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4-26 合作期刊: 《江苏教育研究》
摘要:在厘清江苏教育评价改革历史脉络的基础上,江苏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着力构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全面覆盖的高质量教育评价体系。新时代背景之下,从研制教育强省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建构“监测+评估+预警”评价模式、开展教育评价研究等三个方面,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07
摘要:数智技术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机遇,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呈现智慧互联、泛在智能、数据循证、精准反馈的崭新样态,为加强评价主体的联动性,延展评价信息的覆盖面,促进评价过程的科学化,提升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深度赋能。与此同时,技术依赖、算法黑箱、信息失真、伦理失范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评价面临主体性离散、方向性遮蔽、真实性消解、人本性迷失等风险隐患。为此,需要在实践中提升数智素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主体复归;完善算法架构,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公正公开;推动全链治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真实可靠;把握价值尺度,凸显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育人本质,使数智技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最大增量”。
分类: 教育学 >> 特殊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创新人才教育》
摘要:教育评价重在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东北育才学校构建“DIAMOND”一体化教育评价模式,以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培育超常儿童的核心素养。该模式综合性强,全面覆盖学习能力、生活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素质水平,从育人目标、甄别与选拔、培养与反馈等方面落实过程性评价。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案例,为超常儿童的特长发挥、天性保留、潜能激发、长足发展提供了空间。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创新人才教育》
摘要: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手段的科学性、评价结构的客观性以及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是新时代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基于SOLO 分类理论,针对中学劳动教育课程中学生的深度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将评价体系设计为问卷调研形式,面向566 名高一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学生的研究能力对合作与交流能力及认知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但批判性思维与认知能力存在负相关性,问题解决能力与认知能力正相关性最大。研究揭示了指向深度学习的劳动教育课程需要多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进阶与发展,如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层次、创造性思维引导与激发、知识迁移与应用等。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8
摘要:《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教材在“德育鲜活化、版式活页化、内容一体化、任务清单化、资源立体化、评价信息化”等方面特色创新,教材内容以真实劳动项目、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等为载体,将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采用项目式、案例式、模块化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23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教育评价转型的可行路径,聚焦“学教测评研管”一体化推进,以评价驱动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从而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是以数据赋能,通过构建“三段三维式”评价模型、研发平台工具,架构全维度覆盖的学校评价系统;其次是聚焦内涵,研制涵盖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形成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学校评价体系;最后是关注改进,通过实施动态的发展性评价、开展跟进式评估反馈,推动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象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程度的重要表现,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立足数字时代,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成熟与多维应用,面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实际需求,两者的结合具有内在契合性和现实必要性。把握大数据的功能价值、应用场景以及内蕴的思维理念,厘清形象建构的内在规律和一般过程,能够有效探赜大数据赋能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多维进路。大数据通过作用发挥有效赋能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养提升、结构优化和精准治理,在主体强化中更加主动地建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大数据通过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设计的理念革新、形象塑造的系统实施、形象传播的融合开展,在环节优化创新中更加有序地建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大数据通过破解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之间的矛盾、应然和实然之间的矛盾以及形象现实表征和实际感知之间的矛盾,在推动矛盾问题破解中更高质量地建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大数据通过助力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综合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外在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优化中更高效地建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肇庆学院学报》
摘要:为有效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各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尝试以评价改革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以肇庆学院为例,学校从二级学院和教师两个层面构建融合学生中心理念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形成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1-23
摘要:摘要:本文从一次职业教育中学生的一次考试中发现的高频“0分率”现象出发,通过统计分析法和访谈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偏科现象,且标准化考试模式可能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通过访谈,文章揭示了学生学习行为偏差的深层原因,包括习得性无助感、教育评价的传统性、滞后性与单一性。最后为了改进教育评价,需要重塑评价体系,提出目前教育评价需要从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变,未来教育评价应该具备多维性和可信度,并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关键词:职业教育;学习行为偏差;教育评价改革;习得性无助感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1-06
摘要:摘要:本文从一次职业教育中学生的一次考试中发现的高频“0分率”现象出发,通过统计分析法和访谈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偏科现象,且标准化考试模式可能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通过访谈,文章揭示了学生学习行为偏差的深层原因,包括习得性无助感、教育评价的传统性、滞后性与单一性。最后为了改进教育评价,需要重塑评价体系,提出目前教育评价需要从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变,未来教育评价应该具备多维性和可信度,并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教育与教学研究》
摘要:教育焦虑是教育主体因教育不确定性所产生的担忧、紧张、不安等情绪,过度教育焦虑已成为当前教育的普遍病症,不仅损害教育主体的身心健康,还扰乱正常的教育秩序,甚至导致教育生态的整体恶化。教育焦虑现象的复杂性呼唤研究者从学理层面确证其存在的正当性,从而为行动改善提供依据。合理性理论旨在追问人类实践何以可能,始终以人的需要为根本尺度,在批判不合理的实践基础上建构合理化的发展路径,为审视过度教育焦虑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教育焦虑存在的合理前提就在于它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的消极产物,具体表征为客观实在与主观建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真善美的统一。教育主体的焦虑体验有其发生的必然性,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个人成长的内在动力,为此应在体认自我的基础上把握教育焦虑的限度,探寻焦虑情绪的合理区间、关怀教育活动中的个体生命、完善多元联通的教育评价体系,让焦虑在与教育共存的局面中实现合理转化,从而将教育焦虑转化为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肇庆学院学报》
摘要:应用型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和评价存在如下问题:选题与内容论述有待完善,学术研究训练不够,管理监督评价力度不够。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写作功底不扎实、学习投入度不够;实习工作任务重,就业招聘等事务冲击;信息资源和环境条件影响以及时间紧迫;教师指导、制度管理与评价不到位等。因此,从重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管理;发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的引领作用;培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与评价文化等方面采取对略。着力推进应用型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水平提高,提升科研素养,彰显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价值意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摘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变革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智能技术通过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精准性、增值性与客观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由于现阶段智能技术及其应用尚不成熟,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还面临着评价主体替代、评价对象隐私泄露、数智鸿沟等伦理风险。为此,需要以智能理念赋能评价价值重塑,以数字素养赋能评价制度重构,以数字技术赋能评价实效提升,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体制机制改革尤为关键,通过制度的创新优化应对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沉疴,最终指向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提升教育效能和激发教育活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在于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统筹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以及加快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在推进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发展型与治理型改革、过程性与终结性改革、单项与整体改革、内部与跨部门改革等几个层面的辩证关系,以确保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有序开展和预期效果达成。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思政引领力提升逐渐成为中小学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学校要锻造思政引领力,必须回答思政引领力引领什么、怎样引领,以及思政引领力发挥得怎么样等基本问题。目标管理作为以目标为导向的现代管理方法,可为这些问题的回答提供启发。首先,明晰育人目标是思政引领力发挥的前提,中小学要基于政策解读与校情分析,明确学校思政育人的主要目标与关键成果。其次,推动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是思政引领力落实的关键,中小学要站在儿童视角设计、实施、反思、改进育人工作,增加思政育人的吸引力。最后,评价监控是思政引领力有效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中小学要高度重视评价监控的意义,持续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全面客观深入分析思政引领力的实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