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投资质量和效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关键动力,数字经济发展为投资效率提升提供了物资技术基础。基于2011—2020年我国272个样本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和效应。结果表明: (1) 数字经济水平对投资效率具有显著的类“U型”正向影响,技术进步在这一效应中发挥着正向中介作用。 (2) 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与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水平对投资效率存在显著的类“U型”关系,西部地区当前总体处在偏负向关系阶段。 (3) 以数字经济水平为门槛变量,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样本城市均存在单门槛效应,东部地区样本城市的门槛最早出现。因此,应多策并举,以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提升宏观经济运行效率,以数字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投资效率,构建以数智技术和新基建提升投资效率的长效机制等。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鉴于“新基建”和“降成本”的现实背景,选取2000一2018年中国31个省级数据实证分析区域网络通达、金融发展与企业融资费用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区域交通网络通达与金融发展呈正相关,通信网络通达与金融发展呈负相关且通信网络硬件建设与金融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区域金融发展与企业融资费用呈负相关。在金融发展约束下,区域交通网络通达与企业融资费用呈负相关,通信网络通达对企业融资费用影响具有长短期不一致性,通信网络硬件建设短期内对企业融资具有挤出效应,通信网络软性使用长期对企业融资具有间接竞争加剧效应。网络通达下技术创新与企业融资费用呈负相关且存在倒U型关系。各地区推进新型基础建设投资和降成本中需注意“挤出效应”和“拐点效应”的长短期影响。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摘要:作为一种政府治理的集成工具,基础设施的工具理性既弱化又强化了人类社会面临的 风险和挑战。基础设施越被视为 “理所当然”的存在,人们就越难对其潜在的负面效应进行预估和 应对。在一定意义上,有关基础设施的实践会创造出某些不平等的秩序和不确定的未来,但现代政 府的治理方案依然倾向于继续修建和使用基础设施。人类认知的有限性、工具效能的不稳定性以及 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矛盾性,是基础设施工具理性缺陷的重要成因。基础设施的价值理性具有批判功 能、规范功能和政治功能,能够在 “造物”和 “用物”过程中关照人的发展状况和精神目标,为基 础设施的修建者和使用者呐喊。从思维、理念、审美和治理技艺等方面共同推动基础设施价值理性 的回归,促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是应对基础设施治理危机的重要路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2-19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十三五”期间,在全球基建市场总体萎缩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规模稳步攀升,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动能。本文总结回顾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取得的成绩,分析对外承包工程对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减贫事业的意义,以及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据此提出推进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区块链赋予碳会计信息审计新定位,为企业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本文以区块链在审计领域的应用情况为切入点,探讨区块链技术在企业碳会计信息审计中的应用优势与技术特征。基于此,构建涵括碳会计信息审计数据计量、安全维护与业务管理三大子系统在内的碳会计信息审计系统。为推动碳会计信息审计系统落地,提出以下建议:多方联合制定碳会计信息审计准则,规范系统运行模式;重塑审计组织架构,契合系统运行需求;布局绿色新型基础设施,筑牢系统运行底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厘清新基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效应有助于合理规划新基建发展战略,实现新基建赋能绿色发展。论文利用2012一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Malmquist全局超效率模型来衡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运用熵值法测度新基建的三个子系统: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产业结构升级在新基建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信息基础设施与融合基础设施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创新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不显著。(2)信息基础设施与融合基础设施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创新基础设施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3)产业结构升级是新基建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中间传导环节,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为正向中介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中介效应不显著。建议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与融合基础设施进一步发展,注重创新基础设施绿色转型,通过新基建促进产业升级赋能绿色发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新基建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新基建显著提升农业经济韧性,且主要是信息基建和创新基建产生赋能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新基建可以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两个渠道提升农业经济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东部、中部地区以及粮食主产区,新基建对农业经济韧性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基建对农业经济韧性的驱动作用呈现边际效益递增的网络效应。据此,建议积极推动技术接入和信息共享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鼓励农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扶持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发展新业态,逐步强化农业现代化水平。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技术学 发布时间: 2024-06-07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教育元宇宙可以理解为云端智慧教育的统合,即线上学习视域下元宇宙概念在教育 领域的应用。韩国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媒体、广告、教育及宣传等行业融合元宇宙 概念,教育元宇宙由此开启。韩国高校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积极推进元宇宙概念与教学实践的 融合,在表象化教育与沉浸式教育方面开展探索,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学生无法入校完成学 业的难题,方便教师线上教学。教育元宇宙的创新性体现为沟通新型化、学习自由化、教学 表象化,教学模式包括课堂准备、教师导入、分组练习、结果共享四个模块。我国教育工作 者应主动关注元宇宙等技术引发的教育模式变革,坚守初心使命,拓展云端智慧教育的深度 和广度,寻求科技创新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明确发展目标,强化导向引 领,服务国家战略。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在我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深化城乡经济融合既是纾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抓手,亦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的必由之路。厘清农村普惠金融、资源错配与城乡经济融合的关系,可为促进城乡经济融合提供决策支持。以2006-2020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2800个县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研究农村普惠金融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以及资源错配、数字新基建在影响过程中的具体作用。研究发现,农村普惠金融可有效驱动城乡经济融合发展;资源错配在农村普惠金融驱动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数字新基建在农村普惠金融驱动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进一步对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发现,农村普惠金融和数字新基建的有机结合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应从深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调整城乡要素资源配置格局、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着手,弥补农村新基建服务短板、谋求统一大市场建设、健全城乡经济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有效赋能。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4-12-16
摘要:新冠疫情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在哈萨克斯坦承包工程企业出现业务规模负增长,行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的趋势,但同时新基建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疫情危机之下,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面临下列挑战:行业生态体系加速调整,项目建设进度滞后,目标难以实现,业务模式单一,融资瓶颈更加突出,融资环境恶化,新项目开发动力不足。有鉴于此,建议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采取以下措施:推动企业转型,提高对外承包能力,赋能行业新生态;更加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发挥商协会协调联系机制和平台作用;不断完善并利用好多主体相互协同的投融资联动合作机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新基建时代背景下,流通经济与居民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5G、云计算等对流通经济的促进作用,揭示了流通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模式、消费水平及空间溢出效应的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新基建投资加强,特别是在信息传输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显著提升了流通经济的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而促进了居民消费的提质升级与消费潜力的释放。通过优化数字流通体系,不仅增强了商品流通效率,而且为居民消费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激发了居民消费新活力。此外,研究还发现,流通经济的发展在区域间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外溢效应,即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流通经济增长不仅促进了本地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也对周边地区产生了积极的辐射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和互动。通过实证分析与理论探讨,本文为理解新基建背景下流通经济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机制及其空间效应提供了新视角和新证据,对于指导政策制定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当代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对二者融合发展的深入研究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科学内涵为研究出发点,充分分析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探讨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理论机制,并分析了二者融合发展的现状,指出目前二者融合发展依然面临着来自基础设施、技术供给、融合机制、人才供给等方面的挑战,最后提出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核心技术供应机制、健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及构建系统性的数字人才体系等路径选择,为企业实践与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