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族氏名与氏名存在较为鲜明的时代对应性与族群对应性,但两者之间具体的区别与联系则有待探索。两者在概念、来源、内涵等方面存在重叠之处,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在具体使用方面,族氏名具有独立性,与同篇铭文其他内容不存在直接文义关联,是有意另外标注的;氏名一般出现于铭文内容中,作为个人称名的组成部分,而非特意标注。这是族氏名与氏名的重要区别之一,或与西周时期作器者心态的演变以及个体意识的觉醒存在关联。另一方面,族氏名与氏名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均为某一血缘组织的自我标识。西周时期出现“拟族氏名”以及出嫁女子将夫家族氏名作为自我身份标识的现象根本源于两者性质的相似,同时也映射出商周文化差异与西周时期商周文化交融、交替的历史进程。
[V1] | 2025-02-17 17:42:33 | PSSXiv:202502.00811V1 | 下载全文 |
1. 略论民国时期会计师服务收费思想与实践 | 2025-04-22 |
2. 近代华资银行信息能力建设考略(1919一1937) | 2025-04-22 |
3. 理想与现实:近代中国在东北地区自有路港系统的竞争力 | 2025-04-22 |
4. 从民国初年川粤汉铁路购轨纠纷看经济民族主义实践之路 | 2025-04-22 |
5. 西汉王朝“文化身份”的确认与“文化认同”的形成——以屈原、楚辞的被发现为契机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