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2-03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指明了新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城市建设提出重要讲话,特别是在2019年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思想,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们在城镇化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所面临的也是新要求、新期待。本文将把目前我国超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城市治理过程中超大型城市的要素特点、困境等方面,为破解当下“城市病”盛行的困境提供重大时代价值。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1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政务热线作为连接政府与公众的关键纽带,在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基于帕森斯的AGIL模型,提出政务热线驱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AGIL理论框架,从流程治理、数智治理、协同治理和回应治理四个路径构建政务热线治理体系。超越对传统热线服务质量认知,该体系将政务热线置于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进行系统考察,便于揭示政务热线在驱动城市治理现代化中的多重角色,强调热线在优化内部流程、技术辅助决策、促进跨部门协作和满足公众需求等方面的多层次功能。政务热线从单纯公共服务工具向综合治理平台转型具有深层意涵,可为未来提升政务热线的服务与治理效能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大数据能够依靠自身独有的技术优势渗透、解构、再造城市治理决策机制,为城市治理决策机制创新提供了重要机遇,已成为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大数据促进城市治理决策机制创新的理论机理体现为二者在主体层面、理念层面、结构层面、过程层面展现出的契合性。当前,城市治理决策机制面临着精英控制导致的城市治理决策主体单一、认知局限造成的城市治理决策理念陈旧、科层壁垒引发的城市治理决策结构臃肿、程序冗繁带来的城市治理决策过程缓慢等困境。鉴于此,城市治理主体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优势,从决策主体多元化、决策理念科学化、决策结构扁平化、决策过程高效化等方面促进城市治理决策机制创新。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摘要:城市是文明的载体,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标志。西方的城市在资本逻辑主导下,变成了一个充满商品的空间,人的一切价值意义都以物作为衡量尺度,西方的城市发展走向异化。中国的城市概念自古以来与西方相异,近代以来,“人民”在社会主义的国家建构中实现重塑,并成为各项制度设计的核心价值指向。社会主义中国的城市将“人民”作为城市的主体和目的,逐渐探索出符合自身文化特点和实践经验的治理模式,最终形成了“人民城市”的治城理念,这是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文明的生动写照。“人民城市”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建构中实现制度奠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完善城市功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叙事中实现人民主体的再造,为世界城市文明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8-12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从制度变迁角度看,新中国75年来的城市治理制度变革受制于国家意志、资本推动和公民选择等因素,呈现初创、发展和优化三个阶段性特征,并沿着渐进演变的路线趋向善治。内在地看,新中国75年来城市治理制度的创设逻辑存在政治性主导、经济性诱导、技术性误导等路径依赖。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治理制度的优化升级,但也构成了倒逼城市治理制度创新的主要动力。作为城市治理制度发展的趋势之一,人文城市强调城市治理中政治参与、经济追求、社会治理等面向的公民权利在场,并以城市治理的人民性回归为行动指向。人文城市治理制度的创设,需要回溯以往城市治理的制度遗产,反思现阶段城市治理的制度困惑,着眼未来城市治理人民权利的制度修复,从而找回城市治理制度的人民性。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城市学刊》
摘要:城市治理跨部门合作模式推动了多元主体合作参与,能化解各主体因权力、信息、资源差异形成的矛盾,实现城市高效治理目标。聚焦跨部门合作的城市治理新模式,将SFIC 修正模型作为分析框架,剖析淄博城市治理创新实践,发现城市治理跨部门合作的良性运转需要当地政府的有机主导,可从激励机制、保障机制、沟通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来进行完善。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合作期刊: 《学习与实践》
摘要:短视频时代流量城市情感治理呈现出即时性、广泛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短视频的流量驱动效应下,淄博、哈尔滨与天水分别采取了人文关怀策略、和谐推广策略和多维度文化认同策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情感治理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以短视频为载体的情感传播途径以视听化、流量化、互动性和体验性等特征为契机,与流量城市由情感共鸣、情感塑造、情感传播和情感联结等核心要素构成的情感生成逻辑彼此呼应,城市氛围、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和文化共鸣则成为介于短视频与流量城市情感再生产之间的中介变量。重要契机、中介变量与核心要素相辅相成,构成了流量城市情感治理的过程机制,共同塑造了流量城市情感治理的情感共同体。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24 合作期刊: 《开发研究》
摘要:新加坡基层组织体系健全,动员与激励措施完善,在新加坡的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促进社会和谐、提升社会凝聚力以及巩固执政党基础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发展注重研究新加坡经验,新加坡基层治理中的诸多方案、理念和价值与中国城市治理有着很强的契合性。通过回顾新加坡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历程,重点回顾人民协会及其附属组织的历史演进、治理功能,可以发现新加坡的基层组织架构与治理模式将基层治理的社会力量组织化和制度化运行,高效利用社会资源,有效增加社会资本。其积极“动员”与“激励”全社会参与基层治理的许多举措,对提升中国城市治理水平有借鉴意义,结合中国实际,重点从组织构建、社区能人培育、社会动员激励机制、社会组织培育等方面讨论新加坡经验做法对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启示。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本文为评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由密集的基础设施组成的城市是文明的标志,因此城市的治理水平是一个文明治理体系和能力的核心。城市治理的根本目的是惩恶,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三大支柱: 维护公共财产使用秩序; 精算公权成本收益; 推进劳动者再生产的均等化。为了让这三大支柱良性运转,又需要两方面的治理能力: 打造协同作战、纪律严明、士气高昂的城市执法队伍; 建设密集的、由党领导的基层文明自治组织。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城市学刊》
摘要:结合数字赋能和城市治理的前沿理论,探究数字赋能“公共服务、公众参与、保障支撑和社会治理”对城市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有两条创新路径:一是数字赋能“公共服务+公众参与”路径,“公共服务”是核心条件,“公众参与”为辅助条件;二是数字赋能“公共服务+保障支撑+社会治理”路径,三要素均以辅助条件出现联合驱动城市有效治理。通过分析北京市和贵阳市的数字治理实践,进一步阐述了两条路径中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的作用机理,以期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提供启示。
分类: 公共管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40余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转移了数以亿计的农业人口,催生出数以千计的大大小小的城镇。不仅如此,城市化趋势还将安全带入城市治理的核心目标。现有的城市风险治理体系划分为两个方面:基于城市运行的技术治理以及基于城市发展的社会治理。前者试图通过工业时代的技术防范、后工业时代的数字孪生等工具及时模拟并发现城市运行的机制性障碍;后者则尝试通过关口前移、溯源治理等手段及时识别城市发展中的过程性障碍。但是技术与社会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由于人在技术与社会之间流动,城市风险治理必然形成从技术到社会的机制跨越。城市是人的社会存在的空间,城市安全归根到底是人的安全,是内生性的城市社会的安全。因此,以城市安全为目标的风险治理需要告别技术治理与社会治理的路径分歧,使城市发展更加契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摘要:城中村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是各大城市治理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影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城中村改造,要以人民城市理念为引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深化城中村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城中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物业化”是建立可持续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的重要实践,是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从“规划城市”“建造城市”向“运营城市”“治理城市”转型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创新性选择。从城市治理现代化和城中村改造的实践进程来看,城中村社区物业化治理可分为改造运营综合服务模式、物业服务市场供给模式以及村企协同服务运营模式,不同模式体现了城中村为适应当前城市治理现代化需求而进行的路径选择。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学海》
摘要:“接诉即办”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创新举措,从认知选择的视角看,“接诉即办”是一场治理思维创新,它用新的治理思维取代旧的治理思维,从而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创新,实现治理范式转向。从“接诉即办” 改革的实践看,“ 接诉即办” 的治理思维创新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1)从官本思维到民本思维;(2) 从高层思维到基层思维;(3) 从迟缓思维到敏捷思维;(4)从经验思维到科学思维;(5) 从领地思维到协同思维;(6) 从应付思维到主动思维;(7)从局部思维到系统思维;(8) 从文字思维到数字思维;(9) 从守旧思维到创新思维;(10)从人治思维到法治思维。从本质上看,“接诉即办”的治理思维创新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对诉求办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而且还可以用于更广泛的治理实践,具有可复制、可推广和可借鉴的价值。
分类: 公共管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1-10 合作期刊: 《学习与实践》
摘要: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城市治理主体屡为新兴技术所“障目”,又逡巡于“高行政权力+低基础能力”的行动模式,其治理效能的转化过程滋生“见管脱节”的梗阻症结。这源于作为行动者互动认知工具的“责任”脱嵌于“技术”与“权力”的要素联结中,以致二者之间出现过程性错配与结构性错配。打通城市治理效能转化通络,理应重构并运行“量化明责-依责赋权-全程督责-考核追责”的责任机制链条,使日趋原子化的行动个体建立起稳健的政治关联,以确证并增益城市治理的公共性、合法性与有效性。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05
摘要: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与城市应急管理风险的增加为城市应急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ora大模型在应急基础技术、应急管理运算以及应急管理实践等方面为智慧城市应急系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Sora大模型参与智慧城市应急系统建设要求在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两个层面上对有限的算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否则难以满足智慧城市应急管理的现实需要。为以法治化手段推动智慧城市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首先需要培养政府利用大数据进行城市应急管理的法治意识,其次完善通用人工智能参与城市应急治理的规范体系,最后以法治手段推动城市应急管理数据共享协同建设。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摘要】城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载体。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促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城市治理现代化对审计的需求、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格局特征和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审计监督体系的基础上,探究当前审计监督体系的不足之处,针对存在的问题构建审计业务协同,得到审计协同监督促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并提出加强审计协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