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绘画创新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造的关系。中国画在延续和发展过程中,不仅要继承传统,而且要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寻找创作题材与灵感,青海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区域景观,为中国人物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创作者所描绘的众多青海地域民族人物形象,客观展现了青海民族地区的真实生活状态,也映射出创作者对青海民族文化的关注与认同。青海地区民族人物题材绘画创作,不仅展示了其绘画表达方式,而且丰富了中国画创作的内容。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挖掘民间文艺社团这一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所蕴含的社会价值,探索当下民间文艺社团存在的现实问题,思考民间文艺社团未来的发展对策,发挥其对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协调推进的积极作用是新时代的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6 合作期刊: 《青海民族研究》
摘要: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十四五"时期青海振兴发展的新生力军,对1949—1999年青海职业教育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分析是构建青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从规模、结构两个维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对青海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分析表明:1949—1999年间青海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历经勉强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中度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良好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三个阶段,各阶段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二者在规模上的耦合协调度获得大幅提升,在结构上的耦合协调度起点较高但并未获得显著提高;二者存在不完全的因果关系。促进新时代青海职业教育与经济耦合协调高质量发展应坚持职业教育优先的共识,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内涵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拓展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职业院校特色专业结构,优化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模式,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扩充以“双师型"教师为核心的质优量足的师资队伍。
分类: 考古学 >> 考古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近年来,青海高原早期人类活动历史及生业经济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本研究基于现有考古资料,以青海高原不同海拔区域的河湟谷地、青海湖一共和盆地、祁连山地以及三江源地区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各地理单元内的早期人类活动历史及生业经济。结果显示,河湟谷地的人类活动最早可追溯至距今8500年,经历了狩猎采集到粟黍农业的转变,4000年后形成农牧混合经济;青海湖一共和盆地的人类活动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距今15000年,以狩猎采集为主,4000年后畜牧和渔猎业开始发展;祁连山地区的人类活动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距今8000年,4000年后发展农(麦类种植)牧(畜牧)混合经济;三江源地区的人类活动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距今11200年,3600年后畜牧经济得到显著发展。气候环境、粟泰农业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局部地理环境是影响青海高原不同海拔区域早期人类活动历史及生业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为把握青海省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的基本现状与最新进展,以中国知网(CNKI)1981-2022年收录的272篇涉及青海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的期刊文献为样本,利用BICOMB、CiteSpace 对样本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结果显示,青海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的成果不断丰富,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以西北地区高校为主,高等教育发展现状,高等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高校对口支援构成了青海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的四大热点领域,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应不断更新研究方法,持续强化科研合作意识并深化拓展研究内容,以期补充与完善青海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青海秉承高品质发展的策略,充分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实行因地施策、发挥特长与弥补不足,挖掘出一条适应本地条件的成长路径。首先,全力推进建设举世瞩目的盐湖工业基地,在生产规模增加、创新驱动升级、技术服务卓越化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使盐湖工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力点。其次,全方位构筑全国清洁能源工业的高地,恪守新发展观,确保清洁能源产出更高效、品质更上乘、产业基地化及密集化发展,从而驱动清洁能源工业全方位跃升。再次,努力建设成为国际级生态休闲旅游胜地,最大程度地发挥生态文化旅游的资源潜力,不断优化基础服务设施,多样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服务品质,生态旅游领域等一系列创新步伐获得成功,吸引众多旅客来访。最后,扎实推进绿色生态的农牧产品输出基地建设,大力转型更新农牧业经营模式,科学调整产业分布,强化产品品控管理,绿色生态的农牧产品发展成果显而易见,为本地农牧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些举措共同推动了青海的高质量发展,展现出地区特色和发展潜力。
分类: 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6
摘要:[摘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乎民族未来和国家发展。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青海教育事业发展相对落后,并成为阻碍青海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教育援青是党中央为补齐青海教育短板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系统分析教育援青的价值意蕴,厘清教育援青的内在逻辑,探究教育援青的实践路径,对于更好推动教育援青工作、补足青海教育事业短板、赋能青海教育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迈上新征程,要以教育现代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