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速裁程序的价值反思及制度重构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2-26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刑事速裁程序是实现轻罪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轻罪时代下的速裁程序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减少犯罪人这三重价值准则,力求推动刑事诉讼全过程的从宽。现行的速裁程序存在速裁不速、被追诉人诉前处遇不宽松、诉讼沟通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此,应当促进轻罪速裁全流程的宽简化,引入刑拘直诉制度和专人专办制度以重塑公检法三大机关轻罪案件处理模式;通过加强检察机关量刑建议说理实现被追诉人处遇的宽松化;探索法院快速审理、直接判决、裁量从宽的宽缓化工作模式。

  • 治理中前科消灭规则建构的理论溯源和发展路径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1-09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刑事立法、犯罪结构的轻罪化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高适用率,宣告着我国轻罪时代已经到来。由此催生出数量庞大的轻罪群体,从而迫切需要相配套的涉轻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理论上,消灭涉轻罪成年人之前科是对轻罪时代的回应、对基本原则的坚持以及对犯罪人再社会化的助力。未来,发展涉轻罪成年人之前科消灭制度可以从避免轻罪重罪“一刀切”、防止刑罚与前科制裁轻重“倒挂”、助力轻罪犯罪人再社会化方面展开。具体规则建构方面,宜采取广义的“前科”概念立场,将“轻罪”界定为法定最高刑为3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前科消灭的效力应涵盖刑事领域与非刑事领域;可以参考社区矫正制度,具体规定前科消灭的方式与程序。

  • 治理背景下前科消灭制度的本土化构建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在刑法领域,轻罪治理是法治现代化的体现之一,而“轻罪前科消灭制度”是轻罪治理的重要内容。时代需要、宽严相济的政策、现有规定的内在弊病与标签理论分别为轻罪前科消灭制度构建提供了正当性基础。构建轻罪前科消灭制度,一方面会与前科报告制度、户籍制度、人事档案管理等相矛盾,另一方面也难以轻易达到预期效果。我国应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明确前科消灭适用的对象条件、实质条件、考验期等内容。在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的基础上,衔接好前科消灭与现行相关制度,并在建立信息专网的同时,强化信息保护意识。

  • 我国前科消灭制度构建的理论证成与具体方案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为实现对轻罪的科学治理,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消除前科制度的固有弊端,有必要构建轻罪前科消灭制度。在宏观层面可从罪刑均衡原则、罪责自负原则和人身危险性原理三方面夯实构建我国轻罪前科消灭制度的理论根基。在微观层面则要合理划定轻罪前科消灭的适用范围,即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单处附加刑,或定罪免刑、单纯宣告有罪;科学进行程序设计,建立依申请或依职权的“或选”模式,并由法院参考检察院、司法局等单位的意见作出是否消灭前科的裁决;加强配套制度的衔接:建立司法数据与人事档案、户籍信息平台共享机制,及时删除符合条件的前科信息。应将轻罪前科消灭作为社会矫正的鼓励手段,不断降低社矫对象的再犯罪率,真正实现其再社会化。

  • 论数字时代的治理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2-14 合作期刊: 《学海》

    摘要:数字时代为轻罪治理带来了重要契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犯罪预测预警、法律监督及非羁押措施执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轻罪防控的前置化、智能化与科学化。数字时代的轻罪治理体系以数字技术为工具,以信息共享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为方法,以体系化构建为目标。完善轻罪治理体系需要构建兼具预防、惩治与教育矫治功能的立体化体系,依托科技手段实现智慧化转型,并强化社会多元主体参与,使轻罪治理在法治轨道上实现从“治罪”向“治理”的深刻转变。

  • 刑事程序简化的多元因素探究——兼论我国多元的简化程序构建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12-26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近年来,随着普通程序的正当化改革、犯罪案件的剧增以及犯罪结构的变化,我国司法系统面临着繁重的案件压力,建立多种简化的诉讼程序势在必行。但是普通程序的简化意味着被追诉人权利的克减和真相发现功能的减弱,必须具有正当的理由。被追诉人的权利放弃、犯罪事实的明确性、犯罪性质的特殊性、被害人的权利放弃、罪行轻微是简化程序的五种正当因素。基于不同的正当性基础,这些因素所能简化的程序内容和限制也有所不同。不同简化因素的组合可以形成简化程度不同、简化内容不同的多种简化程序。我国的程序种类结构目前存在较大缺陷,不仅程序种类较少,而且速裁程序相比简易程序没有独特性,无法回应“轻罪时代”的犯罪结构变化和案件剧增压力。为此,我国有必要基于不同的正当理由,建立多元的简化程序。

  • 醉驾案件附条件不起诉问题研究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2-26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轻罪治理时代,醉驾型危险驾驶罪入罪门槛低而出罪模式有限,刑事规范和政策调控对醉驾犯罪惩治的边际效应逐渐显现,从正当性角度出发,醉驾案件附条件不起诉契合法律理念并有相关法律法规支撑;在实践探索方面,各地区近年来对情节轻微的醉驾案件所尝试的“相对不起诉+”处理模式,实质上属于附条件不起诉。未来应发挥刑事诉讼的程序法优势,探索醉驾案件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推动构建中国特色轻罪诉讼体系。我国醉驾案件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可以从扩展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范围,明确醉驾案件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条件,科学设置醉驾案件附条件不起诉的考察机制,加强醉驾案件附条件不起诉相关人的权利保障等方面加以构建。

  • 时代犯罪处遇模式的重构与完善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7-12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轻罪时代来临,对犯罪处遇的理念与模式都提出了新要求。因应时代变迁,须确立人本化、类型化、一体化、社会化的犯罪处遇理念。应以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监禁化、程序简便化及执行宽和化为导向,完善轻罪处遇。轻罪时代不能忽视重罪治理,应在平衡刑事法的社会保护与人权保障双重机能前提下,优化重罪处遇。此外,还需进一步健全犯罪处遇的配套机制,包括犯罪人的人格调查制度、行刑衔接机制以及前科制度等。

  • 犯罪记录封存的诉讼效力:实践争议、深层根源与应对之策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河北法学》

    摘要:囿于立法的模糊规定,既有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中,被封存犯罪记录的诉讼效力问题,争议持续不断,集中体现在累犯认定的争议、毒品再犯的“类案不类判”、“减半入罪”的认定分歧、径行逮捕的适用盲区以及刑事和解的条件存疑等方面。其深层次根源则在于,我国长期对犯罪记录封存和前科消灭混淆理解和运用,犯罪记录封存效力和再犯可能性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未能理顺,以及犯罪记录封存后解封程序不够完善等。为应对上述实践乱象和理论争议,应当统一实体法和程序法当中关于“犯罪记录”的一致表达,厘清封存效力与再犯可能性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犯罪记录封存的解封与诉讼效力的恢复,对两种犯罪记录封存诉讼效力中是否成立一般累犯、特别累犯、毒品再犯,以及是否可以“减半入罪”、是否适用径行逮捕和刑事和解等问题进行区别讨论。借助“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所带来的研究热潮,对既有制度遗留的诉讼效力问题,也应一并讨论和解决。

  • 治理体系的制度构建研究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2-25

    摘要:轻罪治理体系中,违法犯罪“二元制裁体制”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概念和定义,刑法典的“单轨制”立法模式,符合我国当下的国情,皆应予以延续。通过对外国刑法犯罪分层的起源和理论依据的研究,得出我国刑法中没必要明确规定轻重罪的划分,轻罪治理主要体现在诉讼程序和刑罚执行两个方面。轻罪的刑事政策以“轻轻”政策为导向,理当通过完善轻罪的划分、审理程序、程序出罪出刑制度、刑罚非监禁化制度、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等,完善轻罪治理体系的具体制度。我国刑法立法的未来发展与轻罪治理体系的构建,应以健全完善当前轻罪治理具体制度为基础,并与其他部门法的体系化、法典化发展相协调,划清治理边界的同时又可相互衔接,顺应社会时代发展的规律和治理犯罪的需要。

  • 中国式司法现代化:优化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规则的法治路径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摘要:中国式司法现代化语境下完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规则乃是轻罪治理的积极面向,蕴含了对积极刑法观的理性回应。在“轻罪”界定的理论探讨中,优化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规则契合了封存适用主体范围适度延展的内在要求,迎合了实践发展需要。当前,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规则运行过程中存在着适用主体范围过度扩张,封存标准难以统一以及封存后再使用的权利保障受限等问题。未来立法应首要区分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的适用主体界限,从实施主体、封存内容以及封存后档案管理的视角,类型化建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标准。在犯罪记录封存后根据查询主体、查询内容和查询事由等不同方面,精准界定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后再使用的积极限度。同时,基于禁止标注,限制查询以及限缩信息获知途径等制度功能导向,科学把握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后再使用的消极限度。

  • 从“轻其,重其重罪”看唐明两代君主集权方式的变化及其启示

    分类: 法学 >> 法律史 发布时间: 2024-12-26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轻其轻罪,重其重罪”是明代君权高度集中的结果。君主集权作为专制主义下的必然趋势,但在唐明两代却呈现出不同方式。唐代君主较多采用分权制衡的方式,防止大臣一家独大威胁君权,从而实现集权。而明代废除相权带来了君权加重,为了有效驾驭极重的君权,明代君主的集权方式多样而激烈,典型表现就是通过严刑峻法与超强社会控制在肉体与精神上彻底消灭威胁君权的因素,从而达到集权的目的。这也造成了中国传统社会后期法制的畸形发展,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通过对比唐明两代的君主集权方式,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在当今法治建设中,一方面要保持法律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以法律为改革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则应汲取“法深无善治”的教训,使法律简而能禁,从而构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良法善治体系。

  • 治理的刑事一体化限制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7-26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轻罪治理的惩治效果与复归效果同等重要。广义轻罪概念包含立法轻罪(典型与非典型)与司法轻罪。轻罪的刑事一体化治理包括三个维度:一是刑法内部的解释论限制机制;二是整体刑事法视野下,实体“严”到程序“宽”的过滤机制;三是统一法秩序内刑罚附随后果的轻缓化。立法轻罪的治理应坚持刑法解释的保守性立场,考虑规制手段是否符合比例原则,区分规范保护目的,合理运用行刑衔接。基于恢复性司法观念轻罪治理以发挥司法程序的教育规训功能为关键。在程序上相对不起诉的机制完善以赋予检察官更大的需罚性判断权为路径,并以综合施策构建多元非刑罚治理方式为条件。轻罪治理最终指向的是塑造、恢复行为人的规范认同意识,促使行为人顺利复归社会。

  • 案件相对不起诉的检视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在轻罪治理视域下,检察机关适用相对不起诉愈加彰显不起诉裁量权,体现客观义务之要义。当下,“以轻罪为主”的刑事犯罪结构之形成,突出反映相对不起诉制度空间潜力巨大,制度优势明显。然而,深度剖析相对不起诉制度,却存在《刑事诉讼法》第177条第2款规定适案范围模糊、适用条件争议丛生以及特殊预防因素欠缺;审批程序繁琐、当事人参与不足;相对不起诉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其他裁量不起诉制度以及制约机制衔接不畅等缺陷。是故,相对不起诉制度之完善可以从限定轻罪案件的适用范围并新增认罪认罚条件因素;构建审批二元机制、督促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前充分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被不起诉人以及诉讼代理人的意见,保障程序效率与公正价值;构建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为基础的多元裁量不起诉体系以及引入法院合法性审查机制助推相对不起诉外部制度衔接等途径来进行。

  • 案件中定罪免刑制度的激活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2-12 合作期刊: 《河北法学》

    摘要:化解轻罪扩张的伴生风险应当激活定罪免刑制度的适用。定罪免刑的基本含义为“犯罪的成立范围与处罚范围相分离”,而这一分离效果的理论根基是“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的分离”。规范分离属于“声音隔离”的一种,部分阻隔裁判规范向国民的公开,使行为规范的规制效果最大化。这一处理的正当性基础在于,裁判规范的阻隔实际上给予规范适用对象更宽厚的优待,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同时,定罪免刑相较于实罪实刑、免罪免刑、缓刑或者其他针对轻罪的宽缓化措施,能够在尽量节省司法资源的前提下,起到对行为人最大的规训作用以及针对真实和潜在被害人的补偿效果。定罪免刑的开启依赖于裁判规范的补足,补足的内容是关于抽象危险犯之危险现实化的内容以及影响对行为人进行特殊预防的因素。对轻罪行为人定罪免刑后可能涉及到行政责任的承担,应构建起专属轻罪的行邢反向衔接制度。

  • 前科制度的理论根据、正当化限度及应对路径——以时代为背景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随着轻罪时代的来临,我国的前科制度更凸显出诸多弊端,亟待作出调整。只有厘清前科制度的理论根据和正当化限度,才能对前科制度的现状进行检视,进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前科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人身危险性已是共识,其存在的理论根据应是充当前罪行为人人身危险性的客观考察评估机制,其性质为保安处分,属于与刑罚相并列的犯罪的法律后果。前科制度的理论根据和性质决定了其正当化的限度应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罪责自负原则、比例原则等基本原则。我国现行的前科制度明显有违前科制度的正当化限度,需要从废、调、补这三个方面来采取应对措施,即废除一些完全缺乏正当性的前科制度、对《刑法》第一百条进行合理调适、增设前科消灭制度。如此,方能满足轻罪时代的实践需求。

  • 入罪谨慎与去罪宽宥:现代化视域中的治理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2-18 合作期刊: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摘要:轻罪治理现代化是刑事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轻罪治理价值理性包括刑法谦抑慎重理念、刑法机能二元平衡、刑事政策“轻轻重重”以及刑罚宽和适度等内容。以轻罪价值理性为目标予以衡量,当前我国轻罪治理存在入罪范围过于宽泛、罪名设置相对随意、出罪通道狭窄、轻罪治理过度依赖刑法以及犯罪附随后果严厉等问题。为此,应当围绕入罪谨慎与去罪宽宥的目标,在立法上实现轻罪罪名合理调控、入罪标准适当提升、轻罪行为适度回归治安处罚调整;在司法上发挥程序过滤效应,实现轻罪罪犯处遇宽和,以轻罪记录封存和犯罪附随后果清理实现轻罪去罪宽宥。

  • 醉驾不起诉的教义学展开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7-01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我国已经步入了轻罪时代。在犯罪圈逐渐扩张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研究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不起诉问题。不起诉制度的活力应当进一步释放,从而将一部分醉驾案件在审前阶段得以分流,这不仅能节约司法资源,更能发挥出不起诉制度应有的犯罪治理功能。需要通过法教义学的方法对醉驾案件适用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和特别不起诉等制度的条件进行拆解式分析,并参考典型案例对司法实践中醉驾案件不起诉的运用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应通过总结与对比,分析出四种不起诉制度在醉驾治理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具体而言,法定不起诉的标准应当统一和明确,酌定不起诉的自由裁量尺度应得到合理控制,存疑不起诉的完善需要司法机关和刑辩律师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