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既是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又是深入推进我国语言文字法治工作的重要保障,还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需要。运用多源流理论分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的政策过程具有适切性,现有法律的调整范围和规范对象受限、软法属性制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未明确执法主体和相关部门职责构成问题源流;全国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的语言文字提案、专家学者的资政建言与学术研究、国家与地方有关部门的前期政策探索构成政策源流;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语言文字的改革与发展、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和推广、社会公众对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迫切期待构成政治源流。三流交汇形成耦合机制,继而开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的政策之窗,未来应聚焦问题源流,明晰修法的目的和任务;遵循政策源流,筛选最优化的修法方案;吸纳政治源流,赋能修法向公共性回归。
[V1] | 2025-04-11 17:08:15 | PSSXiv:202504.01510V1 | 下载全文 |
1. 版权法视角下学术期刊增强出版的激励路径实现 | 2025-04-27 |
2. 气候变化诉讼的中国路径 | 2025-04-27 |
3. 中国气候变化诉讼的困境审视与完善路径——以“弃风弃光”案为切入点 | 2025-04-27 |
4. “双碳”目标下气候变化诉讼的法律进路 | 2025-04-27 |
5. 德法兼治下的促进型立法:何以产生与何以促进 | 2025-0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