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现根据新工科建设对高校物理课程教学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分析高校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中面临的课程体系单薄、内容滞后、教学方式缺乏创新、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高校要从构建多层次课程体系、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开展多样化教学方式与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积极推动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旨在提升物理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更多符合新工科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分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正处于产业与经济结构全面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为推进高等教育低碳技术学科体系建设,规范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标准,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分析了低碳技术学科体系的基本内涵。从低碳技术学科定位出发,提出了能源、减排、固碳、经济等四大专业方向。以新工科建设理念为指导,提出了低碳技术学科的人才培养思路,探索了基础教学课程、教学实践和教学平台等建设内容。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6 合作期刊: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为了促进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向新工科专业发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当前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和新工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并以贵州警察学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2024届毕业生对大学4年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情况。结果表明,贵州警察学院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存在毕业实习和寒暑假见习内容没有规划、学习杂乱和寒暑假时间占用太多的问题;专业必修课实践教学存在教学、实践、实战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教学实践周的实践内容与课程实训内容重合、考勤较少、讲座多等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与学分的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新工科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决策。嵌入式系统课程注重多领域知识交叉传授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契合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要求。探索迁移式和案例式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推行三步闭环和“因材适考”等多元混合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探讨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引入与呼应方法,可为新工科背景下的普通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0-06 合作期刊: 《创新与创业教育》
摘要:新工科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地方理工类院校作为工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建设符合新工科要求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现阶段其双创教育改革的关键任务。通过制定创新创业“三层次”课程目标、设计“四创融合”课程内容、构建“两课堂、三阶段、四模块”课程结构体系、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构建“师资+平台+氛围”保障体系等方式,对地方理工类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以期为同类型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创新与创业教育》
摘要:从项目式教学的发展沿革来看,当代项目式教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都在应时代需求而不断地优化改进。当前的项目式教学主要有两种方式:项目驱动式和项目引领式。对这两种模式的教学组织方式、实践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项目式教学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平台等方面的特点。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文章探讨工科专业充分融合工程技术、语言技能与翻译实践,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科技翻译项目实施机会。这个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引入现代翻译技术,提高翻译教学效率与质量,探索出一套符合新工科要求的应用型科技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用人单位对科技翻译人才的用工需求,为科技进步与国际交流合作输送高素质翻译人才,同时为促进工科专业学生的外语翻译能力发展提供参考。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未来先进生产力,将引领创造我国新的社会生产时代。高等教育需要在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基础上,依托新工科建设,不断通过专业调整、课程创新和教学改革培养出大批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文章针对性提出了课程建设设计思路,重点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跨学科交叉思维、创新项目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引领着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的革新,新工科教育应与时俱进,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支撑。循环式CDIO教学模式依托数智赋能的校企联合评价与反馈机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进阶循环,促进学生能力螺旋式上升,具有能动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特征。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课题组以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核心课程一一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技术为例,探索构建循环式CDIO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设计、重构课程知识链、优化教学方式与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及完善评价体系,推动新工科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