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本文通过比对“结果导向教育(OBE)”和四川美术学院创立的“创作带动教学”特色教育模式,说明了以创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与价值;阐述了新时代文艺工作指导思想所赋予艺术高校创作新时代文艺精品、培养艺术人才的时代使命;梳理了当代艺术发展催生新专业设立以及新旧专业边界和核心创作能力方面的问题;以工作室制、实验班制为例,论述了美术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并介绍了科学技术发展对专业设立与调整的长期影响。
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电影导演面临生存挑战,需要导演在被动接受中主动适应。电影工业美学导演维度的研究也需要在人工智能时代“接着讲”。秉承“人机一体”的创作观,并以此观念构思作品,应该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导演观。探索一种人工智能“算法内生存”的创作路径,应该是人工智能时代导演的创作方向:一方面,导演在遵循作者情感的同时,必须尊重人工智能的数据理性,进而在感性、情感与理性、数据之间折衷、平衡:另一方面,导演在积极发挥创造性想象的基础上,必须合理利用人工智能高效完成人类指示的底层机制,进而在借助数据算法、人工智能实现想象的同时,不断扩展想象。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艺术家、艺术史家玛戈特·洛夫乔伊教授着眼于科技对艺术领域的影响,对一系列数字媒介进行试验,她的作品被形容为“融入了社会批判的诗性隐喻”。她所著的《数字潮流:电子时代的艺术》(Digital Currents:Art in the Electronic Age)以科技发展与审美变迁之间的关系为主线,记叙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艺术领域内由科技创新和突破所带来的数次重大革命,并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了科技发展对于艺术媒介的变革性影响。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重庆悦来公共艺术展的开幕是重庆公共艺术历史上一件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公共艺术的悦来路径指的是它的价值诉求、趣味诉求、组织方式和创作方式。悦来公共艺术展表现出对品质、精确和细节的追求,与“大众”“流行”的公共艺术价值诉求迥然不同;悦来用自己的作品,践行了当代艺术的价值主张,打破了不同艺术之间的门类界限,并引领了公共艺术创作机制方面的创新。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20世纪50年代至今,油画在中国当代艺术中一直处在重要地位,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由于其地域性、民族性、宗教性以及文化艺术的多样性,使其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是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从西南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入手,通过对于艺术家在西南少数民族题材油画的创作路径分析,探讨艺术家在少数民族题材的写生所带来的对于个人创作路径上的作用。
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发布时间: 2024-07-09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电影导演面临生存挑战,需要导演在被动接受中主动适应ꎮ,电影工业美学导演维度 的研究也需要在人工智能时代“接着讲”。 秉承“人机一体”的创作观,并以此观念构思作品,应该是人工智能时 代的导演观。探索一种人工智能“算法内生存”的创作路径,应该是人工智能时代导演的创作方向:一方面,导 演在遵循作者情感的同时,必须尊重人工智能的数据理性,进而在感性、情感与理性、数据之间折衷、平衡。另一 方面,导演在积极发挥创造性想象的基础上,必须合理利用人工智能高效完成人类指示的底层机制,进而在借助 数据算法、人工智能实现想象的同时,不断扩展想象。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在2020 这一特殊的年份里,蓝顶美术馆与策展人蓝庆伟展开了为期一年的“真实与理想”系列展览,包括“真实与理想:艺术家的2020”“真实与理想:湖北当代艺术2020”两部分,通过普通的群展形式来呈现艺术家的真实创作,是新冠疫情下不同地域不同艺术家不同状态的客观呈现。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作 为 “ W W W 和 中 国 新 媒 体 艺 术 三 十 年 ” 三年 计 划 之 第 一 年 项 目 , “ 美 丽 新 世 界 (M o v e o n C h i n a 2019 )”:张培力、汪建伟、冯梦波三人展于2019年12月12日于昊美术馆(上海)举办。在万维网诞生及“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之后30年的今天,影像和数字艺术日益成为当今公共文化空间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展览开幕当天下午,举行了本次展览的开幕论坛,邀请艺术家及策展人进行现场对话。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针对当下的雕塑创作,笔者提出了6个关键话语:新文科、新雕塑,把自己作为方法,全球视野、中国经验,虚拟、梦幻、游戏再造现实社会,让材料成为介质,用创造改变日常。以这6个关键话语,追问何为雕塑的明天,反思传统训练,反思创作语言体系,反思创作者的身份。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6-05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贾谊的人生及文学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文学创作都受到其交游的深刻影响。长安时期,贾谊受到名师指点,其创作在学养上具备了很高的起点,题材全面而丰富;融洽和睦的同僚关系及文帝的信任与包容,使其养成了犀利而自信的创作风格;而突如其来的政治谗害又给他带来了格外沉重的心理打击。长沙时期,贾谊一度痛苦 消 沉,但 痛 定 思 痛 后,他 对 此 前 交 游 失 败教训的反思也体现在辞赋与奏疏的创作之中。梁国时期,贾谊成功地处理了与文帝的关系,在长期的反思与理论积累的基础上,其政论文创作走上了巅峰,其交游人格也达到了真正的成熟之境。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1-15
摘要:“家园意识”是常用的创作母题。它不只是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也在非虚构作品中大量出现。在非虚构作品中,“家园意识”可以分为创作者的家园故事和故事主人公的家园故事。非虚构作品中“家园意识”的运用,动因主要是能引发阅者的共鸣与移情。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主题性美术作品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一方面代表了一个国家美术创作的定位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国家文化发展的风向标。因其具有鲜明的图像符号,所以更能对时代的文化状况进行直接地反映。高校作为美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我国美术事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主题性美术创作在中国院校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从而探讨主题性美术创作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东吴学术》
摘要:在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人工智能开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覆盖性影响。它作为某种技术性“实在”,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界域,实现了“人的延伸”,渐渐进入到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实践领域。在文学创作方面,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被用作辅助工具,其自动创作能力,既为文艺创作者提供了灵感和素材,也引发了关于文学作品的原创性是否可以被替代、被复制的讨论,背后关联的则是文艺创作者的主体性如何自证、其传统的合法性又如何遭遇危机等问题。在文学批评领域,人工智能的运用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它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识别信息的能力,对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计算分析,对传统的文学批评工作方式构成了全新的挑战。作为一线的文学工作从业者,置身于轰隆而来的数字时代高速列车上,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机遇和新可能可谓是切身的,而与之相伴随的新挑战又可谓是凌厉的。上述新现象和新问题构成本次论坛研讨的基点,期冀能在共享的问题情境中碰撞出新鲜的思维火花,耕耘出一片新的思想园地。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绘画创新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造的关系。中国画在延续和发展过程中,不仅要继承传统,而且要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寻找创作题材与灵感,青海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区域景观,为中国人物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创作者所描绘的众多青海地域民族人物形象,客观展现了青海民族地区的真实生活状态,也映射出创作者对青海民族文化的关注与认同。青海地区民族人物题材绘画创作,不仅展示了其绘画表达方式,而且丰富了中国画创作的内容。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梦游”不仅是对理性、文明、城市、高速网络等技术规训的短暂逃离或者登上“愚人船”式的主动自我放逐,而是指向了一种寻找“共鸣”的艺术生产方式,用非常态的浪漫语境促使我们跳出对于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狭隘理解,尝试对当代生活“减速”,重塑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与探索。通过公共艺术的乡村在地创作,思考艺术的公共性、在地性等问题。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本文首先对架上绘画受摄影术影响下的变革进行梳理,分析架上绘画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的具体特征,通过对当代架上绘画呈现出的多样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做探讨举例,从而阐述图像时代对架上绘画的影响以及其在当下多元化的面貌。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4-12-02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便利与可能性,但技术与资本的关系也变得越加错综复杂,与之相伴的是大众与日俱增的技术焦虑。作为一种依托于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而生的亚文化,民间二次创作艺术给我们展示了技术亲切而富有创造力的一面,无论是二创作品的高质量、非商业性,还是创作者之间的力量的联结都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人与技术和谐共生、人与人之间技术共享的图景。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我们面临全球化与本土化、一元化与多元化、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两个维度的“撕裂感”,中国的文化艺术面临着文化身份焦虑和“自明性”的危机。四川美术学院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唯一一所专业美术院校,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贡献了大批优秀作品和人才。《后学院》一书以研究川美艺术家精神为原点,走进艺术家工作室,与艺术家面对面地对话与交流,还原艺术家的真实状态、创作源头和艺术立场。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本文首先对架上绘画受摄影术影响下的变革进行梳理,分析架上绘画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的具体特征,通过对当代架上绘画呈现出的多样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做探讨举例,从而阐述图像时代对架上绘画的影响以及其在当下多元化的面貌。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易安词对韩韵文多有沿用,或夺胎借意,或套写其艳情主题模式,表现出对文人词写作惯例的遵从与利用。由于写作惯例的遮蔽,其词中的抒情自我不甚分明,需要仔细辨析:一方面,将易安词简单地当作“自传体”的做法,是对沿用与惯例性表达的视而不见;另一方面,易安词中除了显见的自我书写,还有隐蔽于创作沿用的自我表达,通过夺胎换骨、艳笔雅化、视角掌控等路径曲折地实现,流露出李清照的审美个性和表达自我的积极态度。曲折的自我表达体现了李清照的文体认知和表达策略,折射出词体在抒情与社会功能方面的独特性,及其维系的文体传统与新变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