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晚清末年,西方主导的国际法秩序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天下观”, 促使清政府重塑国家领土主权观念。西方国际法以线性边界明确划定领土,而中国传统的领土疆域则以来弹性模糊的文化认同。在列强强行适用西方式国际法的背景下,清政府被迫调整既有的周边关系处理逻辑,逐步接受现代国家主权体系的观念。然而,由殖民体系支配的不平等国际秩序,使清政府在领土主权的识别标准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实现真正主权自治。进入在数字时代,当人工智能、网络科技的竞争引发了围绕国家主权的新一轮国际争议,中国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中面临与晚清相似的挑战,即如何在西方主导的规则体系下维护自身的主权利益。面对这一现实,中国应借鉴历史经验,充分发挥自身智慧,积极融入并主导国际网络空间的规范制定,为构建公平、公正、包容的新型网络国际秩序贡献中国方案。
[V1] | 2025-03-26 10:02:47 | PSSXiv:202503.03262V1 | 下载全文 |
1. 版权法视角下学术期刊增强出版的激励路径实现 | 2025-04-27 |
2. 气候变化诉讼的中国路径 | 2025-04-27 |
3. 中国气候变化诉讼的困境审视与完善路径——以“弃风弃光”案为切入点 | 2025-04-27 |
4. “双碳”目标下气候变化诉讼的法律进路 | 2025-04-27 |
5. 德法兼治下的促进型立法:何以产生与何以促进 | 2025-0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