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的具体实现方式。推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要坚持“范式自觉”,明确高校思政课由传统教学范式向智能教学范式转变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方法逻辑与思维逻辑;高校思政课智能教学范式为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规定目标样式与遵循,并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凝聚共识与行动力;要注重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转变创造的发展空间与开辟的发展方向,即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关系的变革构建教学模式核心理念,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育人价值拓展教学目标,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论要求升级教学程序,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生态创造智慧教学环境,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治理要求统筹推进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21
摘要:元宇宙思政课教学系统是基于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而构建的虚实世界深度融合的外部环境,旨在满足“Z世代”追求数字生活的体验,引领思政课教学范式更新,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吸引力和实效性。元宇宙思政课教学系统由原理层、核心层、交互层、应用层组成,从打造服务于思政课教学的AI数字人,构建元宇宙思政课“教”“学”体系,创作基于思政元素的数字教学载体,建设超越自然地理或历史的虚拟学习空间,营造向学习范式转型的“大思政课”教学生态环境等方面搭建理论框架。展望元宇宙思政课教学系统的未来,应进一步破除已有认识盲点,聚焦从元宇宙思政课教学系统的数字文明体系建设、价值重估与秩序重建、技术可行性和应用合理性等进行阐述和论证,实现思政课教学系统的认知和实践转向。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1
摘要: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涵育极具现实指向性。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原则为:分步把控、认知冲突与调试、情感交融、价值正向引领与自主建构。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现实困境主要有:评价理念尚不完善;工匠精神与思政课教学各环节的渗透与融合不充分,相关教学改革靶向度不足;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社会性实践活动较少,相应的社会支持有限;高职思政课教师个体工匠精神培育能力函待提升。具体的突破路向为:建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非相融”的评价理念,创生思政教育新样态;科学运用多元思政教学方法,实施“大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社会应进一步重视工匠精神的弘扬,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相关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氛围与条件;强化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思政育人核心能力与敏感性。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高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宣传教育、强化大学生民族复兴担当意识、增进大学生中华民族归属感、坚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必要举措。当前,在“融入”过程中存在着教学观念偏离、课程体系不成熟、教学方法单一、共同体故事供给不足和教学评价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围绕转变教学观念、构建课程体系、优选教学方法、增加故事供给、完善评价机制五个方面优化“融入”路径,从而提高“融入"效果,增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思政课教学应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但在实然层面却呈现出“教师叙事”多于“学生叙事”的样态,其实质即主导性突出、主体性发挥不足。因此,聚焦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主体性地位和作用的“期待导向型”高校思政课教学颇具现实价值。以F 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目的性抽样的方式对60名大二本科生进行半开放式访谈和初始语料获取,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探究大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学和教师的实际期待。研究发现,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和教师的期待主要聚焦于课堂获得感、学习兴趣被激发和适宜的时空结构,诸因素间的有效互动形成了“期待导向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进而在不同维度影响着思政课教学功能的发挥。鉴于此,研究提出了“期待导向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从实际出发,探究满足学生对课堂获得感的期待、全方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合理优化时空结构的可行性建构路向。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08-13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是讲好思政课的最佳素材和最大底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讲好思政课。能有效解决讲深、讲透、讲活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成就、如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握好成绩与问题、本质与现象、时间与空间、理论与实践、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强有力的行动指南。青少年作为继承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力军,必须从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因此,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坚持理论与实践、灌输与启发、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求,从整合文化资源、提升教师素养及构建系统性教学网络三方面,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质量,才能更好深化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奋斗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7-16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全面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深入探讨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尤为重要和必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和鼓舞下,思政课要率先引领青年学生明确新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任务,强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党的领导,树立“四个自信”,厚积爱国主义情怀,生发新时代青年学生敢于担当的思想品德;同时,高校要激励思政课教师通过教学改革促使思政课时代化、智慧化,鼓舞思政课教师担负起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实现思政育人的最终目的。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技术学 发布时间: 2025-04-26 合作期刊: 《江苏教育研究》
摘要: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提高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增强思政课“教一学一评”的一致性。“人工智能+情感交流”“人工智能+任务创建”“人工智能+引导启发”是以教师为主导、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人机交互的思政课教学新路径。在人工智能参与的思政课教学中,要注意突出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坚持思政课教师的主导地位,转变思政课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促进“人工智能+”思政教学与传统思政教学的相互融合,建设智慧思政教育的崭新生态。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大政治任务。党和国家事业的有序发展、思政课课程的属性彰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提质增效,要求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主体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坚持调查研究、坚持系统观念,依据章节教学重点融入适切内容,通过挖掘力量优势、集聚多重资源、立足当下实际,构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协同频度、支撑厚度和时代效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思政课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主阵地,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对青年大学生全面认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坚定“四个自信”、激发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主动性,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需要从高校思政课的性质定位和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出发,在坚持整体性、分类性和方法论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水平、创新教学话语方式、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等有效路径,引领青年大学生深刻感悟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真理力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前行的思想和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