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视触之域”2016中国当代素描艺术邀请展邀请了九位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曹意强、蔡枫、常青、佟飚、盛天晔、庞茂琨、李东鸣、赵卿、赵晓东,呈现其近些年来的素描佳作。此次艺术展的作品,虽然并不抛弃物象,但超越了“视觉再现”的束缚。此次举办当代素描艺术邀请展,就是供各位观者了解到中国当代素描艺术的概貌。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10-04
摘要:摘 要:[目的/意义]关键节点对于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态势具有重要影响,动态识别关键节点对网络舆情的管控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本文模拟舆情网络中用户的信息交互过程,构建“信源层—交互枢纽层—信息受众层”三层级网络舆情信息交互模型。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五类用户特征及网络结构特征构建动态融合交互网络,利用Leiden算法和度中心性指标挖掘网络中的细粒度社群及其关键节点。[结果/结论]三层级信息交互模型为干预网络舆情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从信息交互层级来看,前期交互枢纽层的关键节点起推动作用,后期信源层的关键节点起引导作用;从关键节点的数量及关联关系来看,舆情初期和末期的关键节点呈现“一超独存”格局,关键节点间联系不紧密,舆情爆发和扩散时期的关键节点呈现“多强并存”格局,且关键节点间的联系较为紧密。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会议综述,没有摘要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12-31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作为中国当代70后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韦嘉从03年起由版画转入平面绘画,此次展出的新作品延续一贯往内深刻的精神哲学的探索,同时在艺术语言表现上呈现往外辐荡的力量,色彩的敏感与笔触的流动是持续的探索。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12-31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理解方力钧近几年作品中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经验,最好的途径就是感受他的交游,阅读他的图像,体验他对生活审视的严峻目光和其深刻的穿透纷繁现实的思想力量。方力钧的视觉表达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从他的视觉讲述间,阅读者能清晰地读出他独禀的气性,放荡不羁的品格,思想者的勇气和思想的力量。而浸润在其视觉表达间的:一、人道和人性, 二、大历史缠绕的个人命运,三、疼痛书写,四、裂变与承续,五、北方的狼,亦构成了再识方力钧的核心语词。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12-31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20世纪90年代,美国艺术在社区的实践经验就已经有量化的方法论文献被整理成册。社区作为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变迁与城市进程有着直接关系。反观中国,从许村、碧山、石节子到羊磴,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设计师涌入乡村,对介入式、参与式艺术创作方法的探讨也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艺术介入社区,其介入的对象、方式、结果如何?社区中的艺术又带来了哪些新的话题?社区和乡村同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有着不一样的发展面貌。本文以20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的美国社区艺术为研究对象,结合美国的文化和政治特征,通过案例来剖析社区艺术在美国实践的现状和所面对的问题。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12-31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本文通过案例描述,阐述了“需求”与历史文化语境以及特定场域的紧密关系,揭示了如何在公共空间中呈现特定的设计需求。文章提出在具体的公共空间中,寻找并揭示那些真实的甚至被遮蔽的需求,才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的起点和关键。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作为深圳美术馆关注本土艺术的一个常设项目,第四届“相聚热土系列邀请展”,将延续第三届主题展的方式,继续以“本土、创新、个性”为基本原则,邀请艺术家通过自身的经验,用艺术作品介入和表现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用艺术化的语言传达出艺术家在城市中的体验和思考。此次展览以“透镜”为主题,意欲表达在被科技无限大介入的当下,人们的生活被急速地改变着。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建筑空间是介乎于社会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过渡地带,其布局和设计体现了城市发展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OPEN建筑事务所致力于通过建筑、装置等多元手段,探索人与自然、建筑与城市、空间与意识的关系,而这几个关系的讨论也是公共艺术时常涉及的主题。今天的建筑、社区和公园在以露天美术馆的姿态和功能参与到城市的景观中,城市公共空间体现出对于人的照顾,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科学、艺术、宗教是人类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科学构成了对世界的一种强有力的把握方式,但并非唯一的理解维度,更不是一种绝对信仰,反而正是其内在的怀疑精神才使得科学的不断进步成为可能。艺术是人类维护与追求自身存在绝对性的重要方式,只向概念无法规定的绝对意义领域开放,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人们能够越过相对与绝对、有限与永恒之间的断裂。宗教信仰同样追求与绝对的自在存在者共在,以获得生存之绝对意义,通过直接对律法或诫律的践行修持来通达。三个领域有着各自的方法论或实践旨趣,并不存在实质的交叠或替代关系,而表面上的冲突是因为僭越了各自理应恪守的界限。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宋代是义观念实践的一个历史高潮。宋代之义具有崇高神圣的精神地位,受到上至皇帝、下及盗贼的追捧。宋代强调君臣以义立,皇帝以义结天下人心,以义对内理政、对外交好。士大夫之公义指正义、刚正的气概,是高尚情操,其小义主要体现在对社会、朋友的责任担当与无私帮助,个人之间也多称兄道弟以及结拜兄弟。武人之公义通常都是忠于朝廷,慷慨赴义,其私义多表现于结拜兄弟。民间之义除公益之义外,还有更多样的表现形式,如互济互助、扶正驱邪,包括义居、复仇杀人,结义现象更为普遍,既有义兄弟,也有义父子,均受到法律的承认。义观念的强化和实践,体现着宋人的奉献精神、自律精神、契约精神。从开国皇帝赵匡胤传下来的以义治国策略,是宋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在一起》这件作品,在视觉上设置了一件关于公民纪念碑的矩阵,却通过激发民众的狂欢从而拆解了纪念碑功能,其本质是“反纪念碑”的。这种狂欢的姿态,纵情的欢笑,将政治的对抗和历史的沿革进行意义真空,并通过一种美学意义上的扰动,在政治自由和审美自由之间启发我们对“参与”的再认识。这种由审美感知所建立起的作品情境性、虚构性和假设性,使它区别于西方诸多具有明确政治目标的参与式艺术,是对“参与”的另类表达。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当科学与艺术相遇、激荡、交融,当学科的边界被不断打破、拓展、跨越,人类探索和发现世界的方式不断变化,科技馆在这当中扮演着什么角色?科技是手段,艺术是媒介,体验是途径,新时代的科技馆正是这种体验的发生地。表面上是在打破学科的界限,而打破的内在意义是深度融合,使不同学科发生相互作用,激发超越传统的呈现方式,最终让观众获得超越平凡的体验。解读历史、体验当下、探索未来,新时代的科技馆成为一个进入超越之旅的通道,科学和艺术在这里不再有边界,探索的维度被不断拓展,通过非凡的巅峰体验来认识自我,进而认识世界、探索宇宙,揭示一个充满思考和记忆的美丽新世界。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10-04
摘要:摘要:[目的/意义]探析科普类短视频纾解用户健康焦虑的影响要素与演化机理,深入理解双系统理论视角下焦虑个体的心理变化,为健康焦虑用户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方法/过程]基于关键事件技术对健康焦虑用户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收集处理,构建科普类短视频纾解用户健康焦虑形成与演化路径的要素和机理模型,并结合双系统理论对纾解路径深入剖析。[结果/结论]揭示科普类短视频纾解用户健康焦虑生成要素与机理之间的关系,并从情境触发、注意聚焦、认知控制、行为反馈4个机理角度针对性地提出科普类短视频纾解用户健康焦虑的管理策略,为有效缓解用户健康焦虑问题提供参考。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历来对于鲁迅在“革命文学”论争中究竞是“转变”还是“发展”,莫衷一是。对此两种观点的表述加以分析考察,可以发现,各有其理由,而又各有其偏颇。以外在表现观之,似是跳跃,而从内在逻辑观之,则有其一贯性。故从总体上看,是发展而非转变,但发展中有扬弃,有厘清以至“飞跃”,故仍有“转变”,但并非“方向转换”。从鲁迅个人来看,还是一种出于自身发展逻辑的必然,再加上时代条件的变迁所给予的机遇,使他迅速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者,其间没有发生方向性的转换或本质性的改变,更没有政治态度与立场的改变,考虑到“转变”一词在当时具有一种特殊含义,故用“发展”说更为合理和合适。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10
摘要:教育学界使用Discourse analysis展开相关问题的探讨时基本上采用discourse的“话语”译法,但缺乏对Discourse本质的深入考察。基于对Discourse词源与概念、国内语言学界对Discourse的探究以及中国话语研究的分析,Discourse不能等同于我国文化语境下的话语。话语即语言的实行,是将语言内蕴的思想、价值、观念、精神等依托相关元素得以展开的方式。教育学话语重塑需立足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个根本,超越Discourse的窠臼,从母语中提炼标识性语词入手,吸纳先贤“教”、“育”、“学”的思想智慧并结合时代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塑教育学话语并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树立平等交流互鉴的话语意识。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2-20
摘要:【摘要】学界关于深度报道渊源之辩早已存在,对比诸学者的观点并查证相关资料后,笔者认为深度报道实际上渊源于19世纪70年代《申报》创办之初,并在辛亥革命时期被广泛关注,辛亥革命时期及以后的三十多年间,深度报道稳定发展,但自20世纪50年代至改革开放时期,深度报道进入长时间的沉寂期。直至20世纪80年代,深度报道在开放的环境下勃兴发展,进入了黄金三十年,21世纪10年代以后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和深度报道都带来了新的挑战,深度报道在一段时间内深受挫折但其后又顺应时代进行革新做出了现代性转化。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12-31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本文所论问题包括1905-1937 年美术留日概况,美术留日生“改从”中国画的成因与倾向,以及留日画家中在“中国画改良”方面最具代表性的11 位画家的风格面貌以及与“日本因素”的关联等,意在通过直观的作品展陈和深入的问题探讨,将始终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的“留日问题”强调出来,引发美术界的进一步思考。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中国女性艺术三十年”曾是2015年“批评理论前沿·神农论坛”的学术主题,也是当代艺术领域绕不开的话题。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艺术家从女性意识的萌动到进入性别视角的表达,从专注个体体验的表达到超越性别经验的更加广阔的社会关注。与之伴随的中国女性艺术研究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传入,大量女性主义的经典文献被翻译出版,女性主义的思想开始影响中国。与此中国女性艺术也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艺术现象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作者首先梳理了艺术史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以及在当下的信息时代艺术家的创作方法和思维逻辑的主要倾向,继而由个人的创作经验出发,以《折叠的伊甸园》系列为例,探讨对以上两个问题的具体实施方法与艺术家的个体认识,以及人类与科技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