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绘画创新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造的关系。中国画在延续和发展过程中,不仅要继承传统,而且要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寻找创作题材与灵感,青海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区域景观,为中国人物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创作者所描绘的众多青海地域民族人物形象,客观展现了青海民族地区的真实生活状态,也映射出创作者对青海民族文化的关注与认同。青海地区民族人物题材绘画创作,不仅展示了其绘画表达方式,而且丰富了中国画创作的内容。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新世纪的戏曲油画发展呈现繁荣态势,以近4届全国美展为考察中心,其题材内容大致分为表现台前幕后的戏曲演员、戏曲民间故事与历史事件、戏曲演出的场景氛围、戏曲视觉元素的解构与重构、泛戏曲化题材五类,共同形成了戏曲油画类型化发展的坚实基础。戏曲油画在题材表现上拓宽了中国油画民族化的语言形式与发展路径,在品格意蕴上发展了写意精神。同时作为跨媒介、跨学科的产物,戏曲油画对戏曲艺术的传承与传播有重要意义,亦对戏曲舞台美术的发展与革新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但也在题材内容与表现、展览效果与规模等层面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因此,发掘戏曲艺术的视觉美学资源,促进戏曲文化与中国特色油画艺术本体的当代发展,守正创新正是根本途径。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新世纪的戏曲油画发展呈现繁荣态势,以近4届全国美展为考察中心,其题材内容大致分为表现台前幕后的戏曲演员、戏曲民间故事与历史事件、戏曲演出的场景氛围、戏曲视觉元素的解构与重构、泛戏曲化题材五类,共同形成了戏曲油画类型化发展的坚实础。戏曲油画在题材表现上拓宽了中国油画民族化的语言形式与发展路径,在品格意蕴上发展了写意精神。同时作为跨媒介、跨学科的产物,戏曲油画对戏曲艺术的传承与传播有重要意义,亦对戏曲舞台美术的发展与革新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但也在题材内容与表现、展览效果与规模等层面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因此,发掘戏曲艺术的视觉美学资源,促进戏曲文化与中国特色油画艺术本体的当代发展,守正创新正是根本途径。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历来民族美术脉络与主流中国美术史的关系是被包含甚至被忽略。美术创作主体的“民族性”在20世纪美术研究中逐渐被重视。美术家投入民族题材美术所创作积累的经典作品,不仅呈现出我国民族地区风土人情与精神文化特质,也折射出在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民族美术影响下中国美术的视向转换与观念转化。本文从古代少数民族美术史入手,阐述近现代民族题材的表现是如何更广泛地进入美术家的视野,并讨论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中的独特价值。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民族思潮日趋高涨,动荡的社会环境导致文艺思想与革命话语日趋结合,因而改变了风景油画的生存环境,促使艺术家们不得不改变原有的艺术观念。无论是在绘画语言还是内容题材和文化内涵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现代主义风格无法直接为抗战宣传而遇冷,写实主义与民族形式获得了深刻的关注。美术作品要与抗战现实相结合,进而催生了从“无主题”的自然风景向为革命服务的“主题性”风景油画分野。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民族思潮日趋高涨,动荡的社会环境导致文艺思想与革命话语日趋结合,因而改变了风景油画的生存环境,促使艺术家们不得不改变原有的艺术观念。无论是在绘画语言还是内容题材和文化内涵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现代主义风格无法直接为抗战宣传而遇冷,写实主义与民族形式获得了深刻的关注。美术作品要与抗战现实相结合,进而催生了从“无主题”的自然风景向为革命服务的“主题性”风景油画分野。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发布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近年来,网络文艺的现实主义创作开始形成一股潮流,在网络文学、网络剧以及网络电影领域,现实题材作品大量涌现。现实主义创作的崛起,是网络文艺艺术生产场域中多方合力的结果。网络文艺的现实主义是新型的现实主义,是一种主动性、交互性的审美实践。
分类: 考古学 >> 考古学 发布时间: 2024-08-09 合作期刊: 《敦煌研究》
摘要:本文重点考察敦煌西千佛洞回鹘时期洞窟造像题材,指出西千佛洞与莫高窟出现的一批“行化药师佛像”反映了当时敦煌民众佛教信仰进一步非经典化、世俗化的倾向。考证西千佛洞第9 窟中心柱北向面回鹘时期画并坐三尊佛像是以阿弥陀佛为中心与释迦佛、弥勒佛组合的三佛造像,反映出当时敦煌人们流行着混融的净土信仰,特别是西方净土信仰特别盛行,成为人们信仰的主流,深刻地影响着佛教石窟艺术造像题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语义结构与价值框架在历史题材展览中能够得到充分阐释。在国家形象展示设计中,既有内容要求,又有形式追求。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群众为叙事主体,又要尊重历史,以大历史观和新时代站位,设计叙事情景;还应融合科学技术,大胆创新,运用特殊的时空形式,探索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展览叙事场域设计需要准确把握叙事性设计的五大要素:事件、人物、时间、空间、细部特征,更形象地凝聚出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展示国家发展建设中的历史场景,讴歌历史事件,讲好中国故事。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题材电视剧成为展示和传播乡村文化的重要媒介。“新农人”作为助力新农民、新农村和新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对农村题材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中“新农人”形象的建构进行分析,从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出发,通过身份符号建构、环境符号建构和仪式符号建构等方面探析农村题材电视剧中“新农人”形象是如何建构,传递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07-05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题材电视剧成为展示和传播乡村文化的重要媒介。“新农人”作为助力新农民、新农村和新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对农村题材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中“新农人”形象的建构进行分析,从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出发,通过身份符号建构、环境符号建构和仪式符号建构等方面探析农村题材电视剧中“新农人”形象是如何建构,传递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12-08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是网络现实主义的典型形态,再现性和网络性是其鲜明特征。再现的对象是客观现实,网络文学的现实题材转向正是实现文学再现的必要条件,其指向的正是经典现实主义的创作向度;网络性则是网络现实主义区别于经典现实主义的独特之处,现实题材网文带有虚拟性、空间性、游戏化等“数码人工环境”的印迹,充满“网感”特质;现实题材网文较好地平衡和融合了再现性与网络性的关系,表现为一种网络性再现的“新现实性”,应坚持“正面引导”和“全新的眼光”融合的批评定位。
分类: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得益于族际交往关系的普遍化,因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有机统一的关系。各民族同胞通过更为广泛的交往实践活动,不仅使各民族间血脉相通、骨肉相连的亲缘关系更为密切,也强化了彼此在物质领域与情感领域中共同性要素的沉淀,从而使共同体意识在电影多元化的交往活动的叙述中得到进一步释放和发挥。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族际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容与形式上存在着多元化的建构与表现方法,研究这一影史阶段下的作品所投射出的人们“当下”对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追问与实践诉求,可以为今天共同体意识的聚合提供文化支持与历史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