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发布时间: 2024-08-22
摘要:期刊借助于专题和栏目,依赖于特定的深度与厚度,以自身特定的媒介姿态与固有表现形式发言,主动融入社会历史发展的思想长河,演变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当期刊演变为一种文化的存在时,期刊与社会文化就形成了亲缘关联、彼此映照的关系。期刊以自身特定的媒介姿态与固有表现形式,融入社会历史发展的思想长河,与社会发展互动共进。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1
摘要:现在我国面临世界技术及经济转型的时代,如人工智能等机器学习等大模型井喷式发展。企业面临招工难,成本高,而职业学校等开设的热门的电商等专业面临同质化严重。个人就业和职业提升竞争相对激烈。同时,在职场上还面临上下级、同事等关系的处理。就业及工作等压力从职场传递到大学生,进而到中学生、小学生。对个人职业规划普遍薄弱的问题。本文提出职场规划、社会发展和个人的晋升等如何突破的建议。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从人的发展视角出发,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和自由个性三大阶段,形成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并据此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发展的全面异化,确立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由此呈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原理的逻辑整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原理,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析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有助于推进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摘要:高清海在国内首先提出中国需要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开启了国内学术界研究社会发展理论的先河。他提出了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的论断,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以人的发展和人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完成的社会发展哲学思想,为深化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人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基础。他推动了国内学术界对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带动了他的弟子们形成了国内较有影响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吉大学派和团队,把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拓展和深化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以及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社会发展质量与社会新阶层、社会发展与中国模式等领域,产生了一批有较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本土主义、多元主义、人本主义与和谐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08-05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科学与技术作为人类认识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工具,每一次的进步与突破都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席卷整个世界,而人工智能作为本轮科技革命中的标志性领域,正在以强大的机器智能系统影响甚至重塑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乃至人的生存样态。我们在享受智能时代的便利与快捷的同时,也惊诧于科技所带来的巨变。如何妥善应对一个千变万化、富有挑战的未来,成为每个人在21世纪安身立命的必修课。对此,我们需要辩证审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透视新兴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潜在的风险,积极探讨政府、企业、科研团队以及个人面对这场时代巨变时的应对方案,凝聚多元主体间的合力,形成多维立体的社会共治格局,进一步探索智能时代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之间良性互动的可行性。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西方学者关于晚年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观的“对立论”,是通过庸俗化、片面化、简单化二人思想得到的错误结论。“对立论”者基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将晚年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抽象分析看作对现象间因果关系的机械描述,将晚年马克思摘录的“现象具体”错认为“思维具体”,当然不能说明二人社会发展观的真实关系。事实上,晚年马克思恩格斯均没有局限于描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现象,他们力图在全面掌握现实资料的基础上,透视社会发展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他们均认为物质生产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物质生产的发展决定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总趋势,但其现实发展道路由诸多因素共同决定。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党的领导能够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内各要素系统集成与协同发展。党的有机嵌入是党建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促使党建嵌入引领社会发展成为学界的研究重点。新时代学界聚焦党建嵌入的理论应用、实践形态及模式探索三大论域,架构了党建嵌入引领社会发展的学术图景;研究内容呈现出“嵌入一嵌合”“单向一双向”“外来一内生”三大变迁趋势,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效。但还存在整体方向把握不足、多元主体关注不足、未来趋势研究不足等局限。针对以上问题,学界须将党建嵌入放到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去研究,关注社会治理共同体与党建同心圆关系的新建构,深化党建嵌入引领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社会伦理的核心问题,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正确协调二者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均衡发展,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重大理论问题。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均衡发展的伦理指南,而社会稳定是社会秩序的正常化,是社会发展的常态。实现在稳定中发展与在发展中稳定的统一,既是社会治理的目标,也是社会治理伦理均衡的核心。通过伦理均衡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统一,还要注意现代社会因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特征,这就需要有一种“非常”伦理智慧来处理社会不稳定因素。对待社会发展还需要有历史的伦理眼光,正确看待社会的短暂衰落现象,保持好历史主义的伦理立场,稳中求进,进中求稳。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创新模式,责任式创新为减少科技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新思路。但现有研究对员工责任式创新的概念结构尚未达成统一界定,且缺乏科学明确的测量工具。文章遵循扎根理论分析逻辑,通过半结构化访谈、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利用NVivo 12、Mplus 8.3等软件,探究了员工责任式创新的概念结构并开发对应量表。结果表明员工责任式创新包含“伦理合规性创新”和“社会需求性创新”两个维度,所开发的包括8个题项的员工责任式创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同时,在检验员工责任式创新的效标关联效度过程中,发现员工亲社会动机、主动担责角色定义显著正向预测责任式创新,员工道德推脱、领导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显著负向预测员工责任式创新。研究结论丰富了员工责任式创新的概念内涵,可以为责任式创新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给责任式创新的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分类: 教育学 >> 成人教育学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2-11
摘要:摘要:本文深入探讨继续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探讨继续教育的本质属性、显著特征及其在现今所处环境下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揭示其在增进国民整体素质、推动社会公正、激励经济增长以及构建完善终身学习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一系列加强继续教育发展以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策略与建议,旨在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6-11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
摘要: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既要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又要加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以夯实其理论基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就其基本内容而言,包括两大层次:一是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理论,二是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具体理论。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主要是通过现代社会的剖析形成的。马克思研究现代社会发展有其独特的方法论,主要体现为总体性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彰显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重要的是抓好这样一些着力点:激活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资源,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性阐释,推进经验到理论的提升,推动发展理论的对话交流。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集中表现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历史环节的逻辑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变革历史进程及其发展方向的重要方式,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支点。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旨在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质和主流,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规律,保持历史耐心,增强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特别是增强历史使命意识和历史规律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强化历史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集中表现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历史环节的逻辑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变革历史进程及其发展方向的重要方式,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支点。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旨在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质和主流,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规律,保持历史耐心,增强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特别是增强历史使命意识和历史规律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强化历史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是一个新命题。对这一命题的认识和理解,关乎人们对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及其运动规律的把握,关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必须走进社会基本矛盾深处,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复杂关系中,把握“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的生成动因和内在关系。“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更加凸显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及其运动规律中的主体性,赋予了其时代性,更加突出表现了社会基本矛盾之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