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修与外用——略论《六韬》的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摘要:《六韬》大致成文于战国晚期,作者很有可能是稷下学宫中的兵家学者,在《六韬》中,兵家学者们为我们勾画了一个兵家政治思想的大致轮廓,在战国时期各国寻求富国强兵之道的大背景下,提出一系列内外兼修的政治思想,在内在修养上要求君主理清君臣关系,懂得任用和选拔贤才的手段,在外在政治上,要求君主明白如何爱民以及把握时机的重要性的同时,提倡君主要懂得国家的三大经济命脉以及法治的重要性。对《六韬》的政治思想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丰富我们对于兵家思想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推进先秦思想史、政治史的深入研究。

  • “救国图强一片心”:吴玉章新闻宣传活动及其思想演变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新闻春秋》

    摘要: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吴玉章从事新闻宣传活动的特色是革命及政治思想贯穿始终。纵观吴玉章新闻宣传活动及其思想的演变,可以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戊戌维新之后创办《四川》杂志,表达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五四运动之后主办《赤心评论》,初步形成初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思想;抗战时期主持《救国时报》,过渡为成熟的社会主义革命观;解放战争时期指导《新华日报》,升级为共产主义革命思想;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期间鼓励发展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培育新闻多面手的新闻教育。

  • 邵雍历史哲学与的逻辑结构及其整体风貌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北宋五子”之一的思想家邵雍对中国历史的演变及其动因有着独特认识,其政治评判价值标准也呈现出完全契合理学的面相。邵雍对历史演进的解释,与他的宇宙观完全相符合。元、会、世、运是对线性时间的切割与分解,也是邵雍对历史时段的分析段落。他的政治思想,首先体现在他的历史认知与历史哲学上。在对历史哲学的阐述过程中,在对古今历史事件、历史制度、历史人物的评判过程中展现出来。在各个历史阶段,尽管均体现着儒家的文化与道德价值一“仁”“礼”“义”“智”,同时也反映出“道”“德”“功”“力”的实际效用。由此呈现出“皇”“帝”“王”“伯”四个层级。在邵雍构思的历史与政治世界里,善良意志扮演着绝对的主角,而善良意志能力的第一个角色,就是实践理性和道德感。离开善良意志,正义以及政治世界的全部价值便会烟消云散。

  • 浅论儒家政治理念对高丽初期“阳释阴儒”倾向之功用*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众所周知,高丽王朝延续三国时期以来的崇佛之风,并将佛教思想定为该朝的治国理念。然而,高丽王朝的这种以佛教立国并非是政教一体。由于佛教思想本身“出世”的限制,只能起到“阴佑祚业”的作用,却无法定为“理国得民之大经”。因此,自高丽太祖至成宗时期,统治者们借鉴自中国传入的儒家政治思想和制度,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一套符合朝鲜半岛实际情况的‘阳释阴儒”政治理念。这不仅终结了中央开国功臣对国政的垄断,而且打破了地方豪族势力割据一方的局面,从而使得王权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也为此后朝鲜半岛走向以儒家士大夫为中心的政治体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 历史政治学视角下的罗马德性政治研究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5-17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本文基于历史政治学的视角, 通过对政治思想史研究现状的分析与反思, 以 “罗马德性政治” 议题为例, 从研究的主题、 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探讨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在历史政治学的启示之下可能的拓展。 较之于孤立地看待文本、 概念或事件, 一味地强调细枝末节, 或者仅仅停留在表象层次的描述;一种与概念史、 政治史、 社会文化史相结合的政治思想史研究进路更值得倡导。回向历史本身, 借助更为深入的政制史和政治斗争剖析以及德性概念的详尽梳理,“罗马德性政治” 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启示。

  • 中村敬宇幕末期的对外认识和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哲学家》

    摘要:中村敬宇是为人所熟知的明治时期的启蒙思想家,然而在幕末期其核心理念的形成却未经系统梳理。本文以《敬宇文集》为主要文本,将中村敬宇的问题关心置于时代背景中进行横向对比,在勾勒幕末时代思潮的同时尝试梳理他在幕末期的政治思想脉络。首先,我从中村敬宇对时势的把握入手,分析他在广泛接触幕末各流派政治思想后,基于普遍道德基础上产生的对外认识及其对幕末主流政治概念“国体”作出的独特阐释;其次,我阐明中村敬宇提出的“理直”论的内涵及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体验中受到冲击后对该理论作出的调整和补充;最后,我将中村敬宇幕末期最终成型的政治理论“理直—风俗”论与会泽正志斋的国体论进行对比,并分析后一理论对中村敬宇明治期的影响。

  • 历史政治学的概念与意义——一个提纲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5-08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历史政治学”这个概念,有两种界定的可能。一种是以人类政治史为研究对象,在人类所有政治现象中重建政治的合理目标及理论构架。另一种是基于传统政治思想资源,在论证其核心政治理念恒定意义的基础上充分阐释现代政治现象。前者主要借鉴历史学的视野与方法,或称 “历史学的历史政治学”; 而后者秉持某种传统政治理念,或称 “传统的历史政治学”。历史政治学关注现实,是一种社会实践,但不是国家治理学。

  • 思想情境与读书研讨:西方史教学改革思路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西方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经历了初创、冲击、恢复重建、走向繁荣等发展阶段。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也是政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或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主要是西方国家的各种政治思想,具有历史性、复杂性、系统性、思辨性、交叉性等特点。受教材及教学内容的影响,在目前的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历史年代久远、缺乏时代共鸣,课程内容繁多、难以合理把握课程进度,学科思辨意味浓厚、学科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等方面的挑战。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育理念,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框架,使课程与读书研讨相配合,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洋为中用、古为今用,逐步提升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教学质量。

  • 技术哲学的“技术一图谱及其审度

    分类: 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摘要:[摘要]如何认识技术与政治的关系构成技术哲学的重要问题域。相比于流行的中微观研究,一种略有宏大叙事之嫌的思想史回溯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显得尤为必要,它揭示了“技术一政治”认知结构在历史流变中所形成的思想图谱,即从横向上依次展开为:技艺制作外在于前现代的城邦善治目的、技术理性依附于现代性的政治承诺、技术统治受制于反现代性的政治批判、技术治理内在于后现代的生命政治建构。这种回溯没有远离技术变革的现实,而是披露了“技术一政治”思想图谱的当代治理形态,即从纵向上相应表征为:公共政治与技术公民、技术自由主义与技术利维坦、技术统治的反对与温和辩护、技术治理与生命政治化的紧张关系。基于科技审度论,这种回溯为技术哲学透视“技术一政治”的现实境况提供了一面思想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