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摘要:本文围绕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高职院校“教育家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以河南114所高职院校为例,开展实证调研。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贯穿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专业发展的各环节,完善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的使用,培育广大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精神底色,推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全面发展,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变革教育教学方式,确保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课程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精准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探索出发展态势良好、学历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科研互补的高职院校青年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路径。以职业教育发展高质量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支撑作用。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本文围绕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高职院校“教育家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通过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贯穿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专业发展的各环节,完善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的使用,加强优秀教育家典型事迹的传播和表彰,培育广大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精神底色,推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全面发展,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变革教育教学方式,引领青年教师队伍系统性升级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专业与产业发展协同联动机制,确保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课程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进准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与河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河南新质生产力发展。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江苏教育研究》
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发展和教育质量,而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高负荷运转、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科研方法的欠缺、社会对教师日益高涨的期望等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县域中小学教龄15年内的青年教师职后专业发展进行调查发现,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认知、内容与途径对其发展有重要影响。提升青年教师自我认知、强化学校支持、加强教师管理部门顶层设计等,可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学生成长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群体,其科研水平对我国科技创新产生重要影响。以江苏高校青年教师为对象,采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三级程序化编码,构建了涵盖“个体—规律—情景”三个维度的科研绩效影响因素交互模型。研究表明,青年教师的科研绩效受外部环境层、科研规律层和内部用户层三层因素相互影响。科研主体的科研素质是最直接的内驱动性因素,而间接外驱动性因素包括组织情境、团队建设、家庭环境等。此外,科研规律是影响青年教师科研绩效的双重作用因素。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高校数字化转型的深化发展,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技术焦虑”与“技术应付”的两种状况。究其原因,其实质是高校管理者存在“技术崇拜”的认识思维。“技术崇拜”思维的作票,根本在于高校管理者存在教学加数字技术的优势假设,将“现代”简单等同数字技术以及在教学评价中偏重机器评教而轻视人的主体体验。因此,要走出“技术崇拜”的误区,需要在认识上以“技术理性”回归对教师“人”的重视;在关系上形成“人师”学生与“机师”的三维互联;在样态上建构教育场域中协作共栖的良性“技术生态”。从而帮助高校青年教师走出困境,实现人与技术的共生发展。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素质培养已成为高校整体教师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在大思政背景下提高思政课青年教师的各项素质也成为教育界以及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可以预测,未来30年,思政课教师的培养,既是教育界的历史责任,更是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使命担当。当前,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除了应该具备全面的文化素质、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素质、良好的政治素质外,在新时代,还应该培养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具备计算机网络素质、心理抗压能力、应对素质、教学创新素质、培育新质生产力人才素质、大数据知识素质、制作短视频技能等新的素质。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要努力做到在课堂内容上突出新内涵、在讲课理论上使用新方法、在课堂语言表达上要投入新感情、在教学管理上要有严格的新举措,才能全面而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新素质和新能力。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0 合作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
摘要: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减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青年科研人员减轻非科研负担、集中精力从事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总结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减负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减负政策深入推进的对策。研究表明:科研减负政策的落实将对高校青年科研人员的工作、生活和心理产生积极影响,但当前高校青年科研人员仍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科研创新活力未被充分释放;科研减负政策执行中还存在较多阻滞,有待进一步落实。为切实减轻高校青年科研人员非必要科研负担,持续激发科研活力,建议从顶层设计、项目管理、信息化改革、配套政策、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