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1950年代初期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却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建而不交”的阶段。台湾当局趁此机会,与印尼右翼政府在政治、情报等方面进行接触、合作,试图建立稳定的“非正式”联系。随着中印尼关系逐渐稳固以及1954年章勋义事件的东窗事发,台湾当局谋求与印尼加强关系的图谋终究未能得逞。台湾当局与印尼间的联系,极大地影响了冷战初期中印尼关系的稳定。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近代国库史研究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20世纪以来,学人从不同维度对国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以时间为线索,国库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49年前的理论与对策研究,其又以1938年《公库法》的颁布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二是1949年后的国库史研究,呈现明显的“财政史”视角与“现代化”尺度。及至近年,国库问题愈发受到学界重视,研究视域不断拓展。但就研究脉络言,国库与财税、金融之关联并未彰显;偏重于国库的财政意义吗,对其背后的政治意蕴关注不足;国库思想、制度与政策的关联分析不足,制度与实践有脱节之处。国库史研究需注重国库思想、国库与财税及货币、国库与地方库、中外国库比较等多维面向,把握国库与银行金融、国家财政、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
分类: 法学 >> 法律史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在法律实证分析与研究已成为法律史研究潮流的今天,从基层档案和法律实践出发的研究路径愈来愈引起研究者的提倡与重视。考察民国时期律师职业的法律实践及意义,律师公会档案尤其是律师事务所档案,无疑是最有价值的核心材料。目前学界对上海、北京等地律师公会档案材料多有利用,创获显著,唯律师事务所类档案或开放程度不够,或零散不成系统,或湮灭、缺失,学者所充分利用者有限。本文将以中国历史研究院图书档案馆藏“林行规法律事务所档案”(1924—1937年)原始卷宗为主要研究材料,同时结合日记、档案、报刊等史料,详细考订这位民国时期活跃于法律界和律师界的重要法律人的职业养成,并通过爬梳林行规(1883年2月2日—1944年6月11日)在其律师执业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案卷记录,呈现其参与法律实践时的工作方式、内容以及交游网络,进而揭示民国律师与政治、社会、法制文化之间的关系。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发布时间: 2025-03-13 合作期刊: 《清史研究》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4-11-18 合作期刊: 《齐鲁学刊》
摘要:晚清以来,在辽东山区的历次垦务改革中,“占有者优先报领”的原则贯穿于该区土地产权变动,并形成了既定的山区产权习惯。然而,民初东北的林业建设则主张“首报者优先”原则,推行集中化、专门化和国有化的改革。新的林务规则一方面引发了辽东山区森林资源纠纷,包括 “占有者优先权”和“首报者优先权”的竞争、林地产权和林木产权的分离,以及林下产品和林木产品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辽东山区的乡村秩序及治理。当本地农户和地方林务局发生冲突时,保长、农会和县知事会据理力争,维护本地农户利益。保长、农会和县知事对林务局的权力博弈,或可为当下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一种有益的历史视角。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4-04-22 合作期刊: 《清史研究》
摘要:本文以旗民关系为切入点,考察清代畿辅旗地私有化进程与租佃制发展。清初旗地经历了由国有到私有的演变;因清廷禁止旗民交产,旗地交易大量采取“典”“老典”“长租”“白契买卖”等形式。清代中期,租佃制成为旗地经营的普遍形态,并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旗人地主与民人佃户构成租佃关系的两极;二是清廷只准旗人地主食租,不准夺佃增租;三是旗地所有权与租佃权分离,并导致永佃权的确立。这些情况,对畿辅地区旗民关系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李家庄朵颜别部”是16 世纪依附于朵颜卫的部落,游牧于宣府边外,人口蒙、汉混杂。该部又分为两个部落:一是较大的“李家庄本部”人口在 1470 人以上:二是“永宁边外部落”又名车儿营,自李家庄部析出,人口约 400 人,听从李家庄酋长调遣。他们在喜靖三十一年(1552年)被土默特万户征服,复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接受明朝招抚,充当雇佣兵,脱离土默特万户。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两部同明朝决裂,重新投靠土默特万户。黄台吉接受两部来降后,扶植部分头目充当监督者的角色。嘉靖四十年(1561年),倾向明朝的首长史大官儿清洗监督头目,率李家庄本部降明,此后李家庄本部又被称为史营。
分类: 历史学 发布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清朝统治 268年,满汉关系始终是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一条重要线索。这一线索的演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朝的兴衰,而且对近代中国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着详近略远的原则,本文将海内外研究分为四个部分加以综述。第一部分是基础研究,梳理研究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第二部分至第四部分包括三个主题:清入关前的满汉关系研究、以八旗制度为中心的满汉关系研究、鸦片战争至辛亥时期的满汉关系研究,附带介绍民国时期满汉关系研究。为推进这项研究,结语从研究时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野、史料挖掘、概念澄清等六个方面略陈己见。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侵台的牡丹社事件,加剧了中国东南海疆的边疆危机。在此背景下,清政府 内部发起一场海防大讨论,参与讨论的大臣尤其是东南沿海各省督抚深刻体认了日本与西方列强的侵略本性及东南海 疆危机的严重性,在明确宣示台湾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国主权与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台湾作为 东南海疆战略要地的认识。牡丹社事件之后清政府调整理台政策的重点是:改福建军政大员轮值巡台为福建巡抚巡 台,调整行政建置与台湾建省,改革班兵与海防近代化,废除封禁政策与开山抚“番”。这些政策的调整,有助于进 一步加快对台湾治理与开发的进程。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政治舞台的崛起,日本自20年代中期起便持续不断对中共建党史进行调查研究,其研究主体多样,探讨问题专业,围绕中共成立时间和标志等问题初步形成关注焦点,并达到一定学术深度。在日本早期的中共建党史研究中,1920年成立说明显占据了主流。研究者虽然也都注意到了中共一大召开的事实,但更倾向于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一大的召开,视为前后两件既有关联又各自独立的事情。其后日本方面关于中共建党史的著述,虽未呈现出类似中国国内逐渐经典化、统一化的叙事趋势,但一定程度受到中国方面经典叙事模式确立的影响。对其进行总结,有助于推进中共建党史研究。
分类: 历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民国初年,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表述上也多与“五族共和”的建国方针相配合、相呼应。其中,1912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更是在历史教科书史上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观念。五四时期,中华民族观念首次被写进教育部门制定和公布的《历史课程纲要》,这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但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使用较多的还是“中国民族”“我国民族”或“吾民族”,而不是“中华民族”。这说明,五四时期历史教科书对“中华民族”的书写还很不成熟。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先后四次修订的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都纳入了对“中华民族”的书写。由此,自觉运用中华民族的观念成为该时期历史教科书的普遍现象。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强调的是一种整体的中华民族观念,即认为中华民族是由汉、满、蒙、回、藏、苗等民族所构成,亦即中华民族所指并非某一个民族(如汉族),而是中国各民族。这表明,中华民族观念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业已最终形成。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民国建立后,旧伦理在新共和体制下是否还有意义的现实问题促使不少时人重新思考和诠释家国关系。其中一部分读书人对民国初年道德真空导致的道德滑坡感到忧心仲,进而反思如何在强调自由平等的共和时代保存家庭伦理和社会凝聚力。爱家方知爱国的言说再现了那些被新文化运动以来宏大历史叙事所淹没的声音,可以丰富我们对民国初年社会大环境的理解和认知。对于态度稳健的读书人而言,历史是思想资源而非沉重的负担,这也提示出过去是以不同的方式进入民国的。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1949年前后,司法接管是中国共产党接管国民党政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马列主义国家观、政权观、法律观和自身干部队伍实际情况,中共的司法接管既有原则要求,也有弹性策略。东北地区司法接管工作,在解放战争初期即已展开,到1949年前基本结束,相关做法和经验为其后所沿用。三大战役结束后,新解放区迅速扩大,中共面临着大规模接管政权的任务,司法接管随之扩大,如何高效、有序、规范地进行接管,成为急切问题。为此,中共中央于1949年1月发出《关于接管平津国民党司法机关的建议》,同年11月又发出《关于接管国民党司法机关的补充建议》。这两个建议成为司法接管的指导文件,两者总体原则一致,但有所区别,前者较为严格,后者相对缓和,这是中共中央接管政策调整在司法领域的体现。这一调整影响了此后中南、西南、西北等解放区的司法接管工作。接管后的相关司法问题,在以后人民政权巩固过程中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