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梦教育强国:的必然性、潜能释放与路径探赜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13

    摘要: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在构成教育强国建设的“六力”体系中,思政引领力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首要地位。深入探讨并深刻理解思政引领力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具体实现路径,不仅是一个理论上的迫切需求,更是实践层面的重要课题。这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对于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宏伟蓝图中,高效聚合社会资源与智慧,顺利达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无疑具有深远而重大的价值与意义。它不仅关乎教育事业的繁荣兴盛,更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竞争力。

  • 基于协同视角的|力构建路径研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摘要:思政引领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首要特质,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所在。在更高站位、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推进思政引领力的构建,需基于协同视角、系统思维,对标思政主体、组织、方法、载体等要素,推进思政关系由单向向交互转变,推进组织系统由静态架构向动态连接转变,推进在理论认知层面思政学科与思政工作的协同,推进思政载体在“生活场景”的运用。

  • 系统观念视域下力的理论审思与实践优化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03

    摘要:提升教育强国的思政引领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运用系统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思政引领力的要素结构,可知思政引领力由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内容要素、目标要素等多项要素构成。各要素紧密围绕思政引领力谁来引领、引领谁、以何引领、引向何处的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思政引领力这一复杂系统的内在结构与运行机理。推进思政引领力系统的实践优化,需要遵循系统的动态性原则加强前瞻性思考,把握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加强全局性谋划,践行系统的协同性原则加强整体性推进。

  • 建设具有强大力的教育强国:内涵、价值与路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以“六力”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内涵,其中思政引领力居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共同构成思政引领力的科学内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要。以思政引领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需要树牢政治导向、坚持核心引领、强化实践探索,充分思政引领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导向作用,推动教育强国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同行评议状态: 评论中 评论中 评论中
  • 论新时代党对高校思想政治领导的践行路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加强思想政治领导是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关键环节。党对高校的思想政治领导关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系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关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实现。新时代以来,党对高校的思想政治领导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社会思潮流变等诸多困难与风险。当前,亟须构建主体责任、能力提升和阵地建设“三位一体”的践行路径,着力落实高校思想政治领导工作责任制,不断健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师生的工作体系,加快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切实增强高校的思政引领力。

  • 构建岗课赛证升六维一体化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实践模式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摘要:本文探讨了构建思政引领岗课赛证升六维一体化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实践模式。文章首先分析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与意义,强调了职业教育在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了当前职业院校面临的挑战,如教育方式单一、培养目标模糊和学生能力发展受限等问题。接着,文章提出了六维一体化实践策略,包括融合思政教育、对接岗位技能、创新课程体系、激励竞赛机制、认证职业技能和搭建升学与就业平台。这些策略旨在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还对教育实践的效果进行了评估,指出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强调了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最后,文章提出了持续改进教育实践的措施,以确保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同行评议状态: 评论中
  • 力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估与提升研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提升思政引领力在“六力”之中居于首位,建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提升思政引领力的重要支撑。建成教育强国高校要始终遵循立德树人价值导向,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是思政引领力的核心,发挥思政课对大学生培根铸魂的育人效用,筑牢思政引领力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首要地位。本研究采取有效的理论分析方法,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估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从其内涵、要求及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并结合现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现状的研究,重点寻求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突破,促进高校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为新时期的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 如何发挥力:中小学领导者的理解与行动——基于跨省市深度访谈和大规模问卷调研的分析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中小学领导者对思政引领力的理解与行动对于学校发挥思政引领力和高质量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对东中西部地区10个省(直辖市)、30所中小学校的30位学校领导者进行一对一访谈,发现他们高度认同思政引领的重要性,但对目标与实施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进一步采用问卷法对20个省(直辖市)的300名学校领导者进行调研,发现他们在实践中能够全面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但在思政育人体系构建、教师队伍建设、家校社协同等方面仍亟待加强。以“三全育人”理念构建“大思政”新格局,应成为未来中小学领导者的工作重点。

  •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进路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是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产趋于成熟、知识积累取得进展、知识形态逐步定型的时代产物,根源于主客观条件的演变。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变革、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更新,形塑了特定的问题域,成为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所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结构渐进演变,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应力求以学理型知识阐释时代变革,以哲理型知识反映时代精神,以道理型知识培育时代新人。面向学科发展的下一个40年,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新的知识增长点,应站在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增强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思政引领力的“能力属性”和“力量属性”,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贯通的时代要求,持续不断地产出标识性理论成果,构筑可靠、稳固、创新的知识大厦。

  •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阐释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历经40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了具有独立形态的知识体系,这一知识体系孕育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母体,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理论升华,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集体探索的产物。从结构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由概念层、论断层、原理层、范式层四个部分组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知识演进的谱系脉络。从类型上看,综合研究、专题研究、历史研究、规范研究、比较研究、应用研究,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出这一知识体系的基础属性与实践导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真”,以文明价值、国家价值、社会价值、个体价值为主要表现的“善”,以及知识体系内在结构层次所反映出的“美”的有机统一整体,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为全面提升“思政引领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知识基础。

  • 中小学如何锻造力: 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分析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思政引领力提升逐渐成为中小学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学校要锻造思政引领力,必须回答思政引领力引领什么、怎样引领,以及思政引领力发挥得怎么样等基本问题。目标管理作为以目标为导向的现代管理方法,可为这些问题的回答提供启发。首先,明晰育人目标是思政引领力发挥的前提,中小学要基于政策解读与校情分析,明确学校思政育人的主要目标与关键成果。其次,推动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是思政引领力落实的关键,中小学要站在儿童视角设计、实施、反思、改进育人工作,增加思政育人的吸引力。最后,评价监控是思政引领力有效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中小学要高度重视评价监控的意义,持续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全面客观深入分析思政引领力的实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