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消费升级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意义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从发达国家消费升级规律来看,随着人均收入水平从中低收入阶段提升至中高收入阶段和高收入阶段,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规模加速扩大,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服务类消费与非耐用品消费呈现一升一降走势,而且在中高收入阶段,服务超过非耐用品成为消费的首要组成部分。与发达国家对标,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消费结构也将面临向服务引领转型这一重大调整。然而,当前中国服务消费仍处在偏低水平,城乡之间消费结构差异较大,亟需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助推消费结构升级。

  •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升级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摘要:消费结构升级是城镇化推动的结果。城镇拉动消费,是我国新发展阶段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特征。“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将处在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城镇化进程与消费结构升级相互融合的特点突出。如何把握我国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趋势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不仅关系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而且牵动影响产业变革、技术变革,以及相关的体制变革,并成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任务之一。一方面,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使更多居民享有更高品质的城镇生活,大幅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另一方面,要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共同富裕,为消费结构升级奠定重要基础。

  • 中国居民转型驱动力:收入效应还是相对价格效应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本文基于结构转型框架,以居民消费在各部门的分配份额度量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利用1992一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及投入产出表等数据,通过对偏好进行非线性估计并结合反事实分析方法,实证探讨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导驱动力。研究发现:消费的不同定义和测度方式会使结论出现差异。在最终消费支出定义下,收入效应是驱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导力量;在消费增加值定义下,若利用支出法GDP方法构造消费,则相对价格效应对2002年之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贡献大大增强。本文在理论层面为结构转型相关研究提供了需求侧视角,在应用层面有助于明确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进而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下消费提质升级提供有益的借鉴及参考。

  • 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 ———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的倒U 型调节效应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黄河流域中上游5省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线性模型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生活性消费、生产性消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家庭生命周期的调节效应并进行稳健性检验。进而探讨就业稳定性与就业地点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非农就业会显著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生活性消费,显著抑制家庭生产性消费;(2)家庭生命周期在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的影响中具有“倒U 型”调节效应;(3)稳定非农就业和异地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生活性消费及生产性消费的作用效果均强于不稳定非农就业和本地非农就业。

  • 交通基础设施改善能促进居民消费吗——来自高铁开通的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是促进商品流通、扩展消费空间、提振消费内需的重要推动力。将高铁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我国2004~2018年地级市层面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从消费支出、消费结构与消费率三个角度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研究发现:第一,高铁开通有利于沿线城市消费支出增长、消费结构升级与消费率提升,且这一作用随着高铁站与市中心距离的延长而衰减;第二,高铁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城市等级与区位异质性;第三,高铁可以通过时空压缩与市场一体化效应促进消费支出增长、消费结构升级与消费率提升。

  • 湖南省跨境电商进口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近年来,湖南省跨境电商进口发展迅速,为本地居民来了丰富的商品选择和创新的购物体验,同时也对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跨境电商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采用Eview12和Stata16统计软件,选取湖南省的长沙市、湘潭市、邵阳市、岳阳市和郴州市作为样本地区,对其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湖南省跨境电商进口增长显著,促进了居民消费规模的扩大,并有效降低了生存型消费在总体消费结构中的占比。本文提出通过优化跨境电商进口监管政策、打造跨境电商进口示范区和加强国际合作拓宽跨境进口渠道等对策,以更好地引导和促进湖南省居民消费的健康发展。

  • 数字金融助推农村家庭消费升级的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发现数字金融通过提升消费水平与质量、优化消费结构与方式及缓解流动性约束作用于农村家庭消费升级,并发现农户数字金融素养较低、金融机构数字金融产品创新程度不够、农村消费市场需求不足、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和消费者面临权益安全问题等困境,最后文章提出重视农村家庭经济行为,创新金融机构数字金融产品,持续扩大农村消费市场规模,建立健全农村消费政策体系和基础设施及提升农村数字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等政策建议,优化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稳步促进农村家庭消费升级,提高农村家庭金融福祉,以期助推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 数字经济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基于城乡协调发展视角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提高经济韧性是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之举。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城乡协调发展这一全新视角解释数字经济和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借助函数分析法计算的经济韧性通过稳健性检验。为解决模型中内生性问题,以Bartik作为工具变量进行2SLS回归,结果依然稳健。区域异质性结果显示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明显优于西部和东部地区。作用渠道包括:数字经济促进城镇和农村的消费结构优化进而提高经济韧性;数字经济促进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进而增强经济韧性。因此,从城乡协调发展视角出发,数字经济可以优化城乡消费结构,提升城乡收入水平,促进城乡收入协调增长,实现经济韧性水平的提升。

  • 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碳生产率?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数字经济发展逐渐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碳生产率进行测度,运用中介效用模型、空间面板模型、门槛模型揭示数字经济发展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对碳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异质性;(2)研发强度和环境规制在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传导机制中具有明显的中介作用;(3)数字经济促进碳生产率提高的同时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4)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消费结构水平的不同而存在门槛效应,两者间的关系会随着消费结构水平高低变动而发生变化。研究结论可为精准评估数字经济的减排效应、加速释放数字经济时代的碳生产潜力、统筹制定差异化的数字赋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 从维持生存到健康生存:中国农村居民食物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基于1985一2022年中国农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的数据,使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收敛模型分析了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膳食中动物性食物供能比呈上升趋势,但南方地区农村居民动物性食物供能比高于北方地区,北方地区高于西北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②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逐渐缩小,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南方和西北地区差异较大;③邻近省份食物消费结构存在较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和集聚性;④全国、南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均存在o-收敛、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B-收敛,且条件收敛速度快于绝对收敛速度,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网密度、食物储藏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对收敛有明显的加速作用;5中国农村地区的食物消费结构还没有升级到稳定状态,尤其是北方和西北地区保持了较快的升级速度,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农村居民对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的需求仍会呈现增长的趋势。研究结论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区域性的营养干预措施以及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 数字经济对城市能源转型的影响——基于能源禀赋异质性与空间溢出效应检验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城市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构建清洁低碳的现代城市能源体系的关键,数字经济则为结构转型提供了动力。本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城市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究了不同能源禀赋城市的异质性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促进了城市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并且在低化石能源禀赋城市中促进作用会更加明显;数字经济不仅能够显著促进本地区城市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且对周边城市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产业转型升级、公众行为驱动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主要路径,而绿色金融深化机制路径尚待畅通。

  • 移动互联网与农村居民消费:理论逻辑、现实基础与微观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扩大农村消费、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是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移动互联网对突破有形市场时空限制、改变农村居民消费习惯与消费模式、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农村数据,实证分析移动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而利用衡量相对剥夺水平的卡克瓦尼指数探究移动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移动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相比于非一线城市样本、老年样本和低保户样本,其在一线城市样本、中青年样本和非低保户样本中的影响更大;移动互联网能够降低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程度,且这种作用具有异质性,在非一线城市样本、老年样本中表现得更明显,在低保户样本中表现得不明显。为进一步发挥移动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应加快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互联网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切实提升农村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移动互联网素养,抑制移动互联网的非对称影响;积极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增强农村居民消费的灵活性便捷性。

  • 网络零售对城乡消费分层影响的多维效应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网络零售的发展带来了城乡消费市场新的质变,本文从有关消费分层的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两个视角出发,引入消费主体、消费客体、消费环境三个维度,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及GMM模型进行内生性检验,研究网络零售对城乡消费分层的影响,同时使用更换解释变量和调整样本数量的方式进行模型的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如今消费现状是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并存的消费分层,网络零售可以扩大城乡消费规模且对城市消费规模的扩大与消费结构改善的作用优于农村,促使城乡消费分层的形成。总体而言,网络零售有利于城乡消费升级,且随着网络零售的不断发展,对消费结构的优化作用更加明显。本文还提出:稳住消费者消费信心;完善分配制度;支持、积极推动网络零售市场的发展;加强对网络零售市场的监管等措施,以供参考。

  • 数字普惠金融对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本文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2012—2022年江苏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构建混合OLS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等分维度指标均显著增加了江苏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消费结构,增加了居民享受型消费,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些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旨在为深化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促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 信用评级与农村家庭消费——基于典型试验区准自然实验的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3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研究立足中国农村家庭信用评级基本制度,基于信贷配给理论,分析信用评级对农村家庭消费水平及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制度安排下的影响差异;同时,以典型试验区开展整村逐户评级试点为契机,利用948户农村家庭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通过提高信贷需求及可获性,信用评级对农村家庭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优化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村两委参与度较高或评级绑定利率优惠的制度安排下,信用评级的正向影响增强;相较于中等收入家庭,信用评级对高收入和低收入农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基于回归数学模型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是经济社会发达到一定程度的普遍现象,对中国消费结构有着深远影响。本文主要通过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效果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龄化对中国消费结构存在倒“U”型影响;(2)人口老龄化对东部地区的消费结构没有显著性影响,对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的消费结构改善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3)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对人口老龄化与消费结构的影响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基于此,本文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消费结构改善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家庭消费——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5-03-12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研究采用2010一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面板模型、Heckman两步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分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家庭消费之间的关系。采用合成面板数据发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增加促进家庭消费率的提高;从消费结构来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以促进家庭消费结构的优化,提高总消费中发展享受型消费的比例。考虑城乡和收入差异后发现,在城镇居民和中高收入群体中,养老保险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不断提升。对2020年截面数据进行信贷约束分析后发现,相比于存在信贷约束的家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不存在信贷约束的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强。因此,我国应积极实施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等政策,促进家庭消费。

  • 能源消费、产业结构与中国碳排放模式的差异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基于带有伴随变量的有限混合模型,探讨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排放影响的异质性特征与机制。结果表明:(1)通过内生聚类将中国碳排放模式划分为3种,分别为初始型、人力资本驱动型、技术创新驱动型;不同碳排放模式下,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对于碳排放的抑制效果不同。(2)考察期内,全国29个省份的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模式发生了动态转换;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模式的异质性以及模式转换具有重要解释力。厘清不同省份间碳排放模式呈现异质性以及同一省份碳排放模式变化的原因,为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提供合理依据,进一步提高区域减排治理效率。

  • 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居民升级的空间效应与作用机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本地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对邻域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影响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明显空间距离衰减边界,即300千米之内为正向溢出,300千米之外空间溢出系数值下降,省界对空间溢出效应存在阻碍作用;空间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地区及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其作用机制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收入水平、增强居民幸福感实现消费结构升级。基于此,提出区域协同发展、消除数字要素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发挥数字技术的辐射带动、提升居民幸福感等政策建议。

  • 政府绿色采购能否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来自全国税收调查数据的证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摘要:如何发挥绿色财政政策的激励作用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是现阶段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命题。基于此,将政府绿色采购为切入点,以中国税收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探究政府绿色采购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获得政府绿色采购订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政府绿色采购能够优化企业能源消费结构、激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进而提升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水平。进一步研究显示,政府绿色采购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在政府支持力度大、政府环境关注度高、企业获得本地政府绿色采购订单及企业实际盈利能力强的样本中更为显著。研究为政府绿色采购政策的企业绿色发展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对进一步完善绿色财政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