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中国韵文学刊》
摘要:作为现当代词人之词的代表,张伯驹对王国维的论词思想有所继承,同时也吸收了清人沈谦、陈廷焯、况周颐的有关思想,推重本色,崇尚沉郁,标举境界。他论词对字法、句法、章法、声律尤为看重,选词以五代北宋为宗,能正确看待清代浙、常两派之得失。他的《丛碧词话》之评点唐宋词及其与黄君坦合选之《清词选》,则体现了他“以词存史”之理念。他代表着20世纪词学史的一种重要方向,即以词人身份而论词,重在审美体验和艺术传达,也表征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批评方法在现当代仍然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中国韵文学刊》
摘要: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在词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宋人将《花间集》作为填词、论词的最高标准,但也有内容风格和社会影响方面的批评;明代和清初对《花间集》多肯定与褒扬;清前中期阳羡、浙西、常州三大词派对《花间集》的态度经历了由批评到推重的变化过程;清末民初新旧两派以不同的方式解读和评价《花间集》,推动了词学观念的转型。历代词学家对《花间集》的解读与评价,既是当时词坛风尚的见证,还完整勾勒出词学思想演进的全过程,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中国韵文学刊》
摘要:郑文焯兼具文学家、学术家、艺术家以及清朝遗民多重身份,在近代转型期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杨传庆所著《郑文焯年谱长编》全面而确切地呈现出郑文焯的生前身后。《长编》善于取材,充分利用稿本、书札、日记等文献,更为真实地反映出“人”的思想心态和“群”的文坛生态。在占有较为丰富材料的基础上,《长编》精于考辨,去伪存真,廓清疑团,纠正旧谱舛误。《长编》对于词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供深究细讨郑文焯的词与词学,还以其细腻展现广阔的词坛生态,有助于深化和细化晚近词学的研究。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作词法》乃现代词学宗师夏承焘应世界书局约稿而撰的词学入门书,初版于1937年4月,颇受唐圭璋等人好评。作者本人也很看重,先亲自改为《填词四说》,后又和门人吴熊和合作,改为《怎样读唐宋词》和《读词常识》。这些著作在内容上具有学术性差异,皆有整理单行之必要。《作词法》由《词例》修订而成,分“选调”“辨声”“用韵”“属辞”四章指点填词的知识与技艺,乃夏承焘撰著的“中转站”,折射了其方面颇多、堂房甚大的词学体系。这启示学界重审长期以来被遮蔽的现代词学的“学词”之维:“学词”不仅是现代词学主流的“体制内派”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一种思维或“问题意识”,塑造了该派词学的格局样貌。今天,对现代词学的继承,应走出仅接“体制外派”一脉文学史、文艺学研究的误区,续“体制内派”宗师的多元理路,重建“学词”之维,这样才能阐发“词”这一中国特有文体的本体特质,还原其生发的鲜活语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5-30 合作期刊: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明代中后期有一股改编重刊《草堂诗余》的浓厚风气,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它从歌词作品集向文学作品集的转变,还藉此形塑了一个分类、储存、加工古今词作的知识空间。围绕《草堂诗余》的改编重刊,明代中后期形成了采用不同策略(或分类,或分调)的词学阐释群体,他们通过选词、考调、校勘、笺注、评点等方式,构筑了一个个不同的集词选、词谱、词评于一体的唐宋词阐释系统,对文本施加或预设其特有的阐释意图,或溯源诗乐传统以尊体,或揭示言情特质以别体。《草堂诗余》在明代的改编重刊不但为唐宋词在明代的传播作了突出贡献,而且也为词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打下了一定基础。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1-08 合作期刊: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摘要:古代韩国汉文词中追和中国前代词的作品占有很大比重,是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作为韩国词人从模拟仿写到独立创作的津梁,韩国追和词的词体特点与追和规则具有用韵宽严不定、词格变体层出等特点。韩国追和词与原作之间的互文性不仅体现出韩国文人对中国词作的理解和词体的把握,还有助于解决文献层面的校勘、释读、辑佚等问题。韩国追和词追和对象的选择以苏轼、朱熹数量最多,词调选择以接近严整律句的小令、中调为主,其“士大夫词”的词风有别于中国词的主流风格。原因是在以儒教立国的朝鲜王朝,词补充诗的教化功能,以及这类词的形式和风格更便于外语写作。其声韵格律的突破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韩国汉文学发展的本土化特征。
分类: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第四轮学科评估后,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的发展状况出现了显著变化,有些学科点借助学科评估而顺利扩张,有些学科点则被裁撤或者举步维艰。这是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如何有力促进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是现有27个学科点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而且也是全国范围内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必须思考的一个迫切问题。从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看,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发展将面临四个方向性选择,何去何从,颇值得深入思考。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近代以降,社会巨变,为了解决古今问题、中西问题和学术转型之需要,产生了多种学术流派。湖湘学派与公羊学派之间及其内部因为观念和旨趣的不同而出现的门户之见,不利于学术的健康发展。桐城派在近代借湘乡派崛起出现过短暂的辉煌,后在民国时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文选派”“章门学派”等的冲击而逐渐式微。傅斯年创办史语所,以兰克史学重“语言学”和“档案”的路数来改造当时学术界的研究路向,深受欧洲史学的影响。傅斯年的史料观和治学方法成为史语所研究的范式,傅氏个人霸道的秉性和不徇私情的作风也深刻影响了史语所的风格。民国时期,新文化派和东方文化派围绕经学存废进行论战,南北学派的论争在多个学术领域展开,但学派纷争影响了学术发展,呼吁南北学派的合作与团结成为时代的呼声。近代学人日记以记载的连续性和洞察隐微的笔触,按照当时情境将零散的片段叙述以历史剪影的形式保存下来,为我们还原和解读近代学术流派的旨趣与纷争提供了相对客观、真实的“历史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