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吴激、蔡松年由宋任金的人生际遇及其随之而来的上京、燕山文学地理空间转换,是“吴蔡体”形成的关键进路,吴激肇其始,蔡松年定其型。具体而言,身处上京、燕山文学地理空间的吴激承袭苏轼以词书写士人情志的词学理念,融前人诗有入词,以词来抒发孤臣孽子的故国之思,引起了其他由宋入金词人的广泛共鸣,“吴蔡体"得以创建。稍后的蔡松年,尽管同样流落天涯异域,然其道德背负较轻,遂于清壮洒落之中寄寓乡关之思,将吴激词的故国之念创造性地转化为归乡和隐逸,建构了异域文学地理空间内入金宋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回应了金代词坛新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艺术境界的追求与理想,使得“吴蔡体”具有开辟一代词风的情感内容、艺术模式、审美趣味和生命意义,金词的艺术格局由是得以形成。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杨志军在小说《雪山大地》中主要建构了西宁城市与草原牧区两个地理空间,西宁城市是现代文明的代表,草原牧区则是相对原生态的涉藏地区。这两个地理空间的建构与小说的人物命运、故事情节、作品主题息息相关并紧密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藏乡与城市、传统与现代交融相会以及民族大团结的理想图景。小说地理空间的构建与杨志军的生活经历和生态发展观念密不可分,作者试图通过建构这两个地理空间来探求藏地牧区现代发展与生态保护并存的可能。这种书写方式用诗意的语言来呈现真实的牧区生活及其现代化进程,超越了涉藏地区书写已有的僵化模式,克服了对涉藏地区“他者化”的想象,是新时代涉藏地区书写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对于当代边疆地区极为丰富的文学现象,相当长的时期里,人们是从少数民族文学这一视角加以认知和理解的。少数民族文学这一学科概念在突出民族文化特质的同时又有局限在民族文化内部之嫌。回溯边疆地区的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不难发现,边疆地区的民族与文化融合与近现代以来民族国家意识转变紧密关联,正是这种融合与相互作用促成了边地创作的发生和发展。认为将相关创作现象置于“边地”这一文学地理空间,其审美内蕴可能会得到更为恰切的阐释,并且,其民族文化特质也或将得到更恰当的凸显。
分类: 体育学 >> 体育教育训练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热带地理》
摘要:文章以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人才地理学角度出发,对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开展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演化特征看,2013一2022年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数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总体上占绝对优势,但呈小幅度下降趋势,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数量波动变化较为明显。2)从空间演化特征看,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大多分布在胡焕庸线的东南侧,且两侧差异明显,但总体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扩散的趋势。从空间格局特征看,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空间分布的标准差椭圆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且椭圆面积显著增长,空间重心自东北向西南迁移。3)从影响因素看,城镇化率(0.60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0.518)和区域网球场数量(0.493)是主导因子。城镇化率与区域网球场数量(0.793)、人均GDP与区域网球场数量(0.783)、人均GDP与城镇化率(0.758)3组的交互作用最强,影响程度远超单一因子。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发布时间: 2024-08-08
摘要:空间形式几乎是所有时代和所有文化共有的文学经验与文学阐释的重要方面。空间首先是一个物理的观念,极早成为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基本内容。欧洲物理学、哲学、形而上学关于空间及其属性的争论持续了2000多年。空间、地理空间、社会空间、空间形式、空间批评、空间转向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人文观念。1945 年约瑟夫·弗兰克提出了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空间批评发生于1950–1980年代,巴什拉尔、勒菲弗尔、福柯、詹明信、曼德尔、哈维等从人文地理学、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理论等角度越来越多地关注了空间理论。“空间转向”发生于1990年前后。21世纪初期,其革新的学者范式及其方法迅速从人文地理学扩展/散播到哲学、文学、艺术研究诸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