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国“非交战状态”的法律性质——从说起

    分类: 法学 >> 国际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俄乌冲突中,除了俄乌两国之外,还有大量的第三国以某种方式卷入其中,这些方式包括向交战国提供各类军事援助。部分第三国声称自己处于“非交战状态”。传统立法中不存在“非交战状态”,这一概念产生于一战后的国家实践,与有关战争的国际法规则的变化密切相关。梳理有关国家实践后可以发现,“非交战状态”并不为实在国际法所接受,而只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涵盖了各种违反中立法的行为。声称处于“非交战状态”的国家实际上是违反中立义务的中立国。中立法在现代国际法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为“非交战状态”之说的流行提供了契机。有必要在当今的国际法体系中思考如何重新编纂中立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 背景下国际石油贸易格局演变趋势及中国应对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2-19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地缘政治斗争是影响国际石油贸易格局的重要因素。俄乌冲突的升级以及美欧等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相互制裁对俄石油出口造成强烈冲击,国际石油贸易格局将发生结构性重塑。本文在梳理国际石油贸易格局演进过程的基础上,从西方制裁、石油价格、供给格局、贸易流向、能源转型等方面分析俄乌冲突对国际石油贸易格局的影响。面对石油贸易新格局,中国可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加强勘探开发、推进期货市场建设、发展可再生能源等举措,保障国家石油安全。

  • 战略收益、融入程度与第三国制裁规避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同样是第三国帮助被制裁国规避制裁的行为,为什么有的采取向被制裁国提供援助的直接策略,而有的选择与被制裁国深化贸易合作的间接策略?既有研究主要从国际制度、公共选择和联盟政治等视角分析第三国的行为逻辑,忽视了第三国对既有国际经济体系的融入程度的影响。基于经济制裁的第三国规避理论,本文提出,当制裁规避具有较高战略收益时,第三国对既有国际经济体系的融入程度会影响其制裁规避的策略选择。以2022年美俄制裁争端为例,对伊朗而言,帮助俄罗斯规避制裁具有较高的战略收益,且伊朗融入既有国际经济体系的程度较浅,这促使伊朗采取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的直接制裁规避。对印度而言,帮助俄罗斯规避制裁具有较高的战略收益,但印度融入既有国际经济体系的程度较深,这促使印度采取深化贸易合作的间接制裁规避。

  • 韧性理论视域下中欧班列(成渝)的风险应对

    分类: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中欧班列(成渝)发展势头迅猛,开创了多国密切合作的国际班列运行新模式。但是,2022年以来,由于受到沿线国家地缘政治的影响,中欧班列(成渝)的运输量及开行量下降,货物被盗案件频发,面临的恐怖主义袭击风险上升。目前,沿线国家警务合作模式并不成熟,导致中欧班列(成渝)的韧性不足,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应当在韧性理论视域下对中欧班列(成渝)进行风险评估,科学规划班列运输线路,构建风险应对机制。一方面,要落实地方公安自身主责,保障班列境内运输安全;另一方面,要通过推动国际班列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国际警务执法合作模式,强化我国海外安保能力。

  • 自下而上的冲突地区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探讨——以“在线拯救乌克兰文化遗产”(SUCHO)行动为例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4-12-16 合作期刊: 《数字人文研究》

    摘要:“在线拯救乌克兰文化遗产”(SUCHO)是一项在2022年俄乌冲突背景下由欧美数字人文主义者发起的乌克兰数字文化遗产紧急保护行动。该项目在冲突爆发后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内汇聚了1500多名国际志愿者,主要利用开源社区的网络存档工具和定制化的元数据方案,以在线合作的形式备份了乌克兰文化机构5000余个网站的内容和50TB的数据资源。2022年下半年项目已进入后续的内容管护、宣传教育和线下支援等环节,并产出了多种类型的数字人文成果。通过案例分析,文章认为该项目的成功建立和持续运作离不开网络志愿者社群、分布式网络存档方案和数字人文团队协调的关键贡献。尽管项目自身也存在一些局限,例如志愿者模式本身的缺陷,但其为面临类似危机的数字文化遗产抢救提供了自下而上的创新解决方案。

  • 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原油海运网络结构特征及变化分析

    分类: 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热带地理》

    摘要:国际地缘政治对运输网络格局的影响是经济地理和交通地理的重要议题之一,探究俄乌冲突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原油海运网络结构特征变化,可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新的论据。文章采用AIS船舶轨迹大数据和复杂网络分析法,分析了2019一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原油海运网络整体特征、节点重要性与核心边缘和组团耦合结构的变化特征,并探究了海运网络结构变化对中国原油进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运格局发生了结构性演变。港口间的联系密度、强度和网络通达性均呈现先增后减趋势;网络无标度特性不断增强,原油海运向部分主要联系集聚,出口端更加明显;俄乌冲突后中国与中东原油海运联系取代了部分中俄原油海运联系。2)海运港口重要性格局与核心边缘结构处于动态变化中。出口港综合重要性先略有降低,俄乌冲突后大幅增加;网络结构经历了单核一多核一单核的转变,俄乌冲突后国际原油市场供需格局改变,较大规模的出口港对原油海运网络中广大进口港和其他中小规模出口港的控制力明显加强。3)海运网络核心边缘与组团耦合结构前期变化稳定,后期变化突出。俄乌冲突后核心边缘与组团耦合结构在核心港、地理分布和组团规模方面发生明显变革。4)海运网络变化对中国原油进口稳定性的影响显著且具有异质性。中国原油进口网络的稳定性先增后减,俄乌冲突后的降幅远大于冲突发生前的增幅;相比环渤海湾和长三角港口,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港口的原油进口稳定性受俄乌冲突影响更大。

  • “正义”与“和平”背后:安东诺夫机场的残酷真相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3-06

    摘要:本文聚焦2022年俄乌冲突中的安东诺夫机场争夺战,综合多方面资料深入剖析这场战役。通过阐述战争背景、详细梳理作战过程,分析双方战略战术、作战优劣势及战役的战略意义与国际影响,探讨从中获取的现代战争启示,为军事研究、国际关系分析及战略决策提供参考,揭示局部冲突背后复杂的政治、军事和国际关系逻辑。

  • 背景下全球安全治理困境及其破解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发布时间: 2024-08-13

    摘要:俄乌冲突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为严重的全球安全危机,强烈冲击了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美国主导的北约持续东扩和乌克兰加速倒向西方,加剧了欧洲地缘政治博弈和安全环境的恶化,最终形成了强度高、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安全治理的需求急剧增加。与此同时,俄乌冲突更加凸显了全球安全治理理念滞后、组织权威性下降和机制运行失常,加上大国权力竞争加剧、世界各国安全利益加速分化、全球安全治理共识削弱,致使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失灵,因而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变革变得更加迫切。因此,世界各国需要共同推动全球安全治理理念创新、完善全球安全治理组织网络、建立更为全面和有深度的全球安全治理机制,确保俄乌冲突可控和维护世界整体和平稳定;通过不断增强全球安全治理共识、实现全球安全治理中的权力和利益分配均衡,促进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的自我优化,以适应俄乌冲突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