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数字化转型对结构的影响及趋势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表现在决策过程的透明度提高、风险管理的强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革新等方面。研究发现,尽管数字化转型在国有与非国有企业中都显示出正面效应,但在国有企业中的表现略显差异,主要受到政策导向和治理结构的影响。本文不仅深入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如何通过各种机制改善公司治理,还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以推动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持续发展。

  • 的软法规制导向——以日本《准则》为视角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3-05

    摘要:在全球公司治理模式竞争的背景下,公司治理的软法形式正深刻影响着各国的公司治理实践,日本《公司治理准则》便是从主权国家层面对此种浪潮进行回应的突出例证,其涉及了从中小股东保护到董事会独立性等传统公司治理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也引入了利益相关者保护、ESG信息披露、股东交流、风险决策激励、高管性别及来源多元化等新型公司治理价值导向。日本《公司治理准则》在日本上市公司中日益普遍适用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治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在行政强制力的调和、政策导向下的多元价值观引入以及价值导向的软法规则设置上可以提供借鉴。

  • 两权分离与的演进——英美经验与我国实践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公司治理的演进过程也是所有权和控制权以及经营权分离的过程。通过对英美国家公司发展不同时期两权分离的历史考察,发现两权分离与公司治理演进之间存在依存关系:两权分离依次经历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控制权和经营权分离和同股不同权等阶段,不同形式的两权分离带来不同的公司治理问题,从而产生相应的治理手段,推动着公司治理的演进。通过对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的历史回顾也证明了两权分离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共同演进关系。针对研究发现,最后提出了我国公司治理改革的方向性建议。

  • 企业ESG表现对实体投资影响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立足企业实际,积极参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规则、ESG绩效评级和ESG投资指引,为ESG发展贡献力量。文章以2009一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ESG表现对实体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显著提高了实体投资水平。机制分析表明,ESG表现通过增强公司治理能力、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信息透明度三条机制促进企业实体投资。进一步分析发现,ESG表现抑制了企业金融套利动机,增强了实体投资水平;ESG三个分项中社会和公司治理对实体投资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且公司治理维度的作用更强。同时,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实体投资水平在重污染行业和东部地区受到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企业ESG表现引致的实体投资效应提高了企业价值,带来了好的经济后果。

  •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悖论与重构——由康美药业天价判罚案引发的思考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我国独立董事被戏称为“花瓶”,“不懂事”、不独立、不尽责。2021年爆出的康美药业独立董事天价判罚案,被学界称为推动独立董事制度发展的里程碑。通过对康美药业独立董事天价处罚事件的分析,本文认为天价处罚无法解决独立董事不独立、不尽责的问题。要真正解决上述问题,应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建立独立董事薪酬基金,从人事任命等方面分离独立董事与大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可能存在的利益关系,使独立董事真正独立于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进而提升其履职效果,并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

  • 党建引领自律:党建入章与国企高管在职消费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是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手工搜集2015年至2019年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党建入章”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党建入章”对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党建入章”能够抑制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行为;(2)对于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的国有企业,“党建入章”对高管在职消费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3)异质性分析表明,“党建入章”对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商业类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文化松紧度较高地区中更强。本研究首次从“党建入章”角度考察国有企业委托代理行为的影响机制,这夯实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为实现“党建入章”与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融合提供了初步的理论解释和证据支持,同时也为如何更好地规制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行为奠定了政策基础。

  • 《公司法》第二次修订对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与未来展望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8-15 合作期刊: 《法学家》

    摘要:2023年《公司法》修订,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立足国情与借鉴国际经验相结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针对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在公司法基本框架和主要制度的基础上,对公司制度作了修改完善。在资本制度方面,为便利投融资提供更多制度供给,强化股东出资责任,维护资本充实;在公司治理方面,优化公司类型和机构职权配置,提供更多治理模式供选择,提高公司治理的灵活性,降低治理成本,强化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经营管理者的规范,切实维护公司及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进一步强化股东权利平等保护。此次《公司法》修订,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国企源流及其理论启示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通过对跨越三个世纪的国企全景式考察,梳理其渊源流变,可在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中正本清源,有所发现。国企并非中国的传统,而是在中华民族危亡中出现和壮大的制度创新,在新中国水到渠成地成为主导力量。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营企业的发展陷入桔,又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经历了曲折探索,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才逐渐脱困,并在21世纪进入超预期的跨越式发展。急剧的重大变化造就理论进步,也带来一定的认识误区。概言之,国有企业成功的基本经验是公司化、市场化、国际化,当前国有企业与一般公众公司并无本质区别,西方的国企歧视是一种偏见。

  • 共同机构投资者与公司违约风险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违约风险是公司其他风险的综合结果,对公司的正常运行有较大的威胁。共同机构投资者相较于普通机构投资者有激励也会采取较强的激励措施对其所持股公司进行监管,降低其所持股公司的违约风险。以2012一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研究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显著降低公司的违约风险。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缓解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检验结果也支持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降低公司违约风险这一结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股票流动性更低、共同机构投资者在特定行业持股公司的数量越多和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更低时,共同机构投资者对公司违约风险的影响越大。研究结论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具有启示意义。

  • 董事会独立性对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12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以2016—2022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董事会独立性对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会降低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而独立董事比例则能够提升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中介机制检验表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通过激发管理者过度自信从而对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而独立董事比例则主要通过提升审计质量强化董事会的治理作用进而提升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相比非国有企业与重污染行业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在国有企业以及非重污染行业企业中对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效果更加显著。文章为深入理解董事会独立性对企业ESG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优化独立董事制度以及企业ESG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新《公司法》背景下的审计委员会研究:综述与展望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6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关键部门,其履职效能广受关注。新修订的《公司法》实现了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入法,弥补了审计委员会履职依据在顶层制度方面的缺失,为审计委员会研究赋予了新的研究背景。本文以企业审计委员会相关研究文献为分析对象,通过构建审计委员会特征与治理功能的二维框架来整合已有研究,结果发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检验审计委员会个人与群体特征能否实现预期治理功能,对预期外治理功能的探索不足;关系网络与兼任、独立董事视角与透明度研究等新兴研究视角普遍落脚于信息披露,落脚于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的研究不足。此外,本文还围绕审计委员会成员面临的关系约束与履职困境、多个会计专家的聘用动机与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咨询职能进行研究展望。

  • 无实际控制人公司如何突破治理藩篱——以金风科技为例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无实际控制人公司由于股权分散,易形成管理层内部人控制或股东权力争夺,最终引发代理冲突与公司价值毁损。本文以金风科技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究无实际控制人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及治理机制。研究表明,金风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稳定经营和良好业绩,从股东层面和管理层面多方面结果分析均表明公司不存在明显代理冲突。进一步从权力运行与收益分配两大核心机制入手分析,发现以公司股权制衡性、股东资源合作性、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权利共享性为特征的治理模式实现了公司权力制衡与权益匹配,推动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信任机制的形成,这是公司不存在代理冲突、保持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

  • 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高管薪酬的影响分析——基于“沪港通”的准自然实验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文章以2012-2020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基于“沪港通”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企业异质性视角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提高高管短期货币性薪酬,降低高管长期权益性薪酬,缩小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进一步检验发现:“沪港通”实施后,非国有企业高管的短期货币性薪酬显高于国有企业,长期权益性薪酬显著低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高管的内部薪酬差距显著缩小。据此,文章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循序渐进推进资本市场开放过程中,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应关注高管短期货币性薪酬过度增加、高管长期权益性薪酬急剧减少,同时应适当缓解高管内部薪酬差距扩大的趋势。

  • 组态匹配视角下制造业企业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立足于“公司治理一动态能力”的组态匹配视角,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高管团队数字化背景、董事会经验多样性、董事网络中心度和企业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吸收能力的组态作用,以及其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同阶段的进阶驱动机制。研究表明:任何单一因素都不是数字化转型进阶的必要条件,需要公司治理和动态能力的多个因素互相作用才能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阶,且三次进阶的驱动机制整体展现出“内外部驱动一行政体系驱动一生态系统驱动”的规律。

  • 创新型货币政策能否促进企业创新:基于融资和治理的双重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企业创新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助中期借贷便利(MILF)担保品扩容这一外生事件,本文研究了创新型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文章发现,创新型货币政策可以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产出。此外,不同于之前文献广泛讨论的融资约束渠道,本文发现,创新型货币政策还能够增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监督效果,通过公司治理渠道,双管齐下地打破企业创新所面临的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完善未来货币政策框架、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启示。

  • 注册制改革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上市公司超额现金持有的视角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以2016-2022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注册制改革对上市公司超额现金持有这一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注册制改革显著抑制了上市公司超额现金持有。从影响机制看,注册制主要通过降低“股东-管理层”代理成本与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发挥治理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注册制改革对超额现金持有的抑制作用在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的时期、对传统行业公司、股票流动性较低的上市公司更加明显。研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探究了注册制改革对微观主体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供有益参考。

  • CEO强制变更对盈余管理的溢出效应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公司高管变更是约束经理人行为的重要治理机制,且具有行业溢出效应。本文以2009一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同行首席执行官(CEO)强制变更对焦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于西方国家,中国情境下同行CEO强制变更会提升焦点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及CEO的金融背景都可以抑制同行CEO强制变更对焦点公司盈余管理的促进作用;相反,这一促进作用在具有海外背景的CEO群体中更加明显。进一步地,同行CEO的强制变更仅对向上盈余管理有提升作用,这验证了焦点公司CEO职业安全感缺失下的印象管理动机。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国当前公司治理实践中CEO强制变更的溢出效应,为更好地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信息披露提供了新的启示。

  • 绿色信贷政策、政府环境治理与股价崩盘风险——基于《绿色信贷指引》的准自然实验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文章以2012 年《绿色信贷指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对重污染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基准实证结果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后,重污染企业股价崩盘风险显著上升,且这一关系在政府环境治理力度小的地区更显著。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首先,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后,重污染企业通过降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导致股价崩盘风险上升;其次,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加剧了重污染企业市值管理动机,从而恶化了股价崩盘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国有和大规模重污染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更显著;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有效抑制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恶化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直接加剧了重污染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促使重污染企业在会计处理上对坏消息披露的及时性下降,而对好消息披露得更加及时。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从宏观政策层面挖掘影响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因素,还为完善我国绿色信贷政策,全面、科学评价其实施效果提供了政策参考。

  • 内在道德、代理成本与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17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西方对公司治理的理解长期停留在制度主义层面,研究也相应地固于机制设计与机制创新的范畴,但其制度改进的边际收益已明显不尽如人意,而西方主流学界并未反思和转变思路。有鉴于此,文章试图恢复真实世界中的交易场景,立足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澄廓当下公司治理研究之上的西方自由主义笼罩,从中华传统文化之“善”的范畴,致力公司治理新知识的创造和理论新体系的构建。文章将经理人内在道德纳入公司治理分析框架,探讨其对经理人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以及对监督机制的影响,为经理人内在道德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提供理论解读。研究发现,经理人内在道德与代理成本负相关;经理人内在道德达到一定水平后,代理成本消失,代理收益产生。文章阐释了中华文化中“德主刑辅、礼法合治”内外并举式中国之治的部分学理,有助于理解中华文明基础上的公司治理理路,阐释其背后新文明形态的文化源流及其与中国历史上的经济繁荣之间的关系。

  • 新会计法下财会监督入法及其实施机制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12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财会监督法治精神写入新会计法是推进财会监督建设的保障措施,研究其实施机制有重要意义。新会计法在实施中面临社会人假设的管控难点,中华会计文化治理是破解之道。文章以文本分析法归纳了新会计法修正内容的重点,厘清了财会监督、会计监督、内部控制在演进中的逻辑关系,提出会计监督的新三元论。从法治视角对新会计法以硬机制夯实财会监督进行了阐释,构建了会计人员法治与德治会计监督与会计文化联诀的“他律”和“自律”软约束路径。法律治理和文化治理融合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亦为会计人员以人民的逻辑贯彻新会计法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