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的路径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为全面践行依法行政,需要在行政执法领域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监督体制机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亟须基于系统观念,从行政体系内部、外部展开整体性推进与前瞻性整合,既重视对行政的控制亦重视对行政的激励;既强调专业性监督的积极功效亦谨慎对待非专业性监督的过度介入,从而使行政执法监督的过程能够得以体现法治要求,并通过完善行政法规范来确保行政执法监督的有效实施。行政体系内部的推进路径强调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的重构与完善,通过层级监督与专门监督相结合,补强因监察体制调整而缺失的执法监察、效能监察等内容。行政体系外部的推进路径强调应强化人大监督的实效,以法治的方式及法律修订的举措控制与激励行政执法,而行政检察监督则应以关切公众对良好行政的期待为主,宜从整体上对行政执法作出监督并提供改进建议。系统观念重申内外路径的结合,重视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的整体协同。

  • 我国个人信息权的研究热点与演变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运用文献计量工具 CiteSpace 对 CNKI 数据库收录的关于个人信息权研究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并作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个人信息权研究正处于指数增长阶段,尚未进入成熟期,形成了以法学学科为基础,融合新闻与传媒、计算机、公共管理、情报、金融等学科的新兴交叉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研究、与隐私权的比较研究以及保护研究;研究热点与信息技术紧密相关,新的研究热点的出现往往由信息技术的新变革而引发;现有研究存在研究框架不成熟,缺乏底层逻辑,前期研究对个人信息权重视不足,学科交融度有待深入推进等局限。未来研究将逐渐更加关注个人信息跨境流通、数据主权、国家数据安全主题等方面的研究。

  • 规制结构与行政法设计型理念的提出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政府规制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性、复杂性、不可预期性等特征,均导致法律必须以多元化的样态来加以回应。行政法学不仅应当聚焦实践的革新,更应该具有反思和体系化的能力,从而使学科更具有解释力与持续力。规制结构作为勾连不同学科知识、实践与理论的转介工具,可以将多样的行动协调机制关联起来,在主体、行为、关系、任务之间建立体系并与行政现实相嵌套。基于规制结构,行政法需要秉持一种设计型的理念,通过包容性规制,充分吸纳民意及持续评估、学习,推进行政法总论与分论互动映射,切实提升行政的合法性和正确性。中国正处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完善的关键时期,各种新的复杂问题层出不穷。行政法强调规制结构的建构以及通过设计融入多元主体、多元工具、多种关系,以协商、合作实现共识的局面将力促中国行政法学蓬勃发展。

  • 托育服务的模式、法理阐释与建构转型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17 合作期刊: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根据法律调控路径的不同,可以将托育服务分为私人托育与公共托育两种模式。跨越公私界限的托育服务有赖于国家积极参与,相较于私人托育模式,公共托育模式能更好彰显和促进国家对婴幼儿的照护义务。建构公共托育模式,是国家通过角色转变进而消除弱势主体脆弱性的重要体现,对家国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托育服务体系的转型需要在回应型国家框架下,建构基于家庭需求的家国关系,充分发挥托育服务应具有的专业性、平等性与自主性等特征,切实提升托育水平。

  • 电子发票与涉税数据保护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以票控税”向“以数治税”转型的时代来临,电子发票是财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内容,在税收征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我国电子发票的配套制度不够完善,缺少涉税数据保护的具体规则。从概念界定、权力结构和责任与归责机制看,数据保护的一般性规则在电子发票涉税数据保护中具有局限性。电子发票的参与主体多样,适用环节逐步扩大。因此,在涉税数据传输过程中,应当平衡公共价值与私法权益保护,注重个人信息与商业秘密的保护。根据域外经验,在发展诸如区块链、云服务、智能合约等技术的同时,应当遵循技术中立原则:如欧盟在电子发票涉税数据保护中,遵循目的限制原则、比例原则和数据最小化原则;«瑞士增值税法»也规定了涉税数据保护规则。建议将涉税数据保护纳入立法考量,通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发票管理办法»来保障涉税数据安全。

  • 生态环境修复制度法典化的法理分析与规范设计

    分类: 法学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0-09 合作期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生态环境修复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核心,也是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核心。生态环境修复制度具有环境法基本制度应具备的特质,并应当成为《生态环境法典》中的一项基本制度。生态环境修复制度在我国立法中已有一定的发展,在宏观尺度与微观尺度上皆有建构,并可具体化为法律义务、法律责任和法律措施,进而通过行政机制或司法机制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制度的法理基础在于国家环境保护义务和损害担责原则。国家义务的设立宗旨在于回应公民对良好生态环境质量的诉求、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益;损害担责原则则是对国家义务的补充,旨在强调一般个体和组织对生态环境必须有合理的关照。在《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中,生态环境修复制度应立足国家义务本位,兼顾损害担责原则的实现,建构具体规则,完善制度内容,以体系化的规范体现于法典的对应章节中,继续强化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主导作用。

  • 刑事诉讼的中国式现代化: 道路与图景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法制与社会发展》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个历史进程、一种发展形态,也是一个理论模型、一种方法论。 照应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新中国刑事诉讼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同频共振、互为镜像。从刑事诉讼人民性的宣示,到刑事诉讼宪法原则的确立,再到刑事诉讼制度化的完成,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到适应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改革,再到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新中国刑事诉讼逐渐展现中国特色与现代化风格。其不仅在历史实践中逐渐沉淀, 凸显了刑事诉讼的社会主义制度属性、坚持实事求是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以及辩证统一的刑事诉讼理念, 不断塑造着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还将在时代进程中积极回应中国式现代化的需求。其未来进程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特色与规律、本土与世界、试错与建构、技术与体制、文本与实践的关系, 使其呈现出更为成熟、完备且更富现代性、独特性的美好图景, 不断塑造刑事诉讼现代化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贡献。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法理命题与规范体系

    分类: 法学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0-09 合作期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生态系统对人类之服务功能逐步被发掘,其功用性使得其成为人类社会中的一种资源性利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利益化,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目标趋于重合,符合人类对共同善的利益追求。为了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最大功用,应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纳入法律利益范畴予以规制。生态系统服务利益的法定化需要借助法律权利为载体,并引入或制定相应的义务、权力、责任来充实,以形成以生态系统服务利益为核心的法律概念体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为新兴法律概念必须通过法律规范予以固定,这需要对现有法律规范进行重新理解,或创设新的法律规范,建构起“权利-义务-责任”的结构体系,从而实现整个法律体系的融贯与流变。

  • 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公共卫生法的发展及其课题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1-15 合作期刊: 《学习与实践》

    摘要:健康中国建设推动了公共卫生法的深入发展,“健康下的自由”成为公共卫生法的重要目标。将正义理念融入公共卫生法,有效回应了我国公民平等获得健康权益的现实需要。理论上,应尝试构建立足健康正义的健康权教义学体系。法律流行病学成为未来公共卫生法的重要课题,引入法律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公共卫生措施进行评估,其科学性符合新时代公共卫生法的更高要求。

  • BBNJ 协定关于传统知识的利用与保护及我国的因应

    分类: 法学 >> 国际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BBNJ协定前所未有地强调传统知识的重要性,其对传统知识的利用与保护模式包括两方面:对“海洋遗传资源有关”的传统知识,承继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利用与保护的模式;对广义的海洋传统知识,发展出“利用为主、保护为辅”的新框架,这种新框架首次被确立为一项国际协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贯穿 BBNJ协定的四个主要部分,主要表现为以传统知识作为基准,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ABNJ)建立海洋保护区等划区管理工具。“当地社区”作为权利主体,是BBNJ协定对传统知识保护与利用的重要落脚点。我国沿海当地社区所持有的丰富传统知识可以为我国海洋医药的发展做出贡献,并对在 ABNJ 建立划区管理工具等措施产生影响。但我国当地社区的传统知识存在被盗用的风险;在利用传统知识作为划定保护区的基准时,我国当地社区的权利在特殊情况下可能被削弱,不利于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对此,我国应着手调查、收集和研究沿海当地社区的海洋传统知识,并根据 BBNJ 协定完善国内法律法规和制度,以应对BBNJ协定批准及生效后的可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