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摘要:退溪十分重视“心学”,因此后世学者也常将退溪学称之为“退溪心学”。不过,不能就此误将退溪的“心学”与阳明心学混为一谈。可以说退溪的“心学”更偏重于朱子学体系内部的道德修养哲学,其重点是要探讨“遏人欲、存天理”。就此而言,退溪心学更接近于“养心之学”和“敬之心学”的意义。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2-22
摘要:李朝后期实学思潮的兴起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社会政治经济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同时亦得益于朱子学内在的自我反省与治学方向的转变。如果说丽末鲜初时期的朱子学者更侧重于用“性理”来建构当时道德秩序的话,那么李朝后期的朱子学者则是以经世致用、利用厚生、实事求是的实学思潮,以期“变世风,救国家”。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当时学者们对时代需求的敏锐洞察,也反映了朱子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清史研究》
摘要:近代“今文学运动”为晚清思想解放的大关节,康有为则为其中枢纽。康氏对于朱子学说的运化,贯穿于成学立教的全过程。初由中法马江之役的时局所刺激,学编礼之朱子,成《教学通义》,以呼应龚自珍“自改革”。复循此坚毅上书,至上书受挫,乃发愿仿刚果近禅的朱子。遂于回粤乡居时,学朱熹创“新教”。《新学伪经考》重订“真经”及其“道统”,发挥原教义是重要一环。这一操作,通于朱熹集注《四书》别出于《五经》、序列“道”的传承、确定新义理之举。其中“改制”之义的诠释,颇具以师道加于君权之上的“民权”说的时代特色,显示“世变异则教异”的特质。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宋明儒学的名称概念可分为一般总称概念和特殊学派概念两类。一般总称概念中,宋学概念大体上经历了从中义(宋代义理之学)到狭义(与阳明学相对的朱子学)再到广义(与汉学相对的宋学、宋元明清义理之学)的意义演变;道学概念大体上经历了从广义(道统之学)到狭义(程朱道学)再到中义(宋明道学)的意义演变;理学概念大体上经历了从广义(义理之学)到中义(性理之学)再到狭义(程朱理学)的意义演变。特殊学派概念中,源自中国并传到东亚儒家文化圈的朱子学、阳明学概念经历了从狭义(朱学、王学)到中义(理学、心学)再到广义(东亚朱子学、东亚阳明学)的意义演变。此外还有隶属于上述学派概念的濂学、洛学、关学、闽学等中国地域学派概念,以及朝鲜退溪学、日本崎门学等东亚近世儒学学派概念。从意义演变及其关系来看,这些宋明儒学与东亚儒学名称概念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内涵,相互之间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交涉关系,因此必须从历史脉络和思想体系出发对它们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清晰界定。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典文献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王阳明在《拔本塞源论》中阐发了功利之毒滋生、泛滥、为祸的过程,体现出对富强之说的否定态度,似乎其矛头直指朱子学派的后天之学。但是这并非本意,他只是担忧学者的偏颇倾向极易滋生伪学邪说与功利之毒,并对受功利之毒影响的后天之学进行了严厉批判。从王阳明的论述逻辑及其自身言行来看,其将仁民爱物、力行近仁的事功思想与经世致用、实干实行的外王精神融贯到对先天之学的肯认和践行之中。《拔本塞源论》关于先天之学抑或后天之学的门户之争只是表象,如何协调内圣与外王、融贯存养与事功才是王阳明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他更进一步地描绘了人人恢复心体之同然、人人异业而同学的理想社会,在辨正与廓清性理问题之余,道济天下溺,振起醇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