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7-05 合作期刊: 《心理技术与应用》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威胁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研究旨在探讨疫情背景下生命意义如何变化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性作用。研究1采用生命意义问卷(MLQ)对大学生样本A(N=486)和B(N=466)分别进行三次追踪,考察疫情期间生命意义的变化。研究2对样本A采用MLQ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两次追踪,进一步探究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的保护性作用。结果发现:(1)疫情的发生削弱了大学生的生命意义体验和寻求;(2)疫情期间生命意义体验与焦虑、抑郁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抑郁可以削弱生命意义体验,生命意义体验对降低焦虑和抑郁具有保护性作用。研究结果为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提供了纵向证据,为应对突发创伤事件后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1-08 合作期刊: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摘要:基于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和相关城市统计数据,利用潜在剖面分析法分析数字技术对老年人多领域生活的影响,揭示中国城乡老年人数字社会生活四种状态:高适应型(14.87%)、社交型(24.77%)、平衡型(29.85%)和失能型(30.51%)。其中,农村数字失能型老年人的比例比城市高8.02%。多层多项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经济资源、社会资源、认知资源和技术资源的差异共同形塑城乡老年数字失能,检验了数字不平等多维解释框架适用性。研究认为,应将数字失能作为数字鸿沟治理核心对象,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技术发展理念,构建更具包容性的数字治理体系,整合多维资源缩小城乡老年数字不平等,全面提升数字社会老年人生活质量,真正实现数字发展红利不分年龄、人人共享。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摘要:中职学生手机成瘾常被视为中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顽瘴痼疾”。为探究中职学生手机成瘾的潜在类型、鉴定标准以及核心激活症状,采用方便抽样法,从7所中职学校选取2669名学生,采用简版问题性手机使用量表对其实施调查。借助潜在剖面分析技术、ROC分析技术以及网络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中职学生手机成瘾可划分为2类:正常型(31.5%)与风险型(68.5%);(2)鉴定为“风险型”的最佳截断值为25(量表总分大于25),66.82%的中职学生存在手机成瘾风险;(3)基于鉴定为“风险型”被试的数据,在正则化偏相关网络中,“SA09”节点(对应症状为“失去控制”)的强度中心性最大,“SA04”节点(对应症状为“戒断反应”)次之,即“风险型”中职学生的手机成瘾核心症状为“失去控制”与“戒断反应”,而在贝叶斯网络中,“SA09”节点与“SA04”节点的优先级并列最高,即“失去控制”与“戒断反应”是手机成瘾的核心激活症状。基于此,要“营造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大规模筛查并多方验证”、“以培育自我控制能力为重心”以及“以人性化为抓手”,以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联合作用。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7-23
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科学学习形态,对培养其科学素养和从事科技相关职业的意愿非常重要。此研究联合期望价值理论和认识论信念相关研究,基于PISA 2015我国四省市9841名中学生的测试数据,利用潜在剖面分析从学习动机、参与和认识论信念三个方面探索了中国学生科学学习的类型,并进一步揭示这些类型与教师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职业志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学生科学的学习存在四种类型:“低兴趣组”、“积极参与组”,“实用主义组”和“科学家组”;(2)不同类别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和科学职业志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教师主导和探究教学行为均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类型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采用探究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成为“积极参与组”和“科学家组”——而不是“低兴趣组”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