规先于国家法律。新时代新征程上,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充分释放党内法规在治国理政中的强大治理效能,切实发挥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各自的功能优势,协同保障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一体建设、统筹推进,以利于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最终实现。
分类: 法学 >> 国际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摘要: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都是我国法治建设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的核心要义之一,属于马克思主义法治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涉外法治是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嫁接桥梁,亦是我国践行全球治理观、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法治途径。为国内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依托,为国际社会维持和谐有序贡献基本规则,为国际经济分工合作共赢铺垫进阶之路,引领创建多样化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当下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时代使命。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当前学界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内在逻辑、核心要义、科学方法和重要意义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存量理论研究为人们深入理解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智识借鉴,但仍有深入空间。未来应不断增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阐释的研究,加深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厚度;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的研究,提升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高度;推进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交叉学科的研究,拓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广度。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许多原创性重大贡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其中之一。该创新性命题的提出及其深刻阐释,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社会存在,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在举旗择路这个国家治理的首要问题上做出的正确选择。因此,只有追根溯源到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渊源之一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才能学深悟懂弄通和理解掌握运用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而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征程中使其真正成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 法学 >> 国际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7-16
摘要: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需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必然要求。涉外法治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立足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要求,对国际法治文明进行辨证吸收,并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优化校内实训模式和建立社会实践长效评估机制,形成完善的涉外法治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17
摘要:内容提要:当下文化强国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法治保障不足问题凸显,法治文化对文化强国建设的效用功能不足,需要发挥其功能性支撑作用。从功能谱系来看,法治文化具有推动法治中国与文化强国建设整体协同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价值引领功能、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构支撑功能、文化治理德法共治的秩序构建功能等功能向度。从实践样态梳理,学校场域的法治文化培育、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法治文化融合、司法实践中法治文化的类型化建构、企业经营中的法治文化再生产等成为赋能的主要实践路向。基于此,以“文化四力”理论法理化为逻辑进路,构建法治文化赋能文化强国建设功能的法律实现机制,即以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为主旋律的思想引领机制;以法治精神的精准培育为主要目标的精神凝聚机制;以法治文化的价值涵摄效应为主轴的价值感召机制:以建构法治文化竞合中的话语权为主体的对外传播机制。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26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习近平法治思想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理论支撑。文化领域法治建设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交汇领域,充分展现了两种思想的内在关联性和高度契合性,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性和体系性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文化领域法治建设的思想宝库,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文化自信、文化安全、文化繁荣、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为文化领域法治建设提供了一系列原创性贡献,与习近平法治思想存在耦合,呈现出鲜明、深刻的法治逻辑和法治底色。对此,应当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作用、保障作用和激励作用,进一步完善包括文化基本法、文化专门法以及文化领域党内法规在内的文化领域法治建设的制度体系,不断丰富和实现公民、市场主体的文化相关权利,持续发挥文化领域法治建设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在文化领域法治建设中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将两种思想有机融合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4-27 合作期刊: 《法学研究》
摘要: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范式下形成的标识性概念。法治、中国式、现代化三个关键词的相互关系,深蕴着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概念的法理逻辑,即法治是现代化事业的内在构成、法治是实现现代化的外在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法治 变革的强大动力。这一法理逻辑,在历史道路上体现为逐层展开的“实践三问”, 即要法治还是要人治、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创造什么样的法治形态;在新征程上,要求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从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培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有机体、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等角度持续推进;在价值意蕴上揭示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文明表征,即以幸福生活权彰显人权文明、以法典化彰显制度文明、以法治体系彰显治理文明、以 “两个结合” 为路径方法推进中华法治文明发展进步。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财经法学》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将“制定金融法”列为一项重大改革任务,金融法学界承担着研究相应理论逻辑与制度范式的重要使命。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指引下,金融法的制定可以归结为一个根本、二元逻辑、三条线索、四维架构、五大制度。在理论逻辑层面,金融法以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为“一个根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体系导向与问题导向为内在脉络并实现“二元逻辑”的辩证统一。在制度范式层面,从国内、涉外和国际金融法治切入,围绕他律监管和自律约束、对内治理和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三条线索”拓展规范体系,从“基本法一单行法”“治理规范一交易规范”展开构建“四维架构”,并重点聚焦金融基本法、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基础设施、非法金融活动治理、金融高水平开放“五大制度”展开细化与扩展立法,最终构建系统完备、动态协调、公平高效的金融法体系。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1-10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加强以实践为导向的育人机制建设,不仅是联系法学理论教学与实务的桥梁,也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点和提升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当前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实践教育存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与模式陈旧、实务课程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实习实训资源开发不足以及国际实习机会稀缺等方面的问题,它们表现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应当坚持“五位一体”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践育人路径,从引导课堂实练、设计实务课程、强化校内实训、组织校外实践、拓展国际实习网络五方面进行一体化针对性改革,整体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实践能力培育的实效。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习近平加强人权法治保障论述包含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宪法在人权保障中具有重要作用、法治建设是人权保障的关键、政法队伍建设是人权法治保障的基础等核心要义,是马克思主义人权与法治关系学说的重要理论突破,具有政治性与法治性有机融合、价值目标与实现路径双向结合、内容丰富与逻辑严谨整体协调的鲜明理论特色。贯彻落实习近平这一重要论述,要进一步重视发挥法治在加强人权保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联动,以开放的视野充分借鉴国际法治经验和现代人权思想,促进我国人权法治保障水平的整体提升。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8-15 合作期刊: 《法学家》
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司法体制改革理论,在领域内容上,主要由政治方向论、目标任务论、价值依归论、文化机理论、路径模式论等五个子理论构成;在原理结构上,深入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层面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系统揭示出司法体制改革的政治属性、社会属性、价值属性、功能属性和规律属性;在实践逻辑上,遵循司法体制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确定以及两点之间运动轨迹的设定,科学部署了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任务书,系统规划了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路径和方法;在理论功能上,是新时代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迈向中国式司法现代化的理论指南和根本遵循。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起关键性作用。环境资源法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基于该课程体系庞大、学习难度高、学术前沿性突出等特点,课题组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经线,以创新教学模式、方法为纬线,对课程思政进行全覆盖的体系化、时代化和综合化设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环境资源法课程取得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育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的三重实效,将学习、思考、运用贯通,使知识、信念、行为统一,实现了思政育人的目标和效果。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12 合作期刊: 《河北法学》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保障与法治轨道问题,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体系、国家安全等方面改革进行专门部署,同时,在其他改革任务中也相应提出法治建设方面的一系列任务举措。要围绕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用好改革开放的法宝,突出制度建设的主线,锚定“七个聚焦”的改革方向,落实“六个坚持”的改革原则,统筹“五个注重”的内容要求。要围绕扎实推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改革任务,落实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改革要求,加强涉外法治建设。要围绕进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轨道,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政治制度,制定出台一批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的法律法规,推进各领域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