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短陌是中国古代金属货币流通领域内的常见现象,尤以宋金最盛。可处在同时期的辽代却没有短陌的明确记载。从机制成因而言,辽代大致满足宋金局部钱荒与通货膨胀、多种货币差异、赋税货币化和百姓投机等基本条件,但官方层面却从未对短陌有明确规定。尽管在布帛为通货的交易体系中,辽代民间可能存在小规模短陌现象,但却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起步晚等特征。辽代短陌刚刚出现萌芽便随国家的灭亡而被扼杀。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辽代捺钵营地是皇帝及其随行人员居住、处理政事、祭祀以及外交等的活动场所。在这个场所中,不仅充分地体现了辽朝对中原政治模式的继承,也凸显了辽朝特殊的条件特色。通过对捺体营地史料进行梳理,在基本明确其建置的同时,可进一步讨论辽朝是如何同周边政权进行交流往来的。从中可以看到农牧二元政治文化在边疆治理、王朝统治和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反映了作为高度杂中原政治和北方游牧传统的辽朝政治文化特征。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1-11 合作期刊: 《江海学刊》
摘要:辽代“四六”脱胎于唐末五代幽、蓟诸州的幕府文书,其格法体制及传变节奏实与中原相仿佛。 史称自 耶律德光入汴“取晋图书、礼器而北,然后制度渐以修举”,殊不知五代之初耶律氏已“尽得燕中人士,教之文 法”。 而自割地之后,燕、蓟文人多能通过“举选”入辽为官,俊逸者至能入翰林,掌诰令,而其“四六”之作亦能 传承幽、蓟旧章质朴淳厚的风格。 辽圣宗时代,南北交流日渐频繁,辽境文人自觉取法北宋,尊重《文选》,倾慕 “杨刘”,其“四六”作品刻画细腻,偶对亲切,直可与中原文章相媲美。 兴、道两朝,辽“四六”撰述水平显著提 高,其时部分文人传承“燕许轨范”,以博学济文章,追求深醇雅健,另一部分则在“欧、苏”风神的激励下,积极 超越“准绳”限制,令“四六”制作呈现出自然淳质才气超逸的新境界。 要之,南北文章根脉相同,以传世篇章为 据,分析辽代“四六”兴衰嬗变的内在轨迹,无疑有着讨源及流、拾遗补阙的重要价值。
分类: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辽代韩、刘、马、赵四大汉人世家均与辽朝宗室和契丹贵族长期通婚,体现了民族交往的过程、交流的范围和交融的程度。双方的持续通婚对辽朝的政权巩固和契丹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不但带动下层通婚扩大了民族交融范围,而且在客观上加强了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认同。辽代汉族与契丹的持续通婚推动了血缘交融,将当时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向新的巅峰,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