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摘要:[目的/意义]社交媒体上虚假信息的传播带来了严重危害。本研究旨在系统梳理虚假信息分享的相关因素,为虚假信息治理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系统综述的方式,整合了108篇虚假信息分享相关的实证研究文献,从学科领域、理论基础、研究方法、预测因素、中介和调节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归纳梳理。[结果/结论]该领域近几年研究成果增长较快,图书情报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人员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刺激机体反应理论等,并利用调查和实验法等方法,围绕政治和健康领域虚假信息分享开展探索。相关影响因素主要从用户和信息视角展开,涉及信息客观特征、信息感知特征,以及用户个体特征、认知特征、感知特征等多个维度。研究构建了虚假信息分享的影响因素模型,并从研究情景、研究主题、平台特征、研究方法等方面发现研究局限。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分配制度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志愿服务是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方式及实现精神富裕的重要载体,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以青年特质为底色,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和世界梦,对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青年志愿服务助推共同富裕的主要机制,包括供给机制、创生机制、分享机制。要从同构青年志愿服务助推共同富裕的公共思想基础、建立青年志愿服务助推共同富裕的能动回应机制、完善青年志愿服务助推共同富裕的协同运行体制着力,让青年志愿服务成为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道德实践。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团队多样化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团队创新是创新管理研究和实践的重点话题。文章收集了多篇中英文献,采用元分析技术探讨不同类型的团队多样化(关系型和任务型)对团队创新的作用,并同时检验了多样化研究中基于信息资源理论所提出的知识分享和基于社会冲突理论所提出的人际冲突这两种中介机制的作用。结果显示:(1)关系型多样化通过人际冲突负向作用于团队创新;(2)任务型多样化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作用机制,即任务型多样化一方面促进团队的知识分享,另一方面又增加团队的人际冲突;(3)任务型多样化的两种机制作用具有不对称性,任务型多样化对团队知识分享的作用更强,因而有利于团队创新。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共享经济中一部分企业建立双边经营模式,即将消费者所有的闲置产品资源整合起来,供给另外消费者使用。对这些企业而言,消费者是否愿意分享自己的产品则成为经营的关键问题。文章在此背景下探究消费者对陌生人的分享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心理所有权理论,文章提出影响消费者产品分享的主要障碍是分享所导致的心理污染感。以此为基础,文章认为目前业界常用的金钱刺激只能补偿、而不能降低心理污染感;据此,文章提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刺激模式一一敬畏感刺激,并把它与金钱刺激对促进产品分享的相对有效性进行对比。通过四个实证研究发现,金钱刺激和敬畏感刺激对产品分享的相对有效性取决于消费者的产品拥有目的:如果消费者拥有产品本是自用,则敬畏感刺激可以有效降低心理污染感,促进产品分享;如果消费者拥有产品是为了赢利,分享不会导致心理污染感,则金钱刺激更有利于促进分享。文章从理论上丰富了共享领域文献的研究视角;从实践上为双边企业刺激产品分享提供可借鉴方法。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以来自15家企业的209份主管一员工配对问卷为样本,考察了知识分享对员工创新行为和基于组织的自尊的影响,基于组织的自尊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检验了基于组织的自尊的中介作用,以及组织支持感对基于组织的自尊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知识分享对员工创新行为和基于组织的自尊有显著正效应,基于组织的自尊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正效应,基于组织的自尊部分中介知识分享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组织支持感调节基于组织的自尊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以往关于尽责性和神经质人格特征对人们分享意愿影响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的结论。文章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尽责性和神经质对在线品牌社群信息分享意愿产生的影响,并且引入两个社群技术因素(规范激励与结构保障),进一步探讨它们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尽责性正向影响信息分享意愿,而神经质负向影响信息分享意愿。此外,在线品牌社群提供规范激励时,相较于低尽责性,高尽责性成员的信息分享意愿会显著提高。而在线品牌社群提供结构保障时,相较于低神经质,高神经质成员的信息分享意愿会显著提高。研究结论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在线品牌社群信息分享意愿的差异,以便针对性地对社群进行设计,促进社群成员有更多的信息分享行为。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多元雇佣触发的员工内部关系矛盾问题日趋复杂,如何促进多元雇佣聚力发展,已成为零工经济情境下理论和实践领域着力探讨的核心议题。文章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引入关系认同和感知义务作为中介变量,将任务相依性作为边界条件,构建临时员工助人行为对正式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的双路径机理模型,旨在分析临时员工助人行为对正式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的作用效果及潜在机制。通过对三阶段收集的237份纵向数据分析表明:关系认同和感知义务在临时员工助人行为与正式员工隐性知识分享之间起中介作用;任务相依性会强化临时员工助人行为对关系认同和感知义务的影响效应,并且任务相依性能够调节关系认同和感知义务的中介路径,即任务相依性程度越强,临时员工通过关系认同和感知义务对正式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的正向影响越强。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民品种是由一定区域的农民以集体创新的方式,经过长期培育并被证明有特殊品性的品种,具有群体性、地域性和传承性。农民品种的价值是其所包含的遗传信息,适合用将信息作为保护客体的知识产权制度加以保护,但与保护私人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制度应有所差异。其取得应符合较低要求的可识别性,且需经过注册登记程序。农民品种的保护模式主要包括特别权形式的积极性保护与防御性保护。在特别权保护下,农民品种权的主体分两个层次,即静态的权利归属于国家,动态的权利由特定社区农民集体行使。具有集体属性的农民品种权不得转让,但权利人享有基于许可的知情同意权和惠益分享权;同时应设置合理使用、强制许可及保护期限等限制制度,以实现权益平衡,促进植物育种领域的创新。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随着移动短视频APP的迅猛发展,如何把握用户需求、刺激用户的短视频分享行为,成为短视频运营商和开发商亟待解决的问题。用SOR范式构建理论框架,在整合使用与满足理论、媒介丰富度理论的基础上,探索用户沉浸体验对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机理,并实证研究影响短视频用户信息分享行为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满足度和媒介丰富度的刺激能显著增强用户的沉浸体验,而沉浸体验会增强用户信息分享意愿,但是感知风险会显著减弱沉浸体验对信息分享的影响,同时信息分享意愿对信息分享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熟练驾驶车辆是公安工作的职业需求,是公安民警的必备技能。然而公安院校学生作为预备警官,由于缺少车辆驾驶训练,使得驾驶技能存在短板尚不能满足公安工作需要。在公安院校开设警用车辆安全驾驶课程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驾驶技能训练。警用车辆安全驾驶有别于日常驾驶,是满足公安日常工作需求的驾驶技能,其课程具有鲜明公安专业特色。开展教学前首先要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进行分析,明确公安工作需求、学生学情和教学条件保障。教学实践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引导、驾驶经验分享、驾驶技能训练和驾驶技能考核四个方面。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已有五年,但其在公众中的持有量和交易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与央行数字货币的其他设计特征相比,计息设计是影响公众持有和使用央行数字货币的关键因素。然而,从传统的货币收益视角进行的央行数字货币的计息设计,会对银行存款产生挤兑风险。个人金融数据收益分享为探索央行数字货币的新计息设计及其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与传统的货币收益计息设计相比,基于数据收益的新计息设计能有效避免对银行存款的挤兑风险,破解公众持有央行数字货币的零收益难题,促进央行数字货币推广。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作为可持续生产与可持续消费的重要环节,二手物品的分享和循环再利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该议题因中国的垃圾分类和生态文明建设备受关注。对西方某城市(M市)的实地研究表明:慈善团体和民间机构在二手物品的分享和循环再利用中均比较活跃;在政府垃圾管理体制中,幸运的需求者在垃圾投放日可抹拾可用的二手物品;居民和租户通过车库大甩卖或庭院甩卖,低价出售或免费赠送不再需要的服装鞋帽、家具、日用品、修理工具、影像制品、书籍等等;互助与公益导向的各类用品回收再利用的互联网平台不仅惠及M市居民,而且覆盖全球主要城市。总之,不同的机构、活动与制度安排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稳定、持久、可靠的二手物品分享、循环、再利用的网络,在可持续消费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