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北疆文化是孕育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过程、以红色文化为底色、融多样文化于一体、以守望相助为理念内核、以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为精神标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地域文化。北疆文化品牌建设作为新时代党在内蒙古民族工作的关键一环,是治边稳疆的长远之策和固本之举,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在总书记交给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大任务中,筑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是重中之重,内蒙古作为向北开放的桥头堡,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地区的安全稳定关系到国家安全大局。在守护祖国北疆的安全稳定中,文化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北疆文化品牌的建设不仅构建各民族勠共有精神家园,而且加强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使各族人民更好地力同心守护祖国边疆。
分类: 民族学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发布时间: 2025-01-02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北疆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北疆文化体现出民族与地域、传统与现代、游牧与其他生产类型文化相统一的特征,也彰显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与突出的和平性特征。新时代的北疆文化建设,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不断深化“第二个结合”,把握北疆文化共同性与差异性,筑牢北疆文化安全屏障,要发掘北疆文化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效应。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蒙古马精神代表了北疆各族人民的优秀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和地方体现,能够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而成为北疆文化的主要精神标识。蒙古马精神的符号意义,来源于蒙古马的自身品质和历史贡献;蒙古马精神的符号价值,体现为增强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蒙古马精神映照了北疆各族人民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忠诚奉献、团结奋斗的历史,契合“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传承和弘扬蒙古马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良好的现实基础。在此底蕴和基础上,以彰显北疆文化精神特质、增强中华民族精神力量为目标,从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契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加强正确宣传、形成各方合力四个方面,提出阐释和弘扬蒙古马精神的路径。
分类: 民族学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发布时间: 2025-01-02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文化认同是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妥善处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文化认同,并借助优秀文化推动文化认同,有助于实现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进而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北疆文化独具特色和魅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助力北疆文化的建设,能够为北疆地区的生态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认同提供积极意义。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1-02 合作期刊: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北疆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在融合多元因素、继承和发展统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对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重大。当下“北疆文化”的宣传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其宣传多运用文字、图片等较为传统的素材及方式,因此其传播力和感染力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也为当下探索利用 VR 技术辅助“北疆文化”的文化宣传提供了可能。新形势下,内蒙古致力于从内容和形式上创新文化宣传方式,从 VR 技术在“北疆文化”宣传中的优势入手,进而探究 VR 技术在“北疆文化”宣传中的应用路径,提升宣传内容的趣味性,增强受众的沉浸度和交互性,以期在更大范围提升和改善“北疆文化”的影响力和宣传效果。
分类: 民族学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发布时间: 2024-12-27 合作期刊: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标识。其生成演进经历了从自然存在到自我觉醒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提出和科学凝练使蒙古马精神从自在发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下,蒙古马精神有助于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有助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助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弘扬和践行蒙古马精神,要不断加强科学理论研究以提升蒙古马精神的阐释力,创新宣传教育形式以增强蒙古马精神的影响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以激发蒙古马精神的感召力。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形成、发展和壮大的演进历程与中华文明总体进程基本同步。红山文化与北朝民歌«敕勒歌»印证了北疆文化的源远流长。历史上北疆各族统治者对中华正统和“大一统”的执着追求显示了北疆文化的内聚性,推动了北疆文化发展壮大和融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北疆文化中的形成与演变为北疆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统奠定了历史基础。北疆文化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深刻认识和把握北疆文化的历史根基与演进历程,有助于推动北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边疆地区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奠定学理基础。
分类: 民族学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北疆大地上的多种文化汇聚交融而成的,是近年来内蒙古看力打造的特色文化品牌。作为一种柔性力量,北疆文化有助于进一步凝练各民族共享共创的精神标识与文化符号,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同时,北疆文化是我国边疆研究与新时代发展需求不断适应、密切结合的严物,是对区域文化的有益探索,能够推动中国边疆学的理论创新与话语建构。新的历史形势下,应加强文化成边,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与区域实践特点,推动北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北疆文化研究阐释与学术资源整合,加快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过硬的北疆文化研究队伍,并以此不断推进内蒙古文化强区建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提供重要支撑与动力。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4-10-18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北疆文化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是内蒙古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并且毫不偏离这条主线.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内蒙古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区情,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北疆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主线和总纲地位;北疆文化的传承发展也为内蒙古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情感支撑和精神纽带,两者相辅相成.中国历代王朝和地方政权的北疆治理与内蒙古地区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发展,推动了北疆文化的传承发展.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是内蒙古自治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眼于完成好“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蒙古篇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