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2-08 合作期刊: 《数字人文研究》
摘要:二十年前,《数字人文指南》(2004)集结了一群年轻学者们讨论、回顾和审视同样年轻的摘数字人文历史,由此创造了数字人文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它直面当时新兴领域的混沌迷雾,以600多页的谋篇布局呈现了跨学科理论和实践活动,新的学术生产、传播和策展过程等丰硕成果为数字人文学科的初学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文章重理《数字人文指南》重要思想,纵向勾连《新数字人文指南》(2016),发现西方数字人文十余年间在数据库、建模和机器人诗学等方面既有延续又有延展;继而对比《中国数字人文发展报告》(第一辑),发现中西方数字人文在数字学术、可视化和文化遗产等问题的探讨中和而不同,且中国数字人文研究在界面设计与美学问题上还有所忽略。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文章调研以档案为核心资源的数字人文项目现状,分析基于数字人文的 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推进主题领域档案资源整合共享;把 握档案部门在数字人文项目中的作用;均衡档案数字人文资源开发项目的发展;完善 档案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档案数字人文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数字 人文背景下我国主题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启示和参考。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4-12-16 合作期刊: 《数字人文研究》
摘要:当前的数字人文宣称重视语言学研究,但其关注焦点实际上却片面局限于计算语言学等领域,缺乏对语言学学科发展现状的全面理解。文章是对语言学,尤其是方言测量学领域的活跃学者——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黄河博士所作的访谈,目的在于疏通语言学与数字人文的关系。黄河博士认为,“数字人文”应指数字技术辅助下的人文研究,而语言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群,既有偏向人文的领域,如文献语言学;也有偏向自然科学的领域,如神经语言学;还有偏向社会科学性质的领域,如地理语言学。计量方法在后两者中的应用已然十分普遍,这可能也是语言学界较少强调“数字人文”这一概念的原因之一。“数字人文”这一标签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是有意义的,但其覆盖范围会逐渐缩小,亦不具备构成独立学科的基本条件。此外,黄河博士还以方言测量学为例,指出该领域现阶段计量研究存在的部分问题及一项好的计量研究须具备的要素,其见解对各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都深具启示。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5-17 合作期刊: 《数字人文研究》
摘要:文学计算旨在探索如何利用大规模文本数据和计算机技术解读文学作品,是数字人文的重要分支领域,而在当下中文学界,高质量的研究仍然稀少。文章是对该领域的前沿学者——重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刘洋博士的访谈,探讨内容包括算法批判、文学概念的量化、技术与传统文学研究结合的路径与障碍、数字工具与文学创作、数字人文教育的理想模式、未来的文学形态等。刘洋博士认为,文学作品解读虽具有主观性,但背后仍存在客观规律,任何文学概念都是可以量化的,需要的只是更精细的处理,应致力于将从其他领域迁移而来的技术与传统文学批评和文论结合起来。这其中最大的障碍并非技术难以掌握,而是文理科之间的巨大隔阂和研究者视野的局限。未来,文学计算与传统方法将逐渐融合,数字人文这类跨学科研究也将逐渐从相对边缘和非主流的状态走向主流。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采用文献计量法,梳理国内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的现状,然后采用 主题分析法,重点分析学界关于国内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主题,包括档案管理在 数字人文研究中的角色、数字人文与档案工作策略、数字人文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档案数字人文项目等,总结并归纳,进而从加大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力度、重视 国外研究成果本土化与时代性探索、持续丰富研究方法与内容三方面对国内数字人 文与档案管理研究的未来进行展望。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4-12-16
摘要:数字人文是一门以数位技术辅助人文研究的学问,对于传统的人文学科来说,把握并善用数字技术将给研究带来巨大的改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字史学包含在数字人文的概念范畴之内,它是通过概念范畴的聚焦,强化并推动数字技术在史学领域的运用。对于历史学者来说,只有正确认识并把握数字人文的发展趋势,才能达到善用的目的。为此,文章以VOSviewer和CiteSpace为分析工具,绘制和解读此领域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知识图谱,分析国内数字人文在历史学领域应用的研究年份、作者团队、关键词特征及发展趋势,针对当前数字史学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并进行展望。期于为相关学者探索国内数字史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兰台世界》
摘要:从数字人文的视角出发,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利用文献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数字人文技术在高校开放档案研究中的价值、现状、实现路径及利用模式,提出了提供跨界知识服务、可视化知识展示、多样化资源采集等一系列优化模式,旨在高质高效地推动高校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开放化,并提升数字人文技术在高校开放档案中的价值和效能。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4-12-18 合作期刊: 《数字人文研究》
摘要:尽管国际上对开放议程的研究与实践已较为成熟,但在中国,相关研究仍较为匮乏。而作为理念与实践均与之密切相关的数字人文领域,尤其需要提升对开放议程的认识。文章是对伦敦大学学院数字人文荣休教授、数字人文领域开放议程倡导者西蒙·马奥尼(Simon Mahony)教授的访谈整理,集中探讨了开放议程的内容与价值,及数字人文与开放议程的关系。马奥尼教授指出,开放议程的核心在于促进知识的民主化与共享,增强学术研究的透明性与包容性,并鼓励公众参与知识生产;作为开放议程的积极推动者,数字人文学科在全球学术生态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但是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开放议程进度和内容有较大差异,比如英国与中国。马奥尼教授对开放议程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认为其将继续推动知识创造与传播的加速,并进一步提升社会的学术参与度。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10-04
摘要: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是典型的学科交叉领域,为了解国内数字人文领域近十年(2015—2024年)的学科交叉情况,本研究从内在知识会聚和外部知识融合两个维度进行阐述。[方法/过程]首先,基于《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的期刊学科分类标准,实现目标文献和参考文献的学科分类;其次,根据学科间的引用关系,计算学科距离;最后,以时间为数据节点,利用Python编程计算每年目标文献集和参考文献集的True Diversity指标。[结果/结论]①近十年,国内数字人文领域内在知识共会聚了40个学科参与研究,外部知识共融合了65个学科的理论知识或工具方法。②数字人文研究不仅促进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融通,还促进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融合。③国内数字人文研究能较大程度地会聚和融合知识,且外部知识融合程度的增长速度更快。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2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艺术档案有着特殊的社会记忆价值,数字人文的发展促进了艺术档案的 开发利用。以QS排名靠前的 10所国外一流大学图书馆开展的数字人文项目为研究 对象,调查总结其利用的艺术档案类型、数字人文项目的设立特点、提供的相关支持 等,发现国外高校艺术档案数字人文项目具有类型丰富、合作密切、设立基金等特点, 可为我国档案馆开展艺术档案数字人文项目提供经验与启示。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红色档案是承载红色基因、凝聚红色精神、构筑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数 字人文为红色档案资源的组织与开发提供了新模式与新思考。基于综合网络化、广 泛社会化与深度智慧化三原则,设计面向数字人文的“数据化-情境化-故事化”层层 递进的红色档案资源组织路径,即在构建标准红色档案资源体系的基础上,从情境化 角度编织多元的叙事维度,最终达到讲好红色故事的目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对数字人文实践的调查研究旨在发现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的关联要点 与作用内容,为基于数字人文的档案管理描摹发展方向。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得出数 字人文与档案管理关联的实践表现为 :档案信息资源为数字人文提供内容支持、档案 化为数字人文提供项目运营方向与方法、数字人文对档案管理认知和方法论的拓展, 从中解析出两者的关联由档案领域融合数字需求的发展驱动,以档案活动全方位流 程再造为支撑,并以档案对象的资源化关联整合为内核。由此,以数字人文为依凭, 提出明确档案管理的问题导向策略、管理体系系统性拓展和档案管理的数字转型扩 张等发展方向。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图书馆学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05-17 合作期刊: 《数字人文研究》
摘要: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与中国索引学会主办,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武汉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及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数字人文年会(CDH2023)于2023年12月9—10日在武汉光谷召开。年会以“数实共生:预见数字人文未来图景”为主题,下设十个专题分论坛,受到了国际国内高等院校和社会业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对年会投稿论文、项目内容做了分类评述,对相关技术路径选择、呈现形式等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期达到窥探现阶段中国数字人文研究焦点与进展,探讨中国数字人文研究面临挑战和应对方式,展望未来研究趋势的目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3-17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清代漕运对于维持清朝中央政府政治、军事、经济的正常运转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在 分析古籍知识库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基于本体理论设计清代漕运知识库,将其分为数据资源层、 本体模式层、数据存储层、应用服务层,包含数据可视化、知识检索和知识发现功能。文章在完成 数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复用和自建设计清代漕运本体,利用Neo4j图数据库和Visual Studio Code开发工具,集合多种技术相互配合共同构建清代漕运知识库,以宏观视角提供一种了解清代 漕运知识更加便捷有效的方式。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20
摘要:数字人文正逐渐改变传统文学研究的范式。它凭借文本挖掘、语料库分析、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从全新视角审视文学创作、批评和传播。美国作为该领域的先行者,在文学数字化、文学资源共享以及创新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尽管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文学领域的数字化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标志性的成果;但与此同时,“元宇宙”等新兴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为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利用元宇宙推动数字人文的探索也标志着中国文学研究踏上了新的征程。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2-12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矢志奋斗的生动见证。数字人文与档案资源活化利用 具有内在契合性,将数字人文作为档案开发研究的一种新型视角,探析数字人文视域下红色档案资 源的活化利用,对于用好红色资源、实现档案价值、促进档案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深入推进红色档 案资源的活化利用,可以从数字人文视域的思维、技术、手段三个层面着手,通过强化档案思维建 构、深化数字技术赋能、探索多元手段运用,切实提升红色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实效性。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图书馆学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10-04
摘要:[目的/意义]在深度数字化发展的背景下,数字人文成为跨学科深度融合的发展领域,探究数字人文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数字人文领域的跨学科发展,为人文学科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过程]将作者、机构、关键词作为节点数据,合作、作者单位、相关主题作为关系数据,基于Neo4j图数据库进行存储,构建数字人文知识图谱,并利用Cypher查询语言和GDS算法库对数字人文领域的核心作者、研究热点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通过对现有数字人文领域相关研究的内容进行分析,为数字人文领域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及思考。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发布时间: 2025-03-13
摘要:本文主要以DSH文学文本的可视化为案例,讨论生成式AI技术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叙事策略与批评实践。首先讨论基于语料库所生成的文学定量方法与可扩展性问题;其次进一步讨论数字人文语境中文学批评的新技术现象;最后对数字人文作出一个寄望于当下与未来的“批判性隐喻”,明确数字人文的方法论意义。本文研究发现数字人文所呈现出的自然语言形式、新媒介形态以及技术诗学之间的跨学科性质,进而揭示出文学新批评的未来图景,一定意义上可以为当代新媒介批评转向与数字人文的算法阐释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因此,数字人文在一定程度上将技术嵌入人文学科之中,这不仅是外在的技术形式表征,更是关于新时代的哲学思考与反思实践。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德国高校在数字人文学科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如建立数字人文协调机构、设立跨学科数字人文学科和开发先进语言处理平台。这些实践为数字人文学科奠定了基础,并为国际同行提供了参考。中国高校的新文科建设旨在提升综合实力、强化文化自信,并推动教育改革。数字人文的引入不仅符合这一需求,还在应用中展现了显著价值。当前,许多高校建立了数字人文中心,优化数字平台,并推动跨学科融合。这些举措提升了学科建设水平,为新文科发展提供了支持。本文分析了德国的经验,并探讨其对中国新文科建设的启示,阐明了数字人文在学科融合与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融入数字人文思维与方法开发历史的文献可助推历史档案文献被传播、被发现、 被理解、被应用。文章运用质性的文本分析方法及归纳法,从国内外 98个基于数字人文的历 史档案文献开发典型项目中提取实践要素,从主体、对象、过程、成果、保障维度解析其跨领域 跨机构的协同化、博专兼具的深度化、知识发现流程的规范化、知识内容的多元可持续化、实践 支持措施配置的全方位化五个实践要点,并就其持续纵深推进的可能路径作出前瞻性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