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一西宁工业产业分工协同体系构建——基于兰西城市群建设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摘要:兰西城市群作为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城市群,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与发达地区的城市群相比,其发展基础差、底子薄。因此,如何尽快科学合理地构建兰西城市群产业分工协同体系是兰西城市群健康快速发展面临的函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通过构建工业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两市工业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分行业比较优势、产业梯度差、产业联动潜力、资源票赋及相关配套条件进行分析后表明,兰州市工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高于西宁市,两市工业产业结构既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梯度差,其主要工业产业既有各自的优势,也具有一定的产业联动潜力。两市应依托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双重作用,通过建立跨区域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与协调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逐步形成错位分工、融合互动、相互支撑的分工协同体系。

  • 从 “ 拾 遗 补 阙 ” 到 “ 不 可 替 代 ” : 数字素养对退休群体再就业转型的影响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人口研究》

    摘要: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与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时代背景下,数字素养提升为退休群体重新实现自我价值、发挥比较优势提供了新契机。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二元Logit和Probit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素养对退休群体再就业转型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素养提升显著促进了退休群体再就业转型,且这种促进作用在退休群体学习投入较高时更强;社会融入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是数字素养提升促进退休群体再就业转型的主要作用机制,信息获取效应能否发挥作用则取决于退休群体的信息甄别能力;数字素养提升对退休群体再就业转型的促进作用在受教育程度较高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退休群体中更强。建议制定差异化延迟退休年龄制度,构建老有所为的数字包容型老龄社会。

  • 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全球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测度及其耦合协调评价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文章基于2000一2020年全球82个国家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指标体系,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度了其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IGGI),并对测度结果进行了时空演化和区域异质性分析以及耦合协调度评价。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82个国家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都有提升。各国IGGI的平均值从2000年的0.226上升至2020年的0.302,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布局。②从空间分布看,各国的IGGI存在空间关联关系,表现出明显的“高一高”聚集和“低一低"扎堆现象。其中,位于“高一高”集聚区的主要是发达国家,位于“低一低”集聚区的主要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③从区域异质性看,高收入和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明显高于低收入和低人类发展水平国家。其中,2020年高收入国家IGGI的均值为0.379,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IGGI的均值为0.328,低收人国家IGGI的均值为0.229,低人类发展水平国家IGGI的均值为0.251。④从分维度指数看,经济增长指数(EGI)和社会公平指数(SEI)的变化趋势总体呈上升趋势,且SEI明显高于IGGI的变化趋势,发展态势良好;环境可持续性指数(ESI)的变化趋势则比较平稳,且明显低于IGGI、EGI和SEI的变化趋势,发展状况不佳,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5从耦合协调度评价结果看,整体上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性三大维度的耦合协调状况仍处于低水平,且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 农业规模经营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31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07

    摘要:农业规模经营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环节,其发展历程与城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共同构成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均衡的战略支点。基于31个具备新型城镇化发展潜力的地级市数据,构建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运用熵权法,结合DEA-Malmquist指数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业规模经营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互动关系,两者协同发展的模式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不同地区间农业规模经营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存在差异,中、东部地区为正向协同关系,西部地区为反向背离关系。基于此,当前应畅通城乡间要素流动的渠道,加强顶层设计,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规模经营的协调发展,同时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条件制定针对性政策。

  • 集体经济内源式发展的逻辑表征 ———以甘肃省W 村为例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2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以合作社为依托的集体经济,而村集体经济内源式发展涵盖了发展决策主导化、发展过程本地化以及发展收益普惠化。以甘肃省W 村发展的个案经验为例,着重分析村庄精英和政府行为在置于熟人场域下对村集体经济内源式发展的实践逻辑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一是村庄精英和政府行为的双重运作有助于资源重构、主体意识增强和地方认同;二是集体经济作用形式的交替演变可以有效缓解由村内成员高度异质性造成的发展难题,进而增强村集体经济内源式发展的柔韧性;三是以产业主导的实体经济是集体经济内源式发展的有机载体,有助于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和重塑村庄产业形态。

  • 多维视角下农户施肥行为的理论逻辑与经验探索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多维视角下构建农户施肥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基于 6省 2132份农户调查数据,在考虑农户异质性和施肥多样性的基础上采用多项 Logis‑tic模型和基于遗传算法的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分析农户施肥行为。结果表明:(1)经济性越强,农户越倾向施用化肥和农家肥,认知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农户有机肥施用,社会规范的强化促进了农户施用农家肥;(2)经济性、认知和社会规范均能合理解释农户施肥行为,不同学科理论分歧的表象掩盖了其互补的实质;(3)农户具有异质性,家庭年收入较高时,经济性的提高使农户更倾向施用农家肥,反之,经济性的提高使农户更倾向施用化肥;家庭以农业收入为主时,经济性的提高促进了农户化肥和农家肥施用,反之,经济性对农户施肥行为无影响;在家庭年收入较低或以农业收入为主时,风险规避促使农户混合施肥。因此,对农户施肥行为的研究应结合中国农村具体语境,考虑农户施肥行为的多维属性;农业环境治理应兼顾农户异质性,分类施策以提高政策精度;通过提高农户认知、强化农村社会规范、有序推进农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拓宽农户收入渠道等促进农户有机肥施用,降低化肥施用。

  • 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县域层面的经验证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面推进创业活动繁荣发展的重要“利器”。基于2014-2021 年全国1681个县域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创业活动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兽惠金融通过完善通信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升创新水平三种渠道影响县域创业活动。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小微型和第二、三产业属性创业活动的促进效应更强,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创业活动的金融支撑效应强于东部地区。空间溢出效应检验表明,本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也能促进毗邻县域创业活动的发生。研究结论为强化数字普惠金融推动中国式创业活动繁荣发展提供了借鉴作用。

  • 创新人才集聚、全要素生产率与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沿黄城市群71个城市的实证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11

    摘要: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文章基于沿黄城市群71个城市2008-2022年地级市平衡面板数据,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索创新人才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创新人才集聚能够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且在不同流域地段、不同地理区位以及不同经济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其中中游地区、东部地区和二三线城市创新人才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效果最明显;在空间效应分析中,创新人才集聚显著促进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同时也推动了周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增长,进而提高了整个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 数字金融与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基于“U”形关系的解释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07 合作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摘要:精准细分数字金融及其各分维度指数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对于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运用2011—2018年中国19个城市群2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测度各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考察数字金融和各分维度指数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总指数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全样本和区域样本均呈现显著的“U”形路径;(2)全样本层面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等各分维度指数长期来看均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3)数字金融各分维度指数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因此,必须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充分释放数字金融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的红利,各城市群要依据数字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因地制宜,构建数字金融驱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 绿色金融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了吗?——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8-02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发展绿色金融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举措,也是赋能企业绿色转型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 要途径。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构建多期DID和DDD模型,利用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 数据,分析绿色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 素生产率。绿色金融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与缓解融资约束两个中间机制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这种影响在不同 融资需求、产权性质、发展规模的企业之间和“两高一剩”与非“两高一剩”的行业之间存在显著异质性。为此,进一 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持续增加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加大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帮助企业有效缓 解融资约束,对于全面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着重要作用。

  • 扶贫政策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扶贫政策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是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的重要途径。基于2012年发布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市名单,将是否进入该名单作为获得倾斜性扶持政 策的识别变量,采用甘肃省86个县市2009-2017年的数据以及双重差分法,分析扶贫政策是否促进了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结果表明:扶贫政策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扶贫政策对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技术效率并未产生显著 影响;扶贫政策在干旱地区、少数民族聚居贫困县的政策绩效要好于湿润区和非少数民族聚居贫困县;同时,随着倾斜性扶持政策的持续实施,扶贫政策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强。总体而言,扶贫政策未有效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在相对贫困治理过程中需要对政 策进行适当调整。

  • 技术嵌入何以影响村级河长政策执行力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10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全国东、中、西部 5省 197个村庄的调查数据,采用 OLS 和有序 Probit模型,以“河长制APP”使用为例,分析技术嵌入对村级河长政策执行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嵌入对村级河长政策执行力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显著成立,表明技术嵌入对村级河长政策执行力具有稳健的“赋能”效应;相较于河长制设立时间早、公众表达型参与、东部地区的村级河长而言,技术嵌入对河长制设立时间晚、公众浏览型参与、西部地区村级河长政策执行力的影响相对较弱;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技术嵌入可以通过增强纵向层级间的监管力度、提升纵横层级间的信息流转、促进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3种中介渠道影响村级河长政策执行力。

  • 从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 ———河西走廊寒旱农区产业扶贫发展历程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问题最根本、可持续的方略。以甘肃省永昌县东寨镇发展产业带动脱贫致富为例,运用事例证实、数据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资源禀赋历史的视角分析东寨镇农民贫困的原因、发展产业带动脱贫的阶段性特征和产业带动脱贫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用时空跨越的思维方式和历史进程的细微思辨,得出干旱农区产业扶贫是解决农民生活困难、贫困户脱贫、区域性整体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7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数字化的快速普及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人了新动能,也为改善企业环境绩效提供了新的治理思路。深人分析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环境影响对于实现美丽中国和“双碳”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利用2013一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综合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探讨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环境绩效的作用,并从内外部公司治理的角度对其中的机制进行检验。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企业环境绩效,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南方企业、国有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中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环境绩效的效果更为明显。通过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在ESG理念下,数字化转型分别从战略层级、经营层级、报告可靠和资产安全四个方面提高了内部控制质量,并从分析师方面提高了外部关注度,进而改善了企业环境绩效。研究结论深入挖掘了ESG在环境治理中的具体应用途径,也为数字化与绿色化的结合提供了有效借鉴。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推行数字化转型战略,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和分析师关注度,缓解环境治理困境,更好发挥ESG的导向作用。