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04-11 合作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摘要:目的/意义 文章设计针对网络健康谣言的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性治理框架来抑制网络健康谣言的流传和误用。 方法/过程 文章通过抽象网络健康谣言传播过程及各个传播阶段的阻断方式,进而总结分析网络健康谣言治理过程的主要阶段及关键要点;然后,按照健康谣言生成与传播特性,详细分析各个阶段的治理目标、治理对象和治理手段,并据此归纳分析得出闭环治理框架。 结果/结论 本治理框架主要包括一个核心技术模块(内容判别技术模型)和三个中心平台模块(网络媒体运营平台、辟谣专家工作平台和辟谣信息共享平台),基本涵盖了当前网络健康谣言治理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可作为健康谣言治理活动的顶层设计基础和行动指南。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04-11 合作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摘要:目的/意义 文章旨在探明网民健康谣言对抗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组态效应,为社交媒体谣言治理、社会风险管控和健康信息内容生态改善等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过程 文章基于规范激活理论构建健康谣言对抗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与组态分析。 结果/结论 后果意识和责任归属在个人规范的中介作用下对健康谣言对抗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且后果意识在感知行为效能的正向调节作用下对责任归属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存在后果-责任-道德驱动型、后果-道德-效能驱动型、后果-责任-效能驱动型和责任-道德-效能驱动型四组触发健康谣言对抗行为的组态路径。最后,从网民行为优化视角提出了健康谣言治理策略。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2-12
摘要:通过SPSS25.0软件对相关刑事裁判文书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网络谣言犯罪案件在量刑上呈现出从重处罚的态势且缓刑率相对偏低,不同审级及地区案作的量刑结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此类案件的量刑结总体上综合考量了不同种类的量刑情节,点击量(浏览量)并未成为主要量刑情节,“积极退赔退赃或取得被害人谅解”“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以及前科等量情节并未显著影响量结果。为了完善此类犯罪的量制度,应理顺严惩与适度轻刑化之间的关系,适当扩大轻罪案件的缓刑适用率,提升量刑规范化的范围及程度并强化指导性案例的助力作用。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自网络社会步入后真相时代以来,伴随而来的“谣言不胫而走,真相还在穿鞋”成为当下难以消除的“谣遥领先”现象。本研究基于“缺场的在场”研究视角对“谣遥领先”现象进行理论探讨,发现该现象的关键特点在于身体缺场与行动在场,其主要表现为缺场发声、真相失语、谣不可及等缺场表征。而究其现象的生成根源是由于现代性的脱域机制,致使网络社会中的身体与行动从特定场域的自然控制里逐渐脱离出来,同时又通过时空距离的重组对其加以重构,形成四种空间存在形式。基于此,本文通过“身体-行动”与“缺场-在场”的二分法进行交叉分类形成四维分析框架,依托该分析框架作为解释工具对“谣遥领先”现象作出新的学理解释,揭示其现象得以形成与误导者的缺场、误传者的去能、传播媒介脱域、传播内容失真、把关主体让位等缺场逻辑有关。并尝试从中提炼出相应的在场治理策略,提出发布者在场化、传播受众赋能、传播媒介嵌入、传播内容归真、把关主体补位等在场治理路径,从而有针对性地遏制“谣遥领先”现象,以期为根治这一社会疾拓宽相对应的治理进路。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广西的速生桉及其相关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区内第九个千亿元产业,但速生桉有毒的“谣言”也随之日渐喧嚣。在科学研究表明速生桉无毒的前提下,广西部分地方政府转而限制和禁止种植速生桉。这一政策体现了平衡环境破坏、社会生态破坏和经济发展停滞风险的行政逻辑,其基本特征是在认同泛风险的基础上平衡各种风险分配,而不是指向化解风险。这种风险平衡行政仍出于“不出事”的考量,也导致了诸多“意外后果”,但在环境治理方面具有比传统的“不出事”逻辑更为积极的意义。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10-04
摘要:[目的/意义]针对网络谣言危害加剧、谣言传播行为治理效能不足等问题,从双系统理论视角分析了公众谣言传播行为的形成机理和认知博弈过程,为完善公众非理性行为治理体系和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提供决策建议。[方法/过程]通过分析大脑冲动系统和抑制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关系,构建公众谣言传播行为的理论假设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对模型中的假设关系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大脑冲动系统会驱动公众产生即时冲动心理,进而激发谣言传播行为;而大脑抑制系统会加强公众对信息的真实性感知,弱化冲动系统的影响并抑制谣言传播行为的形成。此外,真实性感知会负向影响即时冲动心理,并在其与谣言传播行为间起调节作用;即时冲动心理在冲动系统与谣言传播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真实性感知在抑制系统与谣言传播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对网络负面谣言与消费者品牌崇拜的关系,以及品牌口碑与沟通技巧在以上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与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以广州地区211家品牌服饰企业的品牌管理者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层级回归分析发现:(1)网络负面谣言不但会直接负向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品牌崇拜,而且还会负向影响企业的品牌口碑,继而对消费者品牌崇拜产生负面影响,品牌口碑在网络负面谣言与消费者品牌崇拜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2)高沟通技巧企业品牌更能抵制网络负面谣言的影响,相对于低沟通技巧的企业,高沟通技巧企业的消费者较少因为网络负面谣言而降低对原有消费品牌的崇拜。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摘要:网络暴力作为一种新型的暴力,有人肉搜索型、语言暴力型和捏造传播网络谣言型等类型,且呈现出多元化、新型软暴力性、相对不可控性特征。对网络暴力的治理仅仅依靠行政方法是不够的,还需用刑法手段。在对网络暴力进行刑法治理的过程中,存在关于网络暴力的刑法规制失位、责任衔接不畅以及刑法罪名适用上的难题。在刑法领域,应考虑出台反网络暴力的领域法,按照网络暴力的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刑法规制,通过刑法解释原理、刑法罪名修正以及调整部分罪名的法定刑来增强现有罪名对网络暴力的兼容性。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早期中国科学家个人化的科普行为值得关注。通过建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概念模型,文章探讨了中国科学家在疫情突发时的应急传播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科普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道德规范均显著正向影响科学家的科学辟谣行为意愿;基于中国特殊背景提出的变量-感知机构支持能够影响科学家对于科普的态度与感知行为收益,然而感知机构支持与感知行为收益都无法正向影响科学家的科普行为意愿。由结果可知,中国科学家群体在科学传播过程中表现出强组织性特征以及在危机情境之中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同时,研究也揭示了“科学传播”向“知识表达”的转变趋势,并阐释了这种转变在未来研究中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