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之构建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公益研究》

    摘要:“第三次分配”不属于国民收入分配的范畴,但是的确起到了收入调节作用。在厘清“第三次分配”的含义基础上重新明确三次分配的协同关系,是构建基础性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作用机制各有不同,分别依赖市场机制、政府力量和道德力量。初次分配重在维护良性市场竞争秩序和劳动者权益保护,丰富市场主体的多元化,避免贫富差距过大;再次分配侧重围绕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来缩小贫富差距;第三次分配除了基于工具理性的税收政策的激励之外,还需要基于价值理性来消除阻碍民众实现从善意愿的制度障碍,构建完善的慈善法律体系。

  • 价值标准问题的争论及其理论出路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15 合作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价值标准的产生根源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 又参与社会秩序的形塑。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 “普照光” 围绕工具理性建构社会秩序, 在物和物化劳动的利用中强化了对作为资本关系人格化的资产阶级主体力量的认同, 从而在区分人与物的语境下确立起以资产阶级利益为内核的 “人类中心主义” 的价值标准。 21 世纪以来, 技术进步使得人与物的边界愈发模糊, 工具理性社会秩序及其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标准的存在基础日益受到冲击并引发学界的广泛讨论和争议。 只有更具公共性和兼容性的价值理念主张, 才能在超越 “人类中心主义” 价值标准固有模式的同时, 保持对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进步主义承诺, 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同。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对 “和合共生” 价值理念的主张构成变革时代下价值标准问题争论的新出路。

  • 二分法意义下的传播理性研究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学海》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是人类迎面的一个新时代。 在这个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业已成为常态。 媒介传播作为社会科学中理性与非理性交互碰撞的巨大信息场、舆论场、文化场和重要社交平台,被推到时代的 C 位,无可替代。 借助“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二分法,廓清传播实践的路径最优化以及传播诉求的价值最大化,对当下媒介传播仍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基础设施工具理性的缺陷及其的回归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摘要:作为一种政府治理的集成工具,基础设施的工具理性既弱化又强化了人类社会面临的 风险和挑战。基础设施越被视为 “理所当然”的存在,人们就越难对其潜在的负面效应进行预估和 应对。在一定意义上,有关基础设施的实践会创造出某些不平等的秩序和不确定的未来,但现代政 府的治理方案依然倾向于继续修建和使用基础设施。人类认知的有限性、工具效能的不稳定性以及 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矛盾性,是基础设施工具理性缺陷的重要成因。基础设施的价值理性具有批判功 能、规范功能和政治功能,能够在 “造物”和 “用物”过程中关照人的发展状况和精神目标,为基 础设施的修建者和使用者呐喊。从思维、理念、审美和治理技艺等方面共同推动基础设施价值理性 的回归,促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是应对基础设施治理危机的重要路径。

  • 儒家伦理视域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之“现代性”问题审思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升国民道德素养、培养公民健全人格等重要使命。面对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浪潮,我们需要在儒家伦理视域下对其“现代性”问题进行伦理维度的审思。要警惕“教育现代化”的隐蔽“陷阱”,厘定教育技术“可化”与“不可化”的边界,避免导致人才培养“同质化”、立德树人“虚无化”、德性化育“技术化”和教育伦理“紊乱化”的问题;要“以学生为本”,加强制度规约,消解工具理性的负面影响,不能让青少年在科技异化中“无家可归”;要满足人性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用情感德育化育生命、润泽心灵;应赓续传统之“精神慧命”,挖掘教育伦理资源,让师生关系回归应然之态;应秉持立德树人的目标,抑制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使学生成为仁智兼备的“全人”。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域下人工智能热的冷思考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摘要:当前,学界掀起了人工智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热潮,并取得了许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与此同时,学界也要冷静思考人工智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如防范人工智能“越位”损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质,杜绝人工智能“悬浮”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入推进,避免人工智能的“工具理性”遮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文关怀,警惕人工智能的“应然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实然分析相脱节等。在未来的研究中,要在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畴意识的基础上,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把握人工智能的构成及其影响,明晰融合的价值契合点,理性看待研究热点;坚持人工智能技术分析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人机协同与共生关系;提高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拓展研究队伍的规模和范围,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方向,以期使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 决策十字阵中的罗马法复兴

    分类: 法学 >> 法律史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2-25

    摘要:古罗马法体系是人类法律制度体系中的典型范本。一度中断的古罗马法在中世纪中后期欧洲罗马法学家们的致力中得以再复兴。从注释法学派到历史法学派,学派法学家们在以实践理性和价值理性分别为横纵轴的决策十字阵中,思考罗马法体系的现实要义与转鉴状态,作出从体系继受、尝试动摇到自我构设的复兴工作,亦作出从“权威的笼罩”回归“世俗的平等”的复兴意图。决策助推的罗马法复兴历程映射出从“范本继受”到“思辨调适”、从“概要秩序”到“实定秩序”、从“权威信仰”到“社会秩序”、从“身份制度”到“平等契约”的一般法律发展规律。欧洲先哲的决策话语与复兴中罗马法转型呈现之规律,是指导法秩序他域复兴的宝贵经验,故应梳理辩析以承展其内蕴价值。

    同行评议状态: 评论中
  • 入罪谨慎与去罪宽宥:现代化视域中的轻罪治理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2-18 合作期刊: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摘要:轻罪治理现代化是刑事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轻罪治理价值理性包括刑法谦抑慎重理念、刑法机能二元平衡、刑事政策“轻轻重重”以及刑罚宽和适度等内容。以轻罪价值理性为目标予以衡量,当前我国轻罪治理存在入罪范围过于宽泛、罪名设置相对随意、出罪通道狭窄、轻罪治理过度依赖刑法以及犯罪附随后果严厉等问题。为此,应当围绕入罪谨慎与去罪宽宥的目标,在立法上实现轻罪罪名合理调控、入罪标准适当提升、轻罪行为适度回归治安处罚调整;在司法上发挥程序过滤效应,实现轻罪罪犯处遇宽和,以轻罪记录封存和犯罪附随后果清理实现轻罪去罪宽宥。

  • 学校现代化评价的内涵要义、历史演进与推进策略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23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学校评价事关办学质量和方向,既承载了学校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理性,又体现了为促进价值实现的工具理性,因而,探索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一致的学校评价改革,是学校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厘清学校评价的现代化意蕴、明晰构成学校现代化评价的关键要素,是确立学校评价方向、强化学校评价功能的重要前提。依据事理演化特征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评价发展的历史脉络,考察其从重视“数量与效率”到关注“质量提升”再到追求“多元、优质与均衡”的递进式演变,从而推动学校以“高质量发展”方式达成办学目标,提升学生和家长的教育获得感。为此,需要在“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理念下,深入探寻学校现代化评价的推进路径与策略,如价值导引下的“扩优提质”、指标优化中的“刚柔相济”以及自主选择下的特色化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