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循环”下我国粮食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产业面临着“四大机遇”:新一代技术革命和数字化带来的粮食产业结构升级机遇,消费能力提升和消费需求多元化带来的粮食产业消费提质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和全球价值链重构带来的粮食产业对外开放机遇,内循环重塑外循环发展动力和外循环冲击内循环发展环境带来的粮食产业内外循环互动机遇。同时,我国粮食产业面临着“七大挑战”: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有待提升,粮食收储管理体制尚需完善,粮食运输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粮食加工企业盈利能力不强,现代化粮食销售方式创新有限,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亟待健全,国际粮源供应存在不确定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产业的应对策略为:坚持和完善新时代国家粮食垂直储备制度,实施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工程,构建现代粮食物流网络体系,建立现代粮食产品销售体系,完善现代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健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

  • 马克思流通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从破除 “无流通论”到 “格局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25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马克思流通理论的中国化是一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历史进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经济建设任务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经济学人始终坚持将马克思流通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流通模式,创立并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流通理论。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是马克思流通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流通理论的最新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马克思流通理论中国化将持续深入,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 列宁“市场问题”批判与“格局构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6-05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市场问题”是俄国民粹派拒斥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石,也是列宁早期直面资本主义命运的重要论域。列宁借助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社会产品实现论等,对民粹派提出的以民众贫穷阻碍国内市场、小生产者破产缩小市场为标志的国内“市场问题”与以 社 会 总 产 品 无 法 在 国 内 实 现 须有国外市场为内核的国外“市场问题”进行系统批驳,阐述了市场本质、国内外市场地位与“边界”等市场一般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市场学说。列宁“市场问题”批判,为新时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撑和实践遵循。

  • 格局下农产品市场整合关系异质性研究:新结构经济学视角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文章以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为指导,选取中国苹果优势主产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数据,运用可解决内生性问题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两个维度检验中国苹果市场整合关系,并从生产要素结构视角揭示市场整合异质性的产生原因。研究表明:(1)从主产区内部结构看,环渤海湾产区山东、辽宁和河北市场之间存在长期分割现象,黄土高原产区陕西、甘肃和山西市场之间也存在长期分割现象;(2)从主产区外部结构看,山东和陕西市场之间处于长期整合状态;(3)从时间结构看,期货市场与山东、陕西现货市场存在长期整合关系,期货市场与其他省份的现货市场不存在长期整合关系。

  • 跨境电商促进“双循环”的作用机制与发展路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跨境电商发展与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息息相关。在20世纪末至2011年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形成时期,跨境电商出口推动外贸增长助力国际外循环;在2012一2016年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调整时期,跨境电商进口推动消费升级,助力国内大循环;在2017年至今双循环发展格局形成时期,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升级,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跨境电商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作用机制,一是帮助疏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共同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发展格局。跨境电商出口连接国内生产端是双循环的开始,通过在生产环节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信息技术进步推动外贸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跨境电商进口连接国内消费需求端是双循环的最终目的,通过在消费环节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层次推动国内消费升级,助力国家实施需求侧管理;通过在分配环节扩大就业、优化产业分工,扩大价值利益分配格局;通过在流通环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保障,提高商品、要素流通效率。二是跨境电商赋能国际外循环,通过进口内向集成全球优质商品和要素资源,推动国内消费升级,促进我国深度融入全球要素分工体系;通过出口外向整合全球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推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促进我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帮助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我国应该从三个方面加强跨境电商促进双循环发展路径建设:一是构建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夯实经济双循环发展基石;二是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推进数字贸易双循环发展效应;三是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与合作,创造经济双循环发展市场环境。

  • 格局下贵州物流服务供给的高质量发展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27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物流服务供给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贵州作为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依托交通运输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以及历史因素影响,贵州与周边地区之间的物流服务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加快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物流服务供给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贵州省物流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贵州省为例,探讨了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推动贵州物流服务供给的高质量发展,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物流服务供给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格局下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05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当前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在制造业、科技创新、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全球影响力,并指出在技术依赖、品牌国际化、人才短缺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华为和海尔的成功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中国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国际化扩展等方式提升全球竞争力的路径。研究发现,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全球化布局的战略扩展以及本土化经营策略是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据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加大科研投入、推动品牌国际化、优化供应链管理和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旨在促进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可持续发展。

  • “双循环”格局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路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准确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空间重构基础上要素组合优化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义。从减贫规律认知升华、行为外嵌转向发展自觉、资源配置优化与延续效应发挥三个层面分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行为的内在逻辑,厘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应着力做好发展规划统筹、体制政策健全完善、产业转型升级、相对贫困治理、全域生态宜居环境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高质量建设、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工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及其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的良性互动。

  • 格局下科技创新的发展路径探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科技创新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还不够牢固,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步增强,部分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本文对科技创新对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现背景进行了阐述,并深入分析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性和面临的挑战,最终对其发展路径进行探析,以供参考。

  • 金融科技助力构建格局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金融科技是促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通过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数据驱动经济决策等给双循环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红利。金融科技作为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手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经济发展的面貌。在此过程中,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不仅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还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内需市场的发展,实现国内外市场、“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良性互动,为构建更加稳健可持续的经济格局提供强大支撑。目前,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已取得阶段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境,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东西部不平衡、法律监管不到位、羊群效应等。对此,本文建议政府加强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优化数据治理、优化技术引领与人才赋能等。

  • 北京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与格局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2-25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首先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北京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并在更新和补充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测度了北京参与双循环水平;然后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互动机理进行剖析;最后利用2002—2022年北京38个行业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北京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逐年上升,年均增长率逐步趋于稳定。②北京以参与国内循环为主,尤其2007年之后所占比重不断提升,参与国际循环比例变动趋势相反。③北京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助于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其中技术进步起到积极作用;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未能促进北京进一步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其中环境规制起到阻碍作用。④从行业异质性来看,高技术服务投入占比较高的行业通过深化国内循环会对绿色低碳循环水平产生较强的积极影响。⑤从时间异质性来看,党的十八大之后北京参与国际循环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提升。

  • 格局下海南自贸港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海南自贸港作为中国的重要开放窗口,逐渐成为国内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枢纽,其优势包括地理优势、国家政策支持等。自2020年国家提出“双循环”战略后,海南自贸港积极发展冷链物流,以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从政策、市场和技术层面针对海南自贸港冷链发展中的机遇进行分析,其次基于海南省当前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和法规与标准等对自贸港冷链物流发展将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梳理,最后,本文提出包括增加资金投入、推广先进冷链物流技术、制定合理的冷链物流成本管控措施、建立高效的冷链物流协同运营机制、制定严格的冷链物流法规以及建立统一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等一系列应对策略,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