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基层的困境与对策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发布时间: 2024-10-24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是民主治理的一种形式,是中国民主政治在农村发展最广泛的实践。作为村民自治的一种实践探索,对于提高村民自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等意义重大。近年来,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在运行中面临一系列困境,主要表现为:村民参与不足;协商主体结构失衡;协商机制不健全。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要走出困境,需要提高村民的参与程度,提高参与主体的素质;优化参与主体的结构;建立健全协商机制。

  • 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协同及共生路径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5-04-26

    摘要:协商民主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协同关系内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践中,在不同历史时期形式各异且不断深化。从内在逻辑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引领协商民主的价值方向,协商民主构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运行环节,二者协同发展互为促进。在实践进路上,需从制度整合、议题平台共建、文化培育与效能评估三个维度着手,优化协商民主制度体系,构建多元协商生态,深化协商文化浸润并验证协同效能。协商民主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协同,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创新,更是将“中国式民主”价值性命题转化为可操作性治理命题的现实性路径。二者应精准嵌入对方结构,以解决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具体问题,彰显中国式民主的特色和优势。

  • “置身事内”: 理解的中国逻辑——从历史传统和现代生活的角度看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4-16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关键在于跳出西方协商民主的既有范式,重新在中国场景中理解协商民主。以“置身事内”的视角,在中国语境的“协商”概念基础上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代生活中剖析协商民主的历史继承和当代实践,为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体系提供参照。协商是中国人熟悉的历史话语和交往传统,自古以来的协商文化是协商民主得以生长壮大的土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协商进行了三个层次的民主改造,使协商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自我扬弃,打破了传统协商的局限性。总的来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备“独有、独特、独到”的特质,其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根基、伦理性与社会性的塑造、系统化的构建以及同其他民主形式的配合。中国式民主是一个内生性演化的过程,只有突破西方现代化的狭隘限制才能彰显中国式民主的优势和特色。

  • 基层建设的责任政治逻辑

    分类: 政治学 发布时间: 2025-02-09 合作期刊: 《学习与实践》

    摘要: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是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有质量、有成效的基层协商民主贯穿着深刻的责任政治逻辑。责任政治视角下的基层协商民主以构建负责任的基层协商民主为目标。第一,负责任的基层协商民主需要明确民主“解决问题”的实际功用,构建包容性、适应性的参与范围,体现责任中的“回应”关系;第二,负责任的基层协商民主需要多元协商主体负责任的参与、在协商全过程中保持具有公共精神的参与态度以及践行理性宽容的政治沟通;第三,负责任的基层协商民主需要“全过程监督”,以保障协商主体有效参与、协商过程契合民主规则、协商内容与结果始终符合人民期待。简言之,以责任政治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提供了以责任看待民主的视角,契合了中国协商民主建设的自主性内生性之路。

  • 数字民主视域下人民政协协商治理机制与路径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8-12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人民政协是加强数字民主建设和推动数字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载体,以数字技术赋能人民政协的履职工作,有益于优化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凝聚共识功能,提升人民政协的协商能力与治理水平。数字时代的民主实践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契合了全覆盖的民主价值,在保障政治参与和增强协商效能方面实现功能互补,数字公共领域的场域逻辑影响着数字民主运作方式,并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提出新要求。数字时代的人民政协将民主理念与目标嵌入协商治理过程,从委员履职便捷、协商机制完善、治理制度协同等三个方面健全协商治理机制。在新时代,以数字技术赋能人民政协协商治理,需要人民政协在民意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凝聚全过程共识,形成数据与知识的双轮驱动,促进面对面协商与网络协商机制的有机衔接。

  • 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路径探析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理论建设》

    摘要:健全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应有之义。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统领和根本、健全协商民主机制是重要内容和实践形式、基层民主制度是基础性工程和运行支撑、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是应有之义。新时代新征程上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以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为着眼点,以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发展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为结构布局和战略工程。

  • 基层政协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落实的作用与实现路径——基于济南市“商量”平台的探索与思考

    分类: 政治学 发布时间: 2025-02-09 合作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统一。发展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对于搭建群众表达诉求平台、创新基层民主实践、积累民主经验、丰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实践样态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济南市政协创建了“商量”平台。“商量”平台经历了创建提升、延伸覆盖、数字赋能三个阶段的发展升级,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也为基层政协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新时代新征程基层政协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落实要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障,把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机制和创新协商民主形式有效结合起来,积极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促进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

  • 从“她”视角破局:农村与基层反腐的创新融合之路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摘要: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剖析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变迁,揭示制度中性别不平等问题及其与基层腐败隐患的关联。研究发现,农村女性在协商民主中面临参与机会的结构性排斥、决策影响力边缘化、资源分配不平等的困境,这既制约女性发展,也阻碍制度完善与基层腐败治理。通过黄琴村、“湘妹子能量家园”平台、公安县章庄铺镇妇女议事会等案例,展现女性觉醒推动制度突破的实践。同时提出强制性别影响评估、建立“女性智囊团”等制度重构与基层腐败治理创新融合的举措。未来应传播性别平等理念,优化推广创新实践,探索更多制度创新路径,强化基层腐败治理的制度执行与监督,以实现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性别正义与高效廉洁,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

  • “两个结合”视角下的价值逻辑_冯辰翔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统一战线学研究》

    摘要: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政治建设中探索形成的重要民主形式。从“两个结合”视角看,协商民主理论以人民民主的内核实现了从西方话语体系向中国话语体系的转变。协商民主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四个基础”贯穿着鲜明的价值逻辑,是有根、有源的文化积淀与复杂社会治理的理念融合,是党的群众路线与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价值契合,是协商民主同选举民主的制度配合。“两个结合”视角有助于发掘协商民主价值逻辑的完整图景。“四个基础”如何在政治结构、历史传统相适应的发展中彰显民主真谛,如何在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突显制度优势,如何在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中展现民主价值,在理论与实践中构成了渐次展开、逐步深入的问题环链。这既为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提供了新命题,也为构建中国政治学自主话语体系提供了新议题。

  • 基层协商式民主自治的实践方式及形成机制实证研究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对苏南Q村基层民主自治实践情况的实证研究,通过访谈、观察和对相关制度性文件的整理,发现Q村在村级治理行政化的背景下,自治与行政之间并未产生冲突,行政也未消解自治。其民主自治实践具有运行实体化、参与平等化、决策协商化的特征。Q村的协商式民主自治实践能够有效促进民主参与,促进意见协商。通过研究表明,协商式民主自治的萌发源于行政治理的瓶颈与集体土地经济的发展。协商式民主自治的制度化经过了行政发现和培育的过程。Q村的经验不止具有个案意义,随着行政治理手段瓶颈的加深和新«土地管理法»对集体土地经济的激活,村民和国家将从内外两方面对民主自治产生需求。村级治理需要回归自治,发挥协商民主自治的功能。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国智慧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行政与法》

    摘要: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发展政治协商和协商民主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扬弃,是对广大人民民主诉求的现代回应,是对西方国家“民主失灵”的时代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中国智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协商民主理论构建的中国逻辑,立足中国国情,在坚持党的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二是协商民主理论表达的中国话语,用独具标识性的中国话语进行理论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进行创新,有力破解西式民主的话语霸权;三是协商民主理论贡献了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在坚定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自信的同时,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