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文章以科创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家(实际控制人)的大学教育质量(学校和学科排名)和内容(学校和学科的理工属性)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家大学教育所在的学校和学科质量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这一效应在理工属性的学校和学科中更强。机制检验发现,研发投入和校友网络是企业家大学教育质量和内容提升公司价值的两个机制。结论表明,企业家的大学教育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联,科技创新的背后是大学教育的质量和内容。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国家治理》
摘要:企业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内核和综合竞争力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不断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既是时代的精神产物,又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引领企业发展。充分认识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与主要特征,对于企业端正经营管理的价值取向,以勇于改革创新的姿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发展壮大,迈向世界一流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企业家的信仰决定了其所经营事业和人生的深层价值观和终极取向,文章在诠释信仰和企业家信仰的内涵的基础上,以中国企业家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索性研究与群体解构,中国情境下的企业家信仰可以被分为三大类因子:神明敬畏、无对开放、利他超越,五类群体:利他超越型企业家、开放践行型企业家、信仰缺失型企业家、神灵体验型企业家、包容敬畏型企业家,企业家群体的某些类型变量之间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中国企业家群体需培育高度的信仰自觉,在更大的时空内与这个时代同于情,企业家信仰应与企业家所经营的事业和管理行为有机结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在增量和质量上均有明显的提升,企业家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企业家精神是宝贵的社会资源,新时代、新发展、新挑战需要企业家,更需要优秀的企业家精神。为此,本文通过探寻马克思关于资本的观点、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传统商道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对企业家精神的基本思想,追溯企业家精神的理论渊源;立足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循着中国企业家在不同时期生存和发展的步伐,镜照中国企业家精神在历史实践中的探索之路;着眼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进路,阐释企业家精神在激励创新、鼓励创业就业、利用整合资源、促进绿色发展和拓展市场等多个方面的价值意蕴。这对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7-12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企业家精神贯穿于我国近现代和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史。受制度变迁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我国企业家精神呈现不同的阶段特点。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具有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国际视野五个方面特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培育新时代优秀企业家精神并发挥其积极作用,要从完善制度体系和法律法规、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营造社会氛围等方面入手,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10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民营经济大有可为。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民营企业明确战略方向、强化企业建设。各级政府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厚植家国情怀,积极弘扬企业家精神,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道德自古至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和准则。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道德的经济、社会价值日益凸显,道德资本的概念被提出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文章从企业的绩效管理这一微观角度,探究企业家道德资本的表现形式,具体分析企业家道德资本对绩效管理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道德资本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至关重要,其对于企业绩效管理具有深刻影响,并对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完善乃至企业绩效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对国有企业来说,宏观职能的承担与企业效率的实现往往很难平衡,对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流通领域,通常更是如此。通过对国有流通企业“超市发”进行案例研究,文章归纳提炼出“国有体制”“民营机制”和“先进企业家意识”等构念,并发现在先进企业家意识的黏合作用下,国有流通企业通过实践“国有体制+民营机制”的模式,可以在兼顾宏观职能的同时实现充分的微观效率。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摘要】纳税信用评级作为柔性税收征管制度,为企业带来的纳税声誉能否对企业家信心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基于2015~2021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纳税声誉对企业家信心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纳税声誉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家信心,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纳税声誉通过发挥资源效应、治理效应和声誉效应,进而对企业家信心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纳税声誉对企业家信心的提升效果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中更加显著,同时当媒体关注度高、营商环境差以及环境不确定性高时,纳税声誉对企业家信心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本研究不仅提供了在柔性税收征管制度下,企业通过与税务机关互动实现自我激励的理论证据,而且为税收征管部门出台税收政策和企业制定有效的财务决策提供了现实参考依据。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新《公司法》增加“弘扬企业家精神”的立法目的表明了公司法需要更好地发挥鼓励投资创业、保护企业家权益以及推进创新精神的重要制度功能。在公司法语境下,企业家最接近于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公司法语境下的“企业家精神”可以从个体、组织和社会三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新《公司法》在立法目的、准入制度、治理机制以及问责机制等方面体现出“弘扬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创新。公司法对于控制权的妥当规制是“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关键制度,新《公司法》构建了控制权识别规则、控制权行使规则和控制权责任规则。下一步需要提升控制权识别规则的可操作性,完善控制权取得方式和权利内容的规定,并以合规制度和容错机制为企业家铸造“安全港”。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2-20
摘要: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为社会组织创新社会治理服务提供了重要契机。但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主要存在两大困境:一是服务过程中的政社关系失衡导致组织自身缺乏独立的行动能力;二是社会组织公信力下降导致组织无法发挥应有的公共服务职能。而社会企业家在推动社会组织可持续运作过程中的营利性思维与公共服务思维恰好突破了组织的资源依赖和公共服务效率低下的桎梏,从而很好地回应了政社关系失衡以及组织公信力低下的困境。研究通过对我国东北部S市由社会企业家参与运作的五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行经验观察后发现:“社会”企业家参与社会工作机构突破既有困境的关键在于其采取的三大“社会性”经营策略:一是在推动社工机构合法化经营过程中的政社关系经营,并在此过程中促成政社互信维持;二是围绕服务对象进行项目化经营,实现服务拓展和治理效能;三是服务效益从案主个人延伸到整体社会进步的服务效益经营,实现了专业服务效益的社会性扩展。而公共服务市场化与组织发展内卷化、新的社会服务需求与治理体系创新驱动,以及社工机构与“社会”企业家社会性的价值共生是社会性经营的形成机制。“社会”企业家的社会性经营策略为社会工作机构的持续性运作创造了可能。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立在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是切实履行党的各项工作任务、贯彻受的政策方针的战斗堡垒。在数字乡村战略及国家提出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大背景下,农村基层组织应从预测和开拓市场、深化分工扩大组织网络、数字技术赋能产品差异化、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基层工作、构建特色乡村治理体系等方面紧随时代需求,用数字化、科学化、绿色化、智慧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带领“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农村新质生产力,实现乡村振兴。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02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性交汇,既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亟需传承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家的生力军作用。卢作孚企业家精神孕育于内外交困的特殊年代,具有赤子丹心的爱国情怀、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守诺重义的诚信人格、兼善天下的社会责任和放眼世界的国际视野五重时代内涵,是卢作孚作为爱国企业家典范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企业家精神的重要论述为引领,深刻把握卢作孚企业家精神的精髓要义,发挥教育培训在传承卢作孚企业家精神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加强对企业家的教育引导,确保企业家始终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通过使用2016年35个城市的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并匹配相应的营商环境指标和企业家才能指标数据,定量分析了企业家才能、营商环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着营商环境“门槛效应”,即企业家才能只有与一定的营商环境相结合,才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积极作用;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和产业差异特征:沿海地区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要强于内陆地区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企业家才能对传统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大于对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利用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引入Hansen门限模型考察了腐败行为与企业家“双创”精神之间的金融发展门限效应。结果表明:腐败行为发生对企业家“双创”精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该抑制效应存在金融发展的门限特征。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腐败行为对企业家“双创”精神的负效应将不断衰减。从企业家“双创”精神的不同视角来看,创新精神比创业精神需要更高的金融发展门限值才能弱化腐败对其的负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创业精神的金融发展门限值较东部地区更高,而创新精神的金融发展门限值则呈现出相反的特征,即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研究成果在充实企业家“双创”精神研究文献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做好反腐倡廉工作与提高金融水平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基于2009一2020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文章考察中美贸易摩擦、企业家精神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关系。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显著提高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企业家精神在中美贸易摩擦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产权性质以及是否为出口企业显著调节了企业家精神对中美贸易摩擦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关系的中介作用,即当企业为国有企业或出口企业时,企业家精神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减弱。研究揭示了中美贸易摩擦对微观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路径以及中美贸易摩擦下企业家精神对金融资产配置的治理作用,为制定外贸政策、弘扬企业家精神从而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提供了经验证据。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陈嘉庚的国内投资是他于海外取得成功之后,向国内投身社会之时展开的。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陈嘉庚的国内投资呈现出鲜明特征:跨界,积极投入新式实业,融发展公益与经营企业于一身,服务于教育救国理念及事业,主动担当祖国前途命运等。从企业家的角度言之,他的国内投资一方面充分调用了跨界经验,从而有效整合了各类资源,投资行为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另一方面,他的国内投资行为又与学界讨论的以“经营地方”为特征的“中国式非凡企业家”“社会企业家”多有吻合之处。对以陈嘉庚为代表的爱国华侨企业家而言,他们普遍经历了由乡而国、从关注地方建设到心怀家国命运的递进,从而兼具多重特征,这给近代中国企业家的话语讨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广东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的支持,岭南华侨文化给予了广东企业家丰厚的文化滋养。本文以深A上市的广东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使用2018—202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梳理岭南华侨文化的特质,分析岭南华侨文化、企业家精神与中小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岭南华侨文化为企业家精神提供了价值方向,企业家精神的不同维度对广东中小企业绩效的作用不同,并受到行业异质性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伴随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呈收敛之势,以“南快北慢”为主要特征的南北经济分化现象日益凸显。基于2012-2021年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将南北城市企业家精神与相关经济指标进行两两配对分析,以直观反映企业家精神水平差异对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南北城市企业家精神水平不同是导致南北城市经济分化的重要因素;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是企业家精神影响南北经济分化的重要渠道;相较于非中心城市,中心城市所享受的企业家精神发展红利更加明显。基于此,解决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力弘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实现区域企业家精神的平衡发展。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国家治理》
摘要: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肩负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责任双重使命。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能够激发国企勇于创新、融入市场,优化激励、提升质效。要通过完善授权机制,健全容错机制,建立商业保险机制,优化激励相容机制等措施,激发和保护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发挥国企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