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稳定性的经济后果研究:基于供应商授信视角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供应商授信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以2013一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深入考察客户稳定性对企业供应商授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的客户稳定性越强,获得供应商授信的额度越多。该结论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和替代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2)作用路径识别发现,企业经营业绩、信息环境和审计意见对客户稳定性与供应商授信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中企业经营业绩传递了约12%的客户一供应商的授信效应;信息环境传递了约5%的客户一供应商的授信效应;审计意见传递了约91%的客户一供应商的授信效应。(3)异质性检验发现,当企业所在地信任度较低、法制环境较差时,客户稳定性对企业供应商的授信额度影响更为明显。

  • 大变局下中美农产品期货市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频域和分位数溢出的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深入探究大变局下中美农产品期货市场间溢出效应,不仅有助于理解中美农产品期货市场间的关系,而且对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风险监测及防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采用新发展的基于TVPGVAR模型的时变频域溢出指数方法和基于QVAR模型的分位数溢出指数方法,多维度分析中美农产品期货市场间溢出效应,并对其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美农产品期货市场间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平均溢出水平为21.25%,主要由短期溢出效应主导,短期溢出水平是长期溢出水平的3.4倍,且中美农产品期货市场间溢出效应在极端事件冲击下更大,极端状态下溢出水平是正常状态下溢出水平的4倍;中美农产品期货市场间溢出效应具有非对称性,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对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溢出水平是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对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溢出水平的2倍;中国农产品期货受到美国农产品期货的溢出水平均高于受到国内其他品种期货的溢出水平,其中,市场调控较小、对外依赖程度较高的食糖、豆粕、棉花等农产品期货与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联动性较强;在市场基本面机制和市场传染机制共同作用下,中美农产品期货市场间溢出效应主要受到国际农产品库存、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摩擦、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

  • 出口信用保险影响下的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在中美贸易摩擦日渐加剧的背景下,出口信用保险成为出口企业重要的避险工具,在出口企业转嫁出口风险、提高风控水平、补偿企业损失、优化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采用2003-2016年浙江省出口贸易数据及保险数据(均不含宁波),通过统计分析、构建理论模型及实证检验,试图进一步明确出口信用保险影响出口贸易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出口信用保险计划下,国际信用评级的存在、投保概率的增加、对出口企业损失的赔偿均可增加浙江省企业的货款回收概率,从而优化出口资源配置、提高出口水平。实证检验证明了以上结论,并发现在面临金融危机时,浙江省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减小,其作用依然显著。

  • 地方政府债务对居民消费的及影响效应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积极财政政策是解决居民消费不足的主要措施,地方政府债务是构成积极财政政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地方政府债务为切入点,探究债务风险不断攀升背景下积极财政政策是否仍具有凯恩斯效应。基于2009一2021年我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效应模型、非线性中介效应模型和非线性调节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适度的地方政府债务有效提升居民消费水平,过度的地方政府债务抑制居民消费水平;基于不同的债务发行和偿还阶段的分析发现,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财政是产生上述效应的两个路径;以借新还旧为目的发行的置换债对地方政府债务和居民消费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过度的置换债强化地方政府债务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消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之间的非线性效应在隐性债务、城镇居民消费、中部地区、高产业结构地区、居住类消费和交通通信类消费中更强。因此,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债务限额管理机制,将债务总增量控制在导致居民消费挤出效应发生的网值以内;严控新增隐性债务,加快促进隐性债务显性化;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财政收入来源,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加强对置换债发行的监督。

  • 低碳试点政策及其效应——基于多维数据的实证研究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摘要:低碳试点政策是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提出低碳试点政策“目标—资源—信息”传导机制分析框架,利用城市层面的多维数据实证检验了低碳试点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研究发现:通过“目标—资源—信息”传导机制,低碳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试点省市的碳排放强度,不同类型数据的检验表明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在目标导向传导机制下,目标通过层级压力实现传导,使得两批试点均取得显著降碳成效,且第一批试点的降碳成效优于第二批试点;在资源驱动传导机制下,碳排放交易试点与环境政策资源均在低碳试点政策的基础上产生了显著的叠加或交互效应,体现出政策资源的协同增效;在信息互动传导机制下,中央的有效指导与地方的积极反馈,实现了信息“传递反馈”良性互动,产生试点政策长期增强效应。本研究对于优化低碳政策传导机制、发挥低碳政策降碳效应,支持“双碳”目标实现有重要借鉴意义。

  • 人民币汇率财富效应的研究——基于中国城镇居民的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消费是我国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文章基于中国城镇居民2005年1月一2021年12月的有关数据,以居民股票资产和房产资产为研究对象,构建人民币汇率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研究汇率波动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财富效应在我国城镇居民中并不显著,人民币汇率波动可以带来居民股票资产价值上涨,但因此导致居民消费下降,人民币汇率波动虽能促进居民房产财富增值,却难以进一步推动居民消费增长。我国应优化人民币汇率对居民股票资产价格的影响,发挥股票资产增值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减弱房价升高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带动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国债收益率的影响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中,国债收益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变量。本文使用仿射期限结构模型拆解我国国债收益率,研究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国债收益率的跨国溢出效应及传导渠道。本文发现,美联储前瞻性指引主要通过信号渠道对债券市场的风险中性利率产生显著溢出效应,而常规货币政策的未预期冲击同时通过政策预期渠道和风险承担渠道传导,并且在汇率渠道的作用下,对国债收益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时间节点上,“8·11”汇改前以风险承担渠道为主,收益率的期限溢价部分受美联储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的负向影响,汇改后资产平衡渠道和风险承担渠道产生了一定对冲作用,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国债收益率及其组成部分影响均减弱。本文建议,我国应加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稳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跨境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响应机制。

  • 供应链金融视角下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信用风险传导及防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供应链金融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企业缓解融资困难,但同时存在的信用风险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分析供应链金融视角下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中供应链金融的三种融资模式,结合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特点,总结不同模式下信用风险的来源,从直接业务关系和间接关系两个角度探讨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的传导机制,并提出提高中小企业风险抵御能力、提高核心企业贷款担保能力、提高三方平台信息共享能力、提高物流企业质押物管理能力、深化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监管能力的防范建议,进而促进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

  • 三大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关联网络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研究对象为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借助格兰杰因果检验及网络分析法,对比分析了2000—2020年三大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关联网络的关联关系和关联特征,并分析了各城市群内部的动力传导机制。主要结论有:(1)三大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增长空间关联程度都不高;(2)长三角城市群拥有最为完整的板块分布,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板块分布分别为双溢出双受益、三溢出一受益;(3)长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增长原动力为“资本溢出型”,而珠三角城市群的增长原动力为“劳动溢出型”。

  • 新冠肺炎疫情下逆周期信贷政策效用研究:基于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与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以对冲COVID-19疫情影响的逆周期信贷政策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模型,测度逆周期信贷政策对实体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简称“逆周期信贷政策效用”),考察其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与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微观传导机制及路径,分析逆周期信贷政策效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逆周期信贷政策的实施显著修复了实体企业的经营效率,并具有随时间动态边际递增特征。同时,该政策具有“双渠道”传导特点,主要通过调节效应路径发挥作用。此外,该逆周期信贷政策效用受到企业性质、行业及区域的异质性影响。文章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现存文献,也为完善逆周期信贷政策设计和调控机制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