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代滇铜京运是一项起自四川泸州的国家战略性运输工程,繁盛于乾道之时一百余年。这项运输工程,以其时长、规模、频次,还有当时技术和组织条件的历史限制,必然地让运员面对大量的公务执行困境。得益于道光时期贵州遵义籍官员黎恂充任京铜运员时的日记《运铜纪程》,这些困境得以一一呈现。除了万里长途的风波之苦外,其困境之大端集中在长运制度、公务交涉、小民谋利、传统礼节四个层面而贯穿始终,其间都裹挟着重大利益的诱惑。如何突破这些困境,考验的不仅是运员的公务执行能力,更是对其儒家士子精神信仰成色的检验。运员黎恂以自已亏空的方式,圆满完成了这趟任务,超越了全部困境,成全了自己的信仰,但他的努力并不带有普遍性,对当时儒家士子整体情怀堕落、国势江河日下的悲叹与无力感,才是他记录下这趟差使的欲说之言。
[V1] | 2025-04-08 09:04:40 | PSSXiv:202504.00937V1 | 下载全文 |
1. 山东根据地北海银行会计制度研究(1938一1948) | 2025-04-22 |
2. 略论民国时期会计师服务收费思想与实践 | 2025-04-22 |
3. 近代华资银行信息能力建设考略(1919一1937) | 2025-04-22 |
4. 理想与现实:近代中国在东北地区自有路港系统的竞争力 | 2025-04-22 |
5. 从民国初年川粤汉铁路购轨纠纷看经济民族主义实践之路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