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资本的原始积累活动既是资本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又是资本主义得以存续与发展的内在机制。马克思以批判斯密预先积累的理论局限为基础,以阐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机制的现实过程为依据,以研判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为目标,分别从理论、现实与未来的维度论证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持续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与演进过程中,资本原始积累对于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的引爆具有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关于资本原始积累问题的三重阐释,有助于深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过去、现状与未来。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电商技术作为数字经济催生的新业态,成为推动小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基于陕南地区实地调研数据,使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电商技术对小农户增收的影响,利用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小农户电商技术采纳增收情况的异质性,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剖析电商技术采纳促进小农户收入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电商技术采纳对小农户增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呈波动变化;电商技术采纳能够有效缩小小农户收入的不平衡性,这种影响呈现先增后减的特征;电商技术通过提高小农户的动态能力促进其收入增加,通过提高知识获取能力、整合利用能力缩小小农户收入不均衡。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强化地方政府对电商技术采纳的重视程度、提升小农户动态能力等举措来增加小农户收入、促进收入均衡等对策建议。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4-12-0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地方政府及开发商权衡城中村更新的经济成本后形成以家庭人口或农房初始面积为基底的补偿策略。两类补偿分别侧重村民的成员权和住房资产累积量,相对获益群体及村民政策满意度存在分化,识别其差异及关联性可为缓解补偿纠纷及后续政策优化提供参考。本文在武汉市开展城中村更新的典型调查,比较住房补偿基底选取对村民住房资产及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按家庭人口补偿的村民家庭户均还建住房较初始农房面积减少129.80m²,而按住房初始面积还建的村民家庭住房面积与更新前变化不大,仅减少14.74m。(2)按人口补偿城中村更新还建后村民家庭之间的住房资产趋近,相对剥夺指数从 0.41 降至0.10;按住房面积补偿的城中村村民的住房资产相对剥夺指数则从0.51提升到更新后的0.54,家庭之间的住房资产差距略有增强。(3)按人口补偿使城中村原农房面积低于400m²的村民家庭住房面积有较大增加,其政策满意度高;而按住房初始面积还建的城中村,原农房面积在200m2以下的村民家庭相对受损,还建后住房资产相对剥夺指数增加,其政策满意度低。(4)人口补偿方案考虑到原农房面积较低家庭宅基地的空间发展权,同时避免对抢建加盖等形成的超额面积过度补偿;按住房初始面积补偿则有利于原农房面积较大的村民家庭,但忽略了原农房面积较少家庭参与城中村更新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深度媒介化时代,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媒介在给人带来诸多可能性的同时,其风险和负面影响也纷至沓来。本文以朋友圈这一典型社交媒体为对象,聚焦于大学生群体,以相对剥夺感双模型量表为切入点,研究朋友圈给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心理影响。研究发现,朋友圈稳定持续的多元参照群体比较,与大学生人设识别能力作为显在变量,通过影响大学生的相对剥夺感从而引发一系列负面情绪问题。同时研究发现大学生学历(各学历组RD-T,F=6.74,η²=0.08)越高,其相对剥夺感也就越强。创新点在于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出发,解释朋友圈作为一种人际和人机复合传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双方行为和心理张力。并且在网络时代,研究影响个体相对剥夺的社会(媒体)环境因素,有助于从跨学科视角进一步分析由媒介信息引发的社会不公感,群体极化等认知偏差问题。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0 合作期刊: 《社会建设》
摘要:青年的阶层地位认同是衡量社会结构开放性的重要指标,而较低的阶层地位认同会加剧经济社会运行的风险。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研究发现,2013—2021 年,青年的阶层地位认同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具有强失业风险感知的青年的阶层地位认同始终低于具有弱失业风险感知的青年;失业风险感知会诱发青年的相对剥夺感,进而降低其阶层地位认同;以社会保障为代表的正式社会支持可以显著缓解失业风险感知对青年阶层地位认同的抑制效应;失业风险感知对风险抵御能力弱的青年的阶层地位认同具有更强的抑制效应。本研究对于决策部门提升青年的阶层地位认同具有政策启示意义。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虽然新产品促销性脱销导致其暂时性缺货,会给相似品提供了替代和涨价的机会,但是新产品促销性脱销也会对相似品产生拖累效应,导致消费者对其评价降低。但目前相关的关注和研究较为匮乏。基于前景理论与控制动机理论,通过构建有调节的双中介模型,文章深入探寻了新产品促销性脱销影响相似品贬值的内在机理与边界条件,并且通过实验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3个实验,结果发现:(1)新产品促销性脱销确实会让相似品产生贬值,并且价格促销性脱销较之于非价格促销性脱销更容易让相似品产生更大的贬值;(2)参照依赖与控制剥夺会共同中介新产品促销性脱销对相似品贬值的影响,其中前者起着消极中介效应,而后者起着积极中介效应;(3)消费者权力感(包括特质权力感与状态权力感)会调节参照依赖与控制剥夺的双中介效应,低权力感者更容易让参照依赖中介效应占优,而高权力感者更容易让控制剥夺中介效应占优。这些研究结论不仅对丰富和完善新产品促销、产品稀缺效应、虚位诱导效应等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指导和改善厂商的新产品营销、消费者理性看待新产品促销性脱销和监管机构的市场监管有重要的管理启示。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破产约定条款的效力认定是当事人意思自治与破产法目标实现之间矛盾关系的冲突点。破产解除条款与《民法典》第580条第2款中的违约方解除合同规则具有功能上的一致性,为避免合同僵局,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上应认定有效,只有管理人确认继续履行合同符合程序条件和实质标准时,才否定其效力。而破产变更条款会实质性阻碍破产法目标的实现,原则上应认定无效,只有在符合概括式豁免规则时,才认定有效。概括式豁免规则可参考英国破产法中的公允对价理论、瑕疵资产理论和善意的商业安排理论等进行规则设计。以破产解除条款与破产变更条款为一般模式,明晰破产约定条款的效力认定规则,是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办理破产”便利化的有效举措。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利用2017年课题组在湖北和广东两省调查的950户进城农民工样本,采用Kakwani个体相对剥夺指数测算进城农民工个体收入不平等水平,实证分析个体收入不平 等水平对进城农民工风险应对策略的影响,并对不同群体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1)农民 工个体收入不平等水平处于低剥夺区间,样本收入不平等平均水平为0.277,男、女性农民工 分别为0.348、0.227,老一代农民工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不平等水平更高,教育程度越高 的进城农民工收入不平等水平越低,普通工人比其他技术管理人员高;(2)个体收入不平等 水平较高的农民工倾向于采取高成本风险应对策略,如降低基本生活水平、减少教育和医疗 开支等,反之则倾向于采取向正规机构借贷和正式社会支持等低成本风险应对策略;(3)女 性、健康状况较差、教育程度低和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群体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面临风 险采取高成本风险应对策略的概率更高.研究结论提供了农民工群体风险管理研究的经验 证据,可以为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和推动市民化进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