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修订《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的发布实施有助于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文章从词频和主题两个层面对新旧文本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有较大差异,通过对其差异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了新文本在明确管理职责、落实电子文件管理和促进利用共享等方面具有的亮点,最后指出其在监督检查、科研档案人员以及定密、降密和解密等方面的不足。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13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民国时期水利专家们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武器,对黄河槽内滔天浊流、黄河、黄河流域进行全方位把脉诊断,获得两点科学认知:第一,找到黄河槽 内 滔 天 浊 流 的 4 个 直 接 来 源;第 二,发 现黄河千年水患的6个病根,其中黄河槽内浊流滔天(含床内泥沙 淤 积)是 最 根 本 最 直 接 的 病 根。循此两点,专家们提出了实时监测、减少来量、分流出去、畅流入海、利用起来、堤坝防决等6个处置黄河滔天浊流的思路,并将每个思路具体化为若干方法。专家们 对 黄 河 滔 天 浊 流 的 认 知 及 其 提出 的处置黄河滔天浊流的思路和方法颇具科学性、创新性,但其治黄实践的失败却是由于主客观大势导致的人、财、物、技的极度短缺。
分类: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5-01-15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当前,传统接触型犯罪不断减少,新型犯罪不断增加,培养具有现代警务思维和信息化实战能力的刑事技术人才成为当前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建设上,应当明确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确定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修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摘要:卫星遥感技术为新闻业提供了一个俯瞰地球的视角,这种新空间尺度的引入对新闻业和新闻学的未来发展意味着什么?更具有基础意义的问题是新闻媒体怎么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在新闻生产中的?通过新闻要素自动识别技术对从 20 世纪80 年代至今采用卫星遥感技术的 326 篇英文媒体的新闻报道进行新闻要素分析后,得到两个方面的结论:第一,卫星遥感新闻报道中的新闻“当事人”主要是物体而不是人传统新闻报道的新闻“当事人”主要是人而不是物体。这个特征鲜明的转向,显然是由于卫星空间尺度决定了其观察得到的影像都是大颗粒度所导致的。技术在此表现出了其不受社会因素制约的客观性。第二,新闻发生地和新闻事件的数据表明卫星遥感新闻的报道议题主要是国际而不是国内议题,其关注议题仍然延续着传统新闻报道的既有价值倾向,技术手段在此体现的是供用而不是刚性约束,即卫星遥感技术提供新闻媒体满足其克服屏障的需求。
分类: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第四轮学科评估后,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的发展状况出现了显著变化,有些学科点借助学科评估而顺利扩张,有些学科点则被裁撤或者举步维艰。这是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如何有力促进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是现有27个学科点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而且也是全国范围内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必须思考的一个迫切问题。从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看,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发展将面临四个方向性选择,何去何从,颇值得深入思考。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北京档案》
摘要:论文回顾了《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主要内容,并结合新时代科技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提出了修订该档案行政法规的几点主要建议。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分类: 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13 合作期刊: 《东吴学术》
摘要: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工作由人工智能来做,原有的人力之过剩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一些大学不惜裁撤一些学科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丧失竞争力,甚至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显然与建设一个和谐与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的治国理念不相吻合,更无法实现在国际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设想。本文作者既热情拥抱科技,同时又坚守人文立场,认为对我们高校教师而言,主要任务依然是培养掌握多学科知识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而人文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正好就是人,这样看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便应首先考虑科技与人文的融通,以便率先构建一个科技人文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在作者看来,科技与人文不存在绝对的对立和对话关系,而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作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人文思维与科学思维不同的方面主要在于,它所诉诸的并非一致性,而更是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但这二者的对话和共融应该是可能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我们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首先要构建一个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1-09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数字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数字化时代的深化体现,充分彰显了一种引领全球发展的先进数字合作理念。数字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科学技术观在价值层面和实践层面展现了|高度的内在契合,数字命运共同体作为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现代表达,具体体现为: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变革的协同、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调整、国际合作与公平正义的追求。作为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当代实践,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必须推动全球治理模式数字化创新、提升全球治理的效率与公正性、加强科技创新政策的国际协调以及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科技人才。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道德观、法律观、历史观等,马克思主义技术观作为新视角,经现代化重塑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能够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法治思路。从手工业时代到机器时代,马克思主义技术观围绕阶级斗争主线形成了系统的技术因素,包括经济性因素、剥削性因素、阶级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发展到科技时代,现代高科技颠覆了手工业时代和机器时代的技术特征,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技术观已不适应现代化的技术发展现状,需要对马克思主义技术观进行现代化重塑,即构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从阶级斗争主线转变为综合性人文发展主线,并且形成新技术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性因素、控制性因素、权力性因素和文化性因素。最终为技术法治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原则性启示,包括人本主义原则、以改革促发展原则、保障技术权利原则和技术唯物史观原则。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人类生产力经济和生产力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科学技术进步周期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科学技术创新对生产力要素结构、生产力组织形态、生产力运行机理和经济发展态势, 都会产生深刻影响。新质生产力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 生产力-生产关系” 理论架构之上, 对当前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生产力是建立在每一个时代发展背景之上的, 其生产力水平与其当时所处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息息相关。代表每一时代的科技水平的生产力就是当时的新质生产力, 从历史时间维度和历史空间维度而言, 新质生产力都有着对物质资料生产的自身演化规律。发展新质生产力, 能够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倡议, 破局国内国际双循环, 有效应对当前国际地缘格局, 并在提升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 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